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留香荀令,君子如彧(六)

留香荀令,君子如彧(六)

作者: 沧浪之水清且浊 | 来源:发表于2021-10-13 22:50 被阅读0次

    别无他法

      公元207年,曹操同年冬,曹操准备讨伐刘表,问计于荀彧,荀彧说:“今华夏己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曹操南征,八月,刘表病死,曹操遂得荆州。

      其实我个人认为造成荀彧与曹操最终结局的关键发生在公元208年,这年赤壁之战爆发,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了曹操此战的失利,也致使曹操在有生之年统一天下愿望落空。在这之后曹操又开始平定凉州、进封魏王这一系列事件。在赤壁之战前曹操是怎么想的我们不得而知,但赤壁之战的失败却使得曹操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代汉的道路,从接受九锡到进封魏王……二人的也逐渐渐行渐远。如果赤壁之战胜利了,天下统一了,此时曹操就还有回头路可走,例如他在短歌行中所说的效仿周公。但正是此战的失败,使得天下就此三分,曹操也只能选择一条路走到黑,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曹操也没有其余的选择了。

    劝进魏王

      自此之后,二人的矛盾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来了。而矛盾的具体导火索便是建立五等爵位制一事。而提起这一建议的,正是之前与荀彧一同帮助曹操迎立献帝的董昭。

      建安十二年,董昭提出建议:“应该探究古代的制度建置分封五等爵位。”曹操说:“建设五等爵位的是圣人,又不是做大臣的所能制定的,我怎么能担当得起呢?”董昭说:“自古以来,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处人臣之势者也。今明公耻有惭德而未尽善,乐保名节而无大责,德美过于伊、周,此至德之所极也。然太甲、成王未必可遭,今民难化,甚于殷、周,处大臣之势,使人以大事疑己,诚不可不重虑也。明公虽迈威德,明法术,而不定其基,为万世计犹未至也。定基之本,在地与人,宣稍建立,以自藩卫。明公忠节颖露,天威在颜,耿弇床下之言,朱英无妄之论,不得过耳。昭受恩非凡,不敢不陈。”

      董昭的这段话说理很清楚,大概意思就是曹操作为臣子,立下的功劳是前所未有的,立下这样巨大功劳的人要么不再作为臣子了,而如周亚夫、霍光这样有巨大功劳的人最后的结果都很凄惨,更何况曹操此时的功劳比他二人更大。如今统一大业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两相权衡之下,还是应该先为自己考虑,所以董昭建议曹操应该趁早割据土地、聚拢人才,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具体做法就是,先恢复五等爵位制度,然后让曹操由侯爵升为公爵,拥有属于自己的封地、官僚。董承还表示,自己之所以说这些话,是因为受到曹操的恩惠很大,所以不敢不说。言外之意是那些明白道理而不说的都是坏人,同时他还列举了朱英与春申君的例子,曹操也是聪明人,这些道理他一点就懂,之后也就接受了董昭的建议。

      忠贞守节

      可以说此时的董昭的话代表了曹操手下们的共同观点,大家也都盼望着曹操进封魏王,自己能够一并加官进爵、惠及家人。而此时荀彧站出来了。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以荀彧的才智,自然是知道曹操已经别无选择了。此时已经不是曹操想当魏王,而是满朝文武盼望着曹操进封魏王,更有甚者,就连刘备、孙权也都巴不得曹操称王称帝,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名正言顺地称帝。但就在此刻,荀彧仍有自己的一份操守,他毅然地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此时的曹操与荀彧,原本如同师徒般的二人,也彻底分道扬镳了。至于结果,则在情理之中了。

    君子如彧

      至于荀彧的死就很简单了,公元212年,曹操讨伐孙权,让荀彧到谯郡劳军。荀彧到达以后,曹操乘机把他留在军中。封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参丞相军事。曹操军至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三国志》的记载是“以忧薨”,我认为这个说法很准确。

      关于荀彧的死,《魏氏春秋》还有这样的说法:当时曹操赠送食物给荀彧,荀彧打开食器,见器中空无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尽。这个故事就是典型的以小人度君子了,对于此时的荀彧而言,他所面临的巨大痛苦与矛盾绝不是什么空食盒。此时包括他的侄子荀攸以及颍川荀氏,都是希望曹操称王的,荀彧也清楚自己只是知不可为而为之罢了。他眼睁睁地看着理想的高峰崩塌于前,除了殉葬,根本别无选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留香荀令,君子如彧(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vty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