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对于重庆来说,五月才是一年之中的转折点,因为,过了五月过后,重庆就实实在在的步入了夏天。
而每每提到夏天,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冰镇的啤酒,可口的饮料,脆爽的水果,当然还有烈日当头,蝉鸣不断,蚊虫四起。可对于重庆来说,夏天两个头似乎带有些危言耸听之感,因为,重庆的夏天的确漫长,此外,也的确酷暑难耐。
我还能依稀回忆起去年的夏天,重庆经历的种种不幸,山林火灾,江水干涸,电力紧张,同时疫情的阴霾还挥之不去。每每想到这些,不禁让人心头一紧,人们可能会喃喃自语,“不会今年又重蹈覆辙吧。”
细细想来,怎么会呢?有苦,有痛,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尤其是当诸多坏事同时发生的时候,自觉更是如此。因为,当一个人或是一座城触到谷底的时候,意味着说他的霉运,他的逆境已然走到了尽头,而接下来的反弹,只能是必然。
此外,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曾经的苦难经历,岂不也让我们学会了珍惜,珍惜当下的虽然算不上美好,却足够安稳的生活嘛?既然如此,好好过活,尽心的对待生活中事无巨细,不就是对过往的不堪回首,予以最强有力的回应嘛?
看看重庆的一花一木,一砖一瓦,一条条马路,一座座高楼吧,回望过去十年重庆的发展历程,我想我只能用四个字来概括了,那就是越来越好。
五月的我,一如既往的做着三件事——学习,工作,运动。
学习
不得不说,学习是我生活中占比最大的一件事,在我看来,阅读是学习,写作还是学习,这几乎是我每日必做,也是乐于去做的事情。
五月的我读了两本书——托马斯·索维尔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最近还在读的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
自觉这两年在阅读方面磨炼出了一个本领,就是即便我看不懂也可以做到只字不差的看完。说出来,可能会遭人耻笑,可能人家会说:“咳…这算啥子技能嘛。”可我却觉得,这能让我意识一个发人深省的话题,就是无论什么事情,一旦开始,就别轻言放弃。想想看吧,起初,我们总是满怀期待的做着一件又一件事,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不知怎的,它就被我们抛于脑后,被我们弃之一旁了。
实话实说,《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本书不算很难,但即便如此,足足有600多页的内容,也的确不是那么轻松就可以读完的,更别说吃透其中的内容了。但是,我可不管它有多难有多长,反正,我就是要硬着头皮,把它逐字读完。我总觉得这是一件以小见大的事情,自然,你能完整的把一件事做完,那就肯定比中途放弃好一万倍。因为,对于后者来说,遇到难处的就放弃,亦或是受到其他影响就放弃,那还能指望他完整的,亦或是高质量完成什么事呢?
此外,在吃饭或是等电梯之类的琐碎时间,我又重温了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而在这一遍的阅读中(尽管,此前已经读过不下五遍),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在面对其中的教程时,我没有得过且过,而是的的确确的学到了,更为重要的是,把其应用于了我的生活。比如,用筷子吃饭对于每个小伙伴来说都是刚需般的存在,可是,大多数人都没有想过进一步优化自己的刚需,简单说来,就是没有审视过自己的执筷方式究竟对不对?且先不管效率如何。再进一步,自问,“终有一天,要把此稀松平常的技能传授于小朋友,或是外国友人的时候,自己能否清晰、准确的讲出此技能的核心点呢?”
