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疾病的名目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攻击性,但其真实杀伤力却远超常人想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类以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由于它的常见症状以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为主,许多患者在开始发病的早中期不以为意,认为只是偶感风寒或年事已高,肺部机能有所下降。
然而,如果调护不当,它很可能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致残率和致死率都不容小觑。
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是:我国的慢阻肺患者人数接近一亿。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慢阻肺的发病率更高达10%左右——在有害气体散布严重的工业区危害更甚。并且,这种疾病肆虐的目标并不局限于老年群体,即便是处于新生儿期或儿童期的人群也会发病。
致病因素既有吸烟、粉尘或化学物质吸入等外因,也有遗传、气道反应增高等内因,想要全面管控和防范相当困难。
COPD患者气流受限是不可逆的。由于长期外周气道阻塞,肺泡实质结构已经遭受破坏,病灶部位的通气/血流比失常,气体弥散面积减少,最终指向肺部气体交换能力显著下降,表现为低氧血症和继发的高碳酸血症。
如果要从根本扭转病情,非得从细胞层面来解决不可。替代凋零细胞、重建健全肺组织的重任,交到了干细胞的手上。医学研究者重点关注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慢阻肺的疗效。
MSCs是一类具有多项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可塑性强,增殖能力值得期待。
此前,研究人员已经开展了不少动物实验研究。例如诱导建立肺气肿大鼠模型,并经由其尾部静脉将不同浓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入模型体内,借此观察干细胞疗法下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和炎症介质影响。
研究团队关注大鼠肺组织细胞核/细胞质的大小是否均匀,是否有炎症细胞浸润,肺泡腔结构是否连续等参数,实验发现高浓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在术后更加接近正常组的状态,其疗效随着干细胞浓度下降而降低。
干细胞疗法的作用机制包括抗炎、组织修复、抗氧化作用、免疫调节等方式。其分泌的多种生物因子,如白细胞介素-37(IL-3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前列腺素-E2(PGE-2)、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等,这些因子可起到抑制T细胞增殖、诱导Treg细胞增殖而发挥免疫绘制效果;
而干细胞对干扰素-γ(干扰素-γ)、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分泌的抑制作用则能起到限制DC细胞、T辅助细胞和NK细胞的功能,减少细胞凋亡。
尽管干细胞在器官修复中还有一些复杂机制尚未明晰,但大鼠模型实验结果确实表明其能显著降低内衬间隔、提升平均肺泡数,恢复通气血流比例。
目前,国内外尚无根治慢阻肺的医疗方案,在这一领域中任何有效的医疗手段都能振奋万千病友与病魔斗争的意志。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疗效无疑为医患双方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也期望随着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将来从动物实验走向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马华.社区老年患者慢阻肺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研究,2023,31(08):196-198.
[2]芦雨,王晓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疲劳的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2023,4(03):240-245.
[3]孙茜,柴明思,齐秀芳.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慢阻肺的疗效及对CRP、SaO_2、pH水平影响[J].医学信息,2023,36(10):150-153.
[4]方莉,张建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住院费用构成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23,50(09):1649-1655.
[5]王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对COPD大鼠上皮—间质转化作用及机制研究[D].沈阳医学院,2022.
[6]熊维宁.慢阻肺干细胞治疗的基础研究[C]
2019中国生理学会学术年会暨张锡钧基金第十五届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学术论文交流会,2019:162-163.
*内容为干细胞精研社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