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此之前有写关于“国际书协副主席”书法的短文,然后发现评论区真的是很多人挺惊讶的——有一个“中书协”都了不得了,怎么又冒出个“国际书协”来了呢?
看来,虽然“国际书协”听着挺大牌的,但作为一个创立至今不过十五年的书法组织,在名气上还真是不够它的名称那般有规模,知道的人实在是不多,那么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两大书协——中书协和国际书协,作个小小的比较,看看它们有何区别。
中书协苏士澍但从这两个“书协”的名称来看,区别是一目了然的,一个是“中头”、一个是“国际头”,按照普遍的认知来说显然“国际头”的更牛,比如说一家企业要是冠上个“国际头”就会给人一种跨国公司的感觉。
所以如果说要拿“中书协”和“国际书协”作比较,就有网友说这咋比呢?人家这“国际”两个字摆在这儿,不是一个层次呀?因此很显然,在名称上“国际书法”似乎占了个便宜,有妥妥地压了“中书协”一头的既视感。
从两个“书协”的人才配备来说呢,看着也是旗鼓相当,之前咱们也大概地介绍过,“国际书协”里边挺多重量级的书法家,好多还是出自“中书协”里的大佬,像刘正成、韩天衡一路数下去可以数出很多来,以前“中书协”里边的什么二把手三把手在“国际书协”这边也是头牌身份。
国际书协刘正成所以,就目前这两个“书协”成员的水准来看,自然也分不出太多的好坏来,比如说这两个“书协”的当家人,“中书协”的苏士澍和“国际书协”的刘正成,他们两位在书法界的评价大家也都很清楚,硬要分个高下估计也不过是上下几分的差别而已。
其次呢,因为有“国际”这个名号,“国际书协”里边的国际书法家也不少,除开咱们不认识的那些国际人士之外,还有咱们特熟悉的张铁林这样的巨星,因为有国际人士这样的身份,也的确为“国际书协”的“国际”二字增色了不少。
在很多人看来,洋货就是比国货洋气,但是呢,至少这话如果用来比较“中书协”和“国际书协”,就不对。
国际书协张铁林大概在四年前呢有一份相当权威的名单,专门曝光那些拉大旗作虎皮的山寨社团,咱们这个看着挺“洋气”的“国际书协”就名列其中。
这么一来呢,“中书协”和“国际书协”的区别,在官方眼中就有了天差地别的区别,这个区别,咱们可以联想一下正规大学和那些“野鸡大学”的区别,这么看来,网友说这两个书协“不是一个层次”也没错。
不过呢,尽管有如此权威的名单来证明“中书协”和“国际书协”的正统与非正统之别,但也并没有影响“国际书协”的发展。
苏士澍书法首先是因为“国际书协”里边的这些书法栋梁,都是实打实的名家,多数还是出自“中书协”这个窝窝里边,其中还有不少是弃“中书协”而且另投“国际书协”的,比如说刘正成和王镛就被视为是“弃暗投明”的典型。
但是如果要说这些原本就出自咱们正统“中书协”的人才,只不过挪腾了个地方整出来的“国际书协”就硬是低人一等,好像也说不过去。
其次呢,关键的原因或许还是在于正统的“中书协”在人们眼中似乎也没高档到哪儿去。
刘正成书法长期以来,对于“中书协”的存在可谓是充满了褒贬之争,特别在近十余年,“中书协”于书法的真实作用到底是正是负更在网络上常被人讨论。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中书协会员”这一身份觉得算得上是当代书坛里挺有分量的一个身份认证,至少在书法收藏市场上,有此身份书法家的身价,是的的确确要高于没有此身份的书法家,它能给书法家们带来实实在在“利”的意义。
所以有行家戏言这大概也是“中书协”给书法家们最大的现实意义了,尽管难免有失偏颇,但话糙理不糙,细细一想你也很难找出其他“中书协”带给大家的实际意义在哪儿。
国际书协王镛从这点来看,显然“国际书协”目前是难做到这一点,拿一个“国际书协会员”的本儿,最多让人图个心理上的乐呵——好歹也混成了国际书法家,那这也算是能给书法家带来“名”的意义了。
不管是“中书协”还是“国际书协”,除开“名利”之外,你还能想出它们带给书法的实际意义吗?如果没有,那么比较这两个“书协”,也就难怪有网友给它们的最终评语就是:半斤八两。当然,如果有,你还可以在留言评论里边补充说明。
在很多人看来,不管你是“中书协”还是“国际书协”,能够给书法艺术带来除开名利之外的其他积极意义,都是好书协,就比如,咱们村里屯里办个“村书协”“屯书协”,只要干了点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书法的正事,那么“村书协”“屯书协”也算是好书协,您觉得是这个理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