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靠平替吗?
有钱喝茅台,
没钱就喝茅台镇。
这己植入很多中年人的生活观。
中年男人有三宝:
茅台钓鱼始祖鸟;
酱酒白牌比音勒芬,
平替消费也挺好。
双十一还没正式开打,
线上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淘宝、抖音、京东、拼多多、美团、唯品会、MCN……
全都在锁低价这件事情上一边怒喷对手、
一边亲力而为。
大明星下场带货更是进入了史上高𡺨。
不管嘴巴多么强硬,
身体却很诚实。
今年11、11消费升级故事已说不下去了,
现在最大风口是消费平替,
就是用更便宜的商品,
去提供接近原装商品的体验。
从消费市场的总体结构来看,
奢侈品产值还是在增长的,
不过这不是体现在销量上,
而是依靠客单价的上涨拉动,
简单来讲,就是对高净值客户的驾驭还是太稳了,涨价去库存的割法,无往而不利。
在最底层,廉价品生意也是火热的,
看拼多多和抖音白牌就知道了,
淘宝最近一年以来全面转向,
也是发现出货才是硬道理,
过去捧起来上市的那些淘品牌事到如今没几个活得好的,
品牌和价格是水火不容的,
要面子还是要里子,
终究还是要看形势,
不能既要又要。
最惨的是中间层,
新消费赛道差不多让这几年的投资机构血本无归,
结果所有人都发现弯道超车这个动作是不实际的,
买量买掉别人几十年零售发育的路径,
雷总开建小米之家的时候就想明白了,
但挡不住前仆后继的大聪明一个比一个头铁,
最后发现还是只有开店才有积累,
以前是学不会的海底捞,
现在是学不会的蜜雪冰城、瑞幸库迪。
于是在双十一这样的促销季里,
奢侈品不需要促,
中产正在用尽全力阻碍阶级滑落,
剩下的就只有打低价这一条路可走,
所以今年之所以各家平台的撕逼行为死灰复燃,
就是因为每家都想把底价锁在自己这里,
说来也感慨,
电商行业走了这么多年,
把脚印全部连上就会发现这十多年走了一个圈,
各自打完一套军体拳,
殊途同归的有效手段还是价格战。
搅局的也更多了,
拼多多现在还算老实,
相比之下抖音就比较快速崛起了,
所到之处皆为刀山火海,
昨天是小杨哥手撕李佳琦,
今天是太二酸菜鱼抖音卖券后被大众点评下架,
突出一个谁都不服的莽夫哥。
如果时间回到2018年,
不知道阿里还会不会得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结论,
当时腾讯+拼多多已初成气候,
感到压力的淘宝急中生智,
决定拉拢和腾讯系不共戴天的字节,
亲手参与甚至帮助抖音打造电商系统的全过程。
今年是非常明确的回归价格敏感的一年,
平台内部对于运营战略的洗牌也会如期而至,
价格就是竞争力而且是唯一的竞争力,这对白牌商家来说算是利好,
双十一的GMV据说也要恢复公布了,
这不再是晒肌肉或者炫富的表现,
而是恢复信心的机会,毕竟消费也是民生活跃繁荣的依据。
个体角度而言,
原本生活中的许多消费就是不必要,很多贵的东西也有好用的平替。
虽然说赚钱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质量,
但在财富保障还不够的情况下,省吃俭用、节约成本就是积累财富的最好方法。
可能未来几年,下沉市场消费体量会非常惊人,平替和平价、快小样与慢大包可能是未来爆款商品的共有特性 。
近日,钟薛高拖欠员工工资被曝了,
前几年还风风火火的,现在好像也不行了。
这几年有许多不接地气的国货品牌都萎了。
消费品市场这几年好过的要么极致性价比,要么做国外大牌平替。
高客单很难做,一味低价,牺牲品质的也不行。
餐饮也一样,排队的都是做极致性价比,而且预制菜占比很高。
𠕇没有发现现在的双十一前期,不论商家,还是UP主,都会发现流量变少了。
而用户会发现,广告变多了。
其实因为临近双十一,各大平台竞争加剧,品牌竞争也白热化。
各大商业机构,大品牌,大主播开始花钱采买流量,而平台总的流量不变,所以中小卖家,博主的自然流量就会减少。
双十一这种大促,中小商家是被裹挟的。
很多卖家整整一个月没流量,换几天的销量,而这几天还是没什么利润,陪太子读书。
还有许多头部抢跑、预售,搞得正常商家疲惫不堪。
你可以傲娇,不那么商业,但没有选择,这段时间不抓紧卖,后面就要喝西北风。
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商业生态。
但愿有一天,
世上再无/天天双十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