我庆幸,这一次,我没有快速略过此重要的学习及实践的机会,我学会了正确的执筷方式,同时,我还可以自信的说:“真不难,多用几次就会了。”
算上今天,五月的我总共写了31篇文章,每篇字数在1000-1500字,总计大概40000字左右。
事实上,当我第一次听到有人说,只要写的多就能写的好的时候,激动之情是难以言表的。因为,既然这么说的话,那就一直写下去呗,反正自觉还年轻,反正这东西不受年龄和体力限制。不知不觉,我已经写了两年,虽然,咱也没觉得写作水平比两年前有多么大的进步,但最起码,每日写作这件事,极大的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每一次,当我完成一篇文章的时候,那种巨大的满足感,成就感,以及幸福感,会一股脑的涌上心头。
咱也不说自己有多笨吧,但也的确算不上聪明,这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我听到写作课老师说只要写的多就能写的好,而异常欣喜的核心原因。因为每次,当我鼓足勇气想学点这个,学点那个的时候,都觉得这东西肯定需要天赋,咱这脑子,要不还是算了吧。而每次开启一轮新的学习模式的时候,似乎也印证了我的这一想法,对某个认知,某个应用方法,一同学习的小伙伴总是能快速的掌握并灵活运用,而我,却还在哼唧哼唧的苦思冥想,它究竟是个啥原理嘞?咳!要不就这样吧!要不就得过且过吧!
写到今天,我越发感觉,写作和我之前的一切所学都不一样,和曾经的数学公式,哲学概念,设计美学什么的统统都不一样。因为,人人都有表达的权利,都有与人沟通的欲望,都有传递感知的冲动,而写出来的感想、情绪、认知、看法等等,无所谓对与错,甚至在我看来,也无所谓优与劣。那可是你的思想,你的感情,那与考试中需要别人来评判的对错,根本毫无关系啊!重要的是,只要真写,就只能真的宝贵。
工作
招生,备课,讲课是我无论如何不会懈怠,也不敢懈怠的三项工作任务,尤其对于后两者,那更是不断地督促我多用点心思,再多用点心思。
我总觉得我的工作和一个人们经常提到的词汇紧密挂钩——信任。由于学生们信任我,认为跟我学习大概率会取得一个还不错的结果,于是,他们选择缴费,选择跟随我的步伐。被人信任,的确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想想看,信任你的人越多越是如此。
可从另外一方面来看,这在无形中又给我平添了不少的压力。每当夜深人静,仰卧床榻,即将入睡之际,一股股莫名其妙的压力就会袭来,我会细想,明天的课程该讲什么?需不需要再搜集点资料,给学生们补充些内容,以便于他们理解?我该说些什么样的鼓励性话语,才能真切的刺激到他们的神经,以便让他们在学习上再自信一点,再努力一点?上周的作业,还有谁没上交呢?我究竟该怎么督促他们交作业……在种种前思后虑中,我进入了梦乡。
也如人们所说,压力即动力。因此,且先不说我讲课的质量优劣,但该备的课,我都会反复备很多遍。此外,每次上课的时候,我都会让自己全情投入其中,我一直和别人开玩笑说,虽然我每次讲课的声音都很大,但这么多年,我的嗓子从来就没出过哪怕一丁点的问题,哈哈,这或许就是天赋吧。不过事实也的确如此,我会尽可能的阴阳顿挫,该提高嗓门的时候,我就是会提的很高,让学生们意识到这是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同时,我也会故意压低声量,故意给学生造成一种听不清的错觉,以至于,他们会更加仔细的聆听。
与往年的不同的是,今年我讲课的前三五分钟,我加入了一个在我来看极其重要的环节——鼓励。想想看吧,鼓励这么重要且如此稀缺的资源,竟然有人天天向你诉说,这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情。本来,你已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你已受到周遭的蛊惑,但就是有这么一个人,始终如一的相信你,好似在你耳边说:“你能行,我看好你,你可以的。”你将会作何感想?
运动
五月的我,运动终于进入了正规。不仅如此,自觉还做了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就是我一边在走步机上快走,一遍阅读书籍,身体在动,脑子也在动,这真的是一件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
运动的好处自然无需多言,就单单对我来说,我觉得它是我以上所有事项的基石,若是没有运动于我的全方位支撑,那么我的工作和学习的效率都会大打折扣。
笑来老师说:“从前,他觉得时间就像是一条从一个点射出去的射线。而如今,他觉得时间更是一根管道,这根管道里填满了自己做的各种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你会发现时间这根管道的直径会越来越粗,这意味着说,你在单位时间里,能做越来越多的事。”
而现在,我这种感受也越来越强烈。在未来,也会同样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