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随笔|放下虚伪与偏见,自己舒服了,大家就舒服了
文/爱琴岛
今天,十三姨又给我提出了新的问题:“小孩长大了,如今都大学毕业了,可是基本不和父母沟通,只和家里阿婆沟通。对这个事,你如何看?怎么让孩子到父母这里亲一些? ”
这个啊,要回答这个问题,涉及的方方面比较多的,都可以写一篇论文了。
简单来说吧,亲情不等于亲近。兄弟姐妹之间,父母子女之间,讲血源都是最亲的了,可有些人合得来,有些人会不冷不热,有些还会对着干。这个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亲身体会。合得来的,在一起会觉得很舒服,合不来的呢,巴不得马上离开甚至最好不要见面。
在社会交往中也会有这个现象。在社会交往中会有社会地位、财富差异等等高低之分。双方可以选择在一起或不在一起交往。这就涉及自我认同度,互相迁就等等问题,但至少表面上看上去是平等的,以使彼此的关系看起来不至于尴尬或敌对。
在家庭中就很大不一样了,父母与子女之间是抚养与被抚养的关系,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的现实,有时会让子女明显的觉得矮人两等。此时如果父母(教育者)又比较强势的,年龄小的时候会选择顺从(听话,无力反抗)。在交流上,如果较少与父母沟通,缺少了互动,就会存在阳奉阴违的行为模式。长大了也许还会对着干,挑战权威,寻找自我存在的价值。
孙子和爷爷奶奶的关系又有不同,他们之间不存在抚养关系,在这一点上,是平等的,加上受尊老爱幼的传统思想熏陶,老人更应该被爱护(另一个就是怜悯之心,这个可以使得自己形象显得高大)。而长期在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更会使得婆孙关系的心理需要,在这里,他们可以是平等得而又都是高大的。
有一句流行的话语:和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
小孩几十年的生活成长经历已深深印在脑海。他对啊婆亲是人之常情,妈妈嫉妒也是人之常理。那能不能让我们的说话和行为让他听起来、感觉到舒服呢?
大家所追求的不外乎是:平等、尊重与被尊重。
我们把那句流行语完善一下:放下虚伪与偏见,自己舒服了,大家就舒服了,世界就舒服了……
2019年07月0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