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5日,褚时健老先生在玉溪市人民医院去世,享年91岁,他曾被称为“中国烟草大王”,暮年创办“褚橙”一鸣天下。
从昨天开始,褚时健老人离世的消息成为了信息的主流,大多数人都对褚时健老人传奇的一生充满敬佩,褚时健老人做到了大多数人想要做到却没有做到的事情,“人要对自己负责任,只要自己不想趴下,别人是无法让你趴下的”,短短26个字,道出了褚时健老人能够创造奇迹的核心。
一、一个思想的巨人
51岁,任职玉溪卷烟厂厂长,被成为“中国烟草大王”;70岁,女儿自杀身亡;71岁,被判无期徒刑;74岁,保外就医;75岁,承包2000亩荒山创业,创建出享誉满天的“褚橙”。他的人生可谓是跌宕起伏,如同过山车一样,一会踏入巅峰,一会又跌入低谷。
人生不怕一世繁华、也不怕一世清贫,最怕的是从繁华跌入清贫。回看往昔有多少英豪跌倒后一蹶不振,不是他们缺乏重入巅峰的能力、人脉、资源,更重要的是缺少了直面自己失败的勇气。
褚时健老人能够将一个平凡的生意(橙子)发展成为“褚橙”,无论从运营思维上、盈利思维上等等一定有其过人之处,一定有其大多数人在企业运营上所不具备的前瞻性的眼光和思想。
但褚时健老人让我最敬服的却是“敢于直面自己,能够在极度窘境中(身体、年龄等)再次创业并崛起”,这是很多人不具备的,这也应当是每一个想要成功者都应当具备的品质。
二、一个行动的巨人
这个社会不缺有想法的人,缺的是有行动力的人,大多数人在行动前夕,思考的更多的是“我将面临多少困难,从而止步于困难”,而极少人同样会思考“我将面临多少困难,但他们更会思考我将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并且真正的去践行”,恰恰这部分人成功了。
我所从事的民办教育行业,是一个市场潜力巨大、国家也大力倡导且介入门槛低的行业,但是佼佼者寥寥无几,为何?
教培行业的结构与传统的其他行业相比,组织架构单一、盈利模式单一、市场运营模式相对透明,产品交付形式单一,这种行业特点决定了:
1、初期操作简单,因为有太多的案例可以借鉴,且能够行之有效。
2、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因为单一,所以裂变的空间更大。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大多数校长充分的利用了行业的第一个特点,无论是从招生上、运营管理上借鉴了一些成功学校或者成功人士的经验,使其学校的利润和生源在短期内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然而也因为借鉴带来了巨大的好处,让更多的校长走上了模仿的路线,一直在模仿,从未去超越。有一些校长也曾尝试想做出改变,但是因为人的问题(团队阻碍),或者尝试一段时间并未取得想要的结果(短视行为),从而又回归老路,这也是近年来很大一部分学校生源不断下滑甚至出现断层式下滑的主因之一。
回想褚时健老人75岁上山创业,当时他遇到的难题会有多少?最基础的一点身体的问题,一个75岁的老人,一个在监狱里待了几年的老人,身体素质可想而知。
如果,如果他不想干,身体素质会是很好的一个理由和借口。真的想要成功的人,干就完了,在干的过程中不断的去挑战,挑战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踏着这个轨迹前行你必将成功。困难一定会有,跌倒了我们如褚老一样大不了从头再来,本就一身清贫,又何必畏首畏尾。
第三、处事之风
对于褚时健老人璀璨的一生,这两天网络上同样存在很多负面的信息,比如都75岁了哪里来的钱承包2000亩荒山?还不是有人要不他怎么能够承包到2000亩荒山?没有人帮助,他怎么可能再成功?等等。
诚然,褚橙的成功必然有其成功的轨迹,里面不是我们外人可以揣测的。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假设,即使褚橙的成功的背后有诸多的其他助力,这些助力为什么在褚时健老人已入人生低谷的时候,还会伸出援助之手且不遗余力?
我们回想,若是我们现在步入人生低谷,假如也想再东山再起,又有多少曾经的人脉、资源可以为我所用?
水木西点有句管理金句“把身边的每一个人当贵人,他就是贵人”。褚时健老人即使真的如网评中所说,褚橙的成长得到了太多的外界因素的支持,在我看来也是前期褚老为人处事的结果。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经历,将人生的一个脚步都累计成经验,你的人生即使达不到褚老的高度,也必将无比摧残。
同时,欢迎有教育梦想的人加入水木西点大家庭,我们同呼吸、共命运,一起缔造教育国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