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着自己才疏学浅,要么叫《浅谈心学、儒学、佛学、道学》好了,转念一想,这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呀,我读书少就一定才疏学浅吗,我读书少但我研究的深呐。哈哈哈,开个玩笑,言归正传。
我呢,素日想法有点多,困惑有点多。好处呢,内在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者我去钻研学问,不需要像很多人一样,骨子里不喜欢读书但因为害怕不读书落后于他人,而无奈地逼迫自己读书。坏处呢经常钻牛角尖跟自己较劲出不来,弄得自己很痛苦。群友劝我别想太多,想太多过的太累了。哎,想法它主动找上我,借有我的头脑表达出来,并不是我故意折磨自己。绿水说,这是我灵性成长的需要,探索起来费点劲,过程有意义。我认可。
我喜欢钻研不同的学问,并试图理解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联。
心学:我最喜欢的学问。从樊登的口中第一次接触到王阳明思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道与术真正的结合,肯定每个人的价值,充满对个体的关怀,满怀人本主义精神。感谢蔡仁厚先生写的《王阳明哲学》,感谢樊登的精彩讲解。
心学和儒学的关系:本质上,我认为心学从属于儒学,是孔孟之道的继承发扬与完善,更具备普世价值。孔孟的儒学传授人们为人处世之道,非常具有智慧,很好。但在我看来,可执行性不强(知易行难或者知难行更难),对个体(平民百姓)的人文关怀不够。它的教义和礼数很容易被统治阶级利用,变成催眠被统治阶级的利器。很难讲我们所接触到的儒家的教义是不是孔夫子的本义,儒学在流传的过程中有没有被人曲解?因为内容体系过于庞大复杂,文言文晦涩难懂(很少有人去读《论语》原文吧,读也读不懂)。很难保证一代一代流传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动作变形。而心学就不一样啦。王阳明的毕生智慧,临终以四句话传给后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在事上练,遇事多去致良知就好了,心学是知(道)行(术)合一的典范。
佛学,因为身边有几个向佛的朋友,也刚好最近抖音上关注了释明心大师(我承认,开始是被他的颜值吸引)看了好多他的视频,对佛学产生了好奇。我经常会有“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样的念头冒出来,苦思不得其解进而产生存在的虚无感。偶尔对世俗感到厌烦从而心生对出家人的生活向往(目前为止还没打算出家,估计以后也不会)。佛学和心学它们都认同心体的重要性(无善无恶心之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佛学教人脱离苦海,是出世智慧;心学教人与苦为伴,苦中作乐,是入世哲学。跟心学的积极入世比,佛学是消极出世的(积极和消极仅为定义,不涉及评判)。
道学:研究的不多,我愿意相信道家说的宇宙万物存在唯一的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最初的那个道是什么,没人知道,宇宙的中心在哪里,不知道,但我们存在于宇宙中,这一点是确定的。越是成功人士越能链接到事物的本质,与其说牛顿发明了牛顿定律,我更愿意理解成他发现了某种规律并命名为牛顿定律。这些规律早就存在于智慧的宇宙当中,牛顿作为宇宙的使者(先知)发现了它们并公之于众。
跟其他学问比,心学更具备现实指导意义和普世价值。因为人,还是要活在地球上红尘中,要吃喝拉撒睡,要发展要进步。我觉得心学来源于其他学问,集百家所长,更具有治世意义。我崇尚心学并不代表反对其他流派。存在即意义,iphone已经更新到第11代了,人们早就不用iphone4了,但是你能说iphone4的存在没有价值吗?站在巨人的肩膀人走更远,巨人的肩膀用完就该被一脚踹开吗?不,我们要心生敬意,感恩巨人的力量。我选择了跟随心学的脚步,对儒学、佛学、道学心生敬意,选择有选择性地汲取它们的智慧来过好我的人生。
这篇文章你们看没看懂都没关系,我已经写出我想写的东西了。哈哈。而且我的问题我也已经找到了答案。
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认为,分整体生命和个体生命。整体生命存在的意义是活着!是繁衍!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是找到自己的使命!践行自己的使命!人生下来不是一张白纸,人生下来是一颗精神胚胎,是带着使命来的!这个使命是智慧的宇宙赋予每个人的,独一无二的使命!找到它!实现它!如此,便不负我们幸运地被宇宙选中,作为生命来这世上走一遭。对生命说是,对存在说是,活出我们生命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