“阴阳不测之谓神”
这句话出自《素问.天元纪大论》。阴阳变幻无常,不可以推测,我们把这种不可以推测的东西认为他是“神”。
在我们老家有一句话,“你这个人神了”,也就是说这个人可以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就是“神”,也是神奇的“神”。
所以说在古代人们所认为的神其实和我们现代人所谓的神是不一样,古人所认为的神是虚无的,所以就是说这些常理解释不通的东西都可以认为他是“神鬼”一类。
关羽,宋代被宋惠宗追封为崇宁真君
元代文宗时期,加封为显灵武安济王
明代,对关羽的晋封由“王”提升到帝,称“协天护国忠义大帝”,1614年,又改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嘉庆年间关羽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被封为,“忠义武灵神勇威显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可谓登峰造极。
在这里我们也能看到“神”和“神仙”完全是两个体系,“神”是虚无的一种状态,而“神仙”是有实体的,这也是古人认知从“神”到“神仙”的一个过度。
我们再来看看我们传统文化中最高神,玉皇大帝的称呼,“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也就是我们通常所喊的老天爷。
“昊天,无上,至尊,上帝,,,”感觉名字是不是特别长记不住,把一些好听的词全部加到他头上了,这也正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神话观”。
我们认为的“神”,是有大修为,大功德的,也就是说为这个社会做出了一定贡献的人,死后被立宗庙,被称之为“神仙”。
所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没有“神”这个单独的称呼,只有“神仙”,这也符合我们对“神的认知”,我们觉得这些被封为神的人都做了一些大事,普通人做不到的事,不可思议的事,慢慢的也就由他们行为上的“神”过度到精神的高度被称之为“神仙”。
那么作为一个“神仙”呢,我们的基本认为就是能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最后呢就是做好事。
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呢,我们要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就要善于观察别人发觉不了的东西,在这些东西未被发觉展现在大众之前的时候就是“神”。
那么神仙,神仙,“仙”是怎么来的呢?
我觉得这个故事最好的解释就是《封神榜》,上面对神仙两个体系解释的非常清楚,仙是得到有修为的高人,逍遥自然之外,长生不死,而“神”却要先抛弃肉体,也就是先死去,才能成仙。
“仙”,人字旁边一个山,生老病死这是天然轮回,而古人用这种登山的精神就是形容,人对规矩的挑战,永攀高峰,我们中华名族的精神当中一直都有抗争精神,“愚公移山”,“后羿射日”。
“神在天,仙在山”,天空高而莫测,山深而需去探寻。这也代表了我们中华文化中传承的,愿意奉献而又勇于挑战的精神。
所以我们经常说到“修仙”,但是我们至今还没有看到有谁说自己想要成“神”的,从骨子里我们是畏惧死亡的。我们对仙的敬仰比神还要超出二分。这在秦始皇派徐福寻仙求药当中就能看的出。
我们从来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又接受道家无为的理念,我们从心灵上都在追求儒家“不争而大争的人生境界”,而在现实中我们又敬佩那些做出大贡献的人,认为他们是有极高的境界才能做出这样的牺牲,所以我们把“神”和“仙”两个概念融为了一体,既有超越外物的自然洒脱,又有现实当中的血和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