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在网上搜索国人阅读大数据发现,根据林克艾普调查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人均纸质书籍阅读量为4.58本,也就是一个人全年阅读还不到5本书,平均下来1个季度可以完成1本书。
我刚算了一下,今年到目前,在过去的5个月,我们利用晨读的时间,就是大家一起轮流读+交流的形式,就已经读完了15本书籍了,而且不仅仅是读了,我们还进行了交流,有一些问题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这么看下来,读书真的这么难吗?
首先,来看看这个现象的背后意味着什么?
读书少,是说明我们不爱学习吗?我不赞同。这两年我注意到一个神奇的现象,尽管书籍读的人少,但是市面上的各类训练营却开得越来越多,根据市场发展的规律,既然有市场,那必然是有需求,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人是热爱学习的。
那既然热爱学习,而且我们也都清楚的知道,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成长,那为什么大家不去直接读书,而选择去报名参加昂贵的训练营呢?根据我了解到周围的人的情况,我总结了以下3点原因。
1、时间方面
读书需要成片的时间,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没有那么多成片的时间,到处都是碎片化的时间。然而,我们细心一点可以发现,尽管再忙,我们也有时间追完一部又一部的电视剧、综艺节目,这也是时间啊,细算下来看一部电视剧的时间(就算35分钟/集*20集=700分钟,超过11个小时了)远比看一本书时间(我自己看一本12万字的书大约2小时)要长。
2、兴趣方面
从小,我们接受得最多的说法就是,好好读书,考个好成绩,所以久而久之,读书和考试挂上了等号,这也导致进入社会后,我们发现没有考试了,也就扔下了书。也就是从小我们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读书的意识。
3、书籍方面
现在市面上书籍特别特别的多,而且经常搞活动,导致我们买书很容易,可是大部分买完书回来就放着落灰了。还有就是不会选择书籍,上学的时候都是读教科书,老师推荐的课外书,我们已经习惯了被安排,似乎早忘记了选择权在我们手中,我们变得不会选择书籍了。
借用我们生涯咨询中常说的“问题背后必有价值”,总结了这3点原因,它们对我们读书有什么价值呢?
我认为可以先从这3点原因入手,去逐步调整,我自己也是从原来的一年看不到1本书,到去年已经看完了近50本书的。我总结了以下3招。
1、时间方面
谁说碎片化时间不能看书,现在有很多纸质书籍都设计得很人性化便于携带,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哪怕坐地铁的10分钟也可以看几页;或者现在有很多app,看电子书很方便,还可以做笔记,比如我很喜欢用的得到电子书,做得笔记可以同步到印象笔记上,特别的方便;再或者,不方便看,还可以听音频,现在有声书也越来越多了……总之,只要你想做,时间不是问题,完全可以好好利用。
2、兴趣方面
很多可能说,我不知道自己喜欢看什么书,我对书籍没兴趣……我想说,你是真的没兴趣还是你没发现你的兴趣呢?我小时候就很喜欢玩游戏,我尝试着玩各种游戏,跳橡皮筋、丢沙包、踢毽子、过家家……在这些游戏中,我渐渐发现,如果在学校,我还是更喜欢跳橡皮筋,可以和更多同学一起,有利于加深我们的同学情,如果是和闺蜜一起,通常会玩过家家,还可以分享我们之间的小秘密。这都是我在玩了很多次之后才知道的,我想说的是,其实只有尝试了才知道。
读书也一样,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就大量阅读,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我自己就是从鸡汤文开始,那些书让我越读越兴奋,可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它带给我的激情只是短暂的,我想要更加持久的激情,就要去开始行动,于是我开始读更多种类的书籍,读得书多了,我就发现我最喜欢的是一些理念型的书籍,我喜欢寻根究底,喜欢挖掘这些方法背后的底层逻辑。
3、书籍方面
我觉得有两种方案,一是自己去大量尝试,我一开始阅读就是的,胡乱的看,我称之为野蛮阅读;另一种就是找到你个人学习的榜样,然后看他有什么推荐的书单,根据他推荐的书单去阅读。总之,不论哪种方法,最重要的是先开始阅读这个动作,不要停,坚持下去,坚持一段时间,我觉得至少一年后,你就会爱上读书的。
所以,这么说来,其实读书也没那么难嘛。重要的是,先打开一本书,开始读起来。
当然,如果你觉得一个人读书太枯燥,那就来加入我们一起轮流读书,然后进行交流吧,你会发现,读书真的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