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识!我这个法门,从佛祖以来,一直是首先立无念为宗旨,以无相为本体,以无住为本根。所谓无相,就是处一切相而离一切相状;所谓无念,就是虽念而不执著于念;所谓无住,就是我人的本来自性。
读金刚经很难真切的感受,而惠能的解释和理解帮助很大,也很让人感动,处一切相而离一切相,虽念却不执念,身处社会不染一尘,自性示人。
对于世间的善、恶、好、丑,乃至冤家至亲,有言语的冒犯、讽刺,或欺凌纷争的时候,都一概视为虚空幻相,不会想到报复仇害。
都说无欲则刚,这个可以说是无视则刚呢,哈哈
在念念之中,不寻思过去的境界。如果对于过去、现在、将来的心念,念念相续,不能断绝,就叫作系缚;在一切法上,念念相续毫不执著,这样就没有系缚,这就是以无住为本。
要念念相续但不要执着于这个相续,突然明白一些,大约就是要做的事还是要念念不忘的,但不执着于今天一定继续做,一定要做出一个什么成果来。
善知识!超离于外在境界而不受纷扰就是‘禅’,内心里澄莹无忧就是‘定’,外禅内定,就是禅定。
外不执着于功业,内不执着于空。
《菩萨戒经》中说:‘我的本性原初就是清净的。’善知识!在自己产生的每一个念头中,去体会自己本性原本的清净,自己修,自己行,自然能够修成佛道。”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佛学把时间细分到了一霎那间,每一秒钟都是不同的自己,所以不要受限于过去的自己也不要担忧将来。当下的一霎那做好了就好。
世俗之人在外着迷于万相,在内心又执著于虚空,如果能在万相之上又超离万相,在虚空之中又超离虚空。那就是对内对外都不执迷。如果能觉悟到这种法门,在一念之间顿然开悟,就是开启了悟佛的知见。
世俗人的心中易生邪见,愚昧迷惑而造成罪孽,口出善言而心怀恶意,贪婪,嗔怒,嫉妒,谄媚,欺佞,自我,害人害物,这都是自己开悟众生世俗的知见。
这一段就像在说现在人口中的成熟世故,自己学会了心口不一还以为悟到了大道,实际是迷途越来越远,想到不知道哪本书中写的,很多成年人以为自己积累的是经验其实是失败。也就是这一段的真实写照。
如果能够端正内心,就会经常生发智慧,观照审视自己的内心,停止坏的行为,从事善的行为,这就是自己开悟佛的知见了。
真正高的人是身处社会依然如孩童一般看待这个惨淡的人生,想起黄永玉、丰子恺这些人,老顽童一般的童真心性,并不容易得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