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家乡征文我的大学故乡记忆
家话丨最让我亲切的,是一群我不认识的两摩佬

家话丨最让我亲切的,是一群我不认识的两摩佬

作者: 4afc29c01b76 | 来源:发表于2018-08-30 00:02 被阅读0次

    关注 左倾右斜

    以年轻的视角看待世界

    你的青春年少

    我的左倾右斜

    文/左倾

    家 话

    。一

    相信每个人的家乡,总有那么一群人能够让你倍感亲切,能够由衷地让你感觉到,回家了。对于我来说,可能车站门口的“两摩佬”就是这样的一群人。

    很多地方都禁摩了,但对于我家所处的小县城来说,显然并不受多大影响,你可以随处看见戴着头盔,穿着防晒却依然晒得黝黑的摩托司机,我们统一叫他们“两摩佬”。两摩这个职业究竟什么时候有的,我也无从去考证,只是知道,每一个地方的发展,都离不开他们的奉献。

    好了扯远了,为什么说他们“亲切”,可能和我从小就经常接触他们有关吧。小时候有个邻居就是开两摩送客为生的。那个大叔叫什么我也记不太清了。黝黑的皮肤,一身长衣长裤,一双破旧回力鞋,还有快掉色的头盔组成了我对他最原始的印象;有时候他还会拿他的大胡子来扎我。后来他们全家搬走了,印象也就变得很模糊。

    。二

    这在以前,如果想去哪个地方,下楼随手一招就会有一辆两摩停在你身边,两摩佬会操着一口流利的方言问你:“去哪啊?”,说了地点,谈好价钱(是啊,还可以讨价还价的),两腿一跨,“嗖”的就飞去了。搭着两摩佬的肩膀,有时还会倒霉地遇上汗味比较大的司机,“忍忍吧,马上到了。”就只能这样安慰自己。好像一切的一切都那么习以为常。

    直到我高中,离开县城去到另一个市区念高中,那时候湛江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市区里开始禁摩,很快就街上就只剩下四个轮子的在跑,偶尔看见两个轮的,不是自行车就是电动小绵羊。

    我们那时候皮啊,每到考完了试或者周末,总会三三两两溜去网吧打游戏。学校又是处于开发区,出租车又难打,那时候滴滴还没普及,就只能搭校门口的电动车(禁摩后有部分司机改装电动车来载客),但每一次我都感觉怪怪的,可能是没有了两摩以往汽油发动机的响声,也可能是没有了难闻却又很熟悉的汗味,或者是没有了以前三四个人上一辆两摩的拥挤感。

    至于好友景田因为走读而拥有他的专属电动车,那都是后话了。反正是只有每个月回家时在车站招呼我的两摩佬,才不至于让我忘记有这么一群人的存在。

    。三

    我们不去说这份职业多辛苦或者怎么样的,作为一份比较“原始”、比较“苦力”的工作,辛苦是肯定的。毕竟作为《家话》系列嘛,更多的是倾注对于家这么一个地方的真实感情。

    上了大学之后,基本上就见不到那种载客的两摩了,广州老早就开始禁摩了,我在佛山也很少遇到两摩佬,可能是因为广佛连城吧,但在下边的小县城还是很多的。现在网络发达了,出门基本是打滴滴,因为方便嘛,随时叫随时上车。但总归好像是少了点什么,我想了想,也许是少了两摩佬的那一句不怎么好听的方言:“去哪啊?”

    唯一一次搭到两摩是去广州,那还是一年前的事情了。广州市区是全面禁摩了,但偏一点的城中村是禁不完的,毕竟小街小巷的,两个轮子始终比四个轮子要灵活,司机也更熟路。一样的步骤,说了地点谈好了价钱跨上车就走,两摩绕大路走小路,耳边呼啸的风也多了一分久违的熟悉感。

    。四

    我回家是坐的大巴,从学校到我家,坐了快有7个小时,到达车站已经是傍晚了。一如既往啊,大巴刚刚停好,一群两摩佬就涌了上来,依然是万年不变的那一句:“去哪啊?”。要不是老爸说要来接我,我肯定会和高中回家一样,随便跨上一辆就走了,当然,我会挑汗味没那么重的。

    他们每一个我都不认识,却又很熟悉。同样的一身长衣长裤,同样的一双破旧回力鞋,同样快掉色的头盔,还有同样黝黑的皮肤,虽然不是小时候拿胡子扎我的邻居大叔,却总是会有种莫名的亲切感。

    也许是因为,当两摩佬问起我:“去哪啊?”

    我也就真的回到家了吧。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插图来源:网络

    侵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话丨最让我亲切的,是一群我不认识的两摩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vml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