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5一明心悦读
佛学,在中国,与儒学及道学并称为三大传统文化根基。那么在西方,也有一大批人在学佛,而且多数是精英人士在学佛。只不过西方人学佛上了亚洲人学佛的超自然因素,更多是学习冥想,就比如向谷歌这样的公司都有专门冥想课和冥想室。今日有缘学习了进化心理学学者罗伯特.赖特的《为什么佛学是真的》一书,对佛学的科学性有了更多的认知和理解。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74532/9b595ec246b7fcda.jpeg)
苦,烦恼从何而来?2600年前,释迦摩尼就是因为深刻理解看见了“生、老、病、苦”四种“苦”之后,才决定开始修行。那么,到底“苦”为何物?根据作者的观点,“苦”就是不满足。根据进化心理学,人活着是为了传播自己的基因。为了传播自己的基因,人就要做各种事情,比如吃饭、学习、生孩子、劳动等等。按正常逻辑情况来看,当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就会快乐,然而事实上这种快乐是短暂的。况且自然选择根本不在乎我们是否快乐,它只是把快乐当做诱饵,来使我们完成基因传播的目标。从基因传播的角度,自然是好事,但对人来说,这个局面是非常可悲的。书中提到了用猴子做实验的案例,说在笼子里挂了一盏灯,只要灯一亮,实验者就会给猴子提供几滴果汁,猴子很喜欢果汁。科学家经由观察猴子大脑中多巴胺的情况来说快乐的过程,发现猴子在等待果汁的过程中,反而脑子分泌了更多的多巴胺,而真正喝到果汁了,却没那么多快乐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74532/fad73dbbe4a137a8.jpeg)
冥想,应对烦恼之法。书中提到的“冥想”大概分为三个派别:禅宗冥想、藏传佛教冥想及内观冥想。所谓内观,就是正念冥想,笔者还有缘专门去参加了一个十日的内观课程。观呼吸是内观的基本功,内观就是在观察自己内在的各种感受,首先是觉知感受的存在,其次就是平等心的面对各种感受,面对舒服的感受时不生贪婪心,面对不舒服的感受时不生嗔恨心。故而内观不仅是了休息,也不是为了陶冶情操,内观冥想的目标是为了获得对事物的洞见及个人真正的身心自由。内观的方式特别简单,注重仪式感时可以找一个安静独处的地方进行,如果没条件时就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觉知自己身体的感受。专注的时间越长,功夫就越好。当功夫越好之时,面对生活烦恼或起负面情绪的时候,恢复情绪的能力就越强,甚至在忍受疼痛的能力也就越强。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74532/64da3b983c53d3f5.jpeg)
色即是空,修行的终极目标。认识到世界是“空”,对每个个体是有好处的,因为就不会执着某一个具体的人事物。书中作者有说到在冥想培训班中,正好教室外面有人在用电锯锯木头,教室里充分了电锯的噪音。刚开始作者很烦躁,后来使用了正念冥想的方法,就不再受到电锯的负面影响,反而觉得电锯很好听的,听出了音乐的味道。这段经历,就是作者第一次体验到“色即是空”的感受。在这点上,笔者也深有同感,曾经和呼噜声巨响的伙伴同屋,依然不影响自己的睡眠,这也是正念冥想的功劳。“所谓空,并不是说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是空的,而是说我们赋予万事万物的内涵是空的。”“真空妙有”,当真空了,就可以增加自己内在的选择能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74532/7aab84b2ff6742e2.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