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时相信命运,比如前天在回新乡的火车上我读完了朋友马芬推荐的书《当呼吸化为空气》,讲的是保罗作为医生与病人时思考生命的意义与医生的使命,正好上周末和爱人看了电影《一条狗的使命》,小狗贝利历经四世轮回找到第一任主人,并帮主人找回初恋情人,完成了他的使命,而我近阶段正在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一步步思考我作为老师的使命,冥冥之中这些有关使命主题的巧遇是偶然也是必然,让我从模糊不清的少做少想变成了清晰的多想多做,于是我毫不拖延,想到此,立即动笔,完成我对这三种使命的思考。
保罗是斯坦福英语文学和人体生物学双料学士,剑桥科学史与哲学研究硕士,耶鲁医学博士,斯坦福神经外科医生,获得数不清的学术奖项与荣耀。在他36岁即将抵达人生巅峰时,被诊断出患有第四期肺癌。自此以后,他开始反思医疗与人性,在这本书中讲述了自己意气风发的年轻时代,在文学中探寻人生的意义;讲述自己为进一步感受生死,弃文从医。被确诊绝症后,医生和病人的双重身份,更让他顿悟:医者的职责,不是延缓死亡或是让病人重回过去的生活,而是在病人和家属的生活分崩离析时,给他们庇护与看顾,直到他们可以重新站起来,面对挑战,并想清楚何去何从。他不仅救死扶伤,还做一个领路人,引导病人和家属,度过人生中的艰难时刻,去创造新生活。对保罗而言,神经外科医生不只是一份为了维持高品质生活而选择的职业,而是一种使命。看到最后他的女儿卡迪出生,他一只手臂感受着这新生命的重量,另一只手和露西(他妻子)十指相扣,生命的无限可能在他们面前铺展开来,我不禁泪眼婆娑,他的生命在女儿8个月大时走到尽头,而他的女儿作为他生命的延续,将继续陪伴在露西身边。我掩书长叹,抬眼望向车窗外,窗外是绿色如毯的麦田,一望无垠的希望……
电影《一条狗的使命》中,导演用狗的视角道出每一个命运的喜怒哀乐,他让狗的生命被赋予神奇重生的能力。一条狗不可避免会面对死亡,但睁开眼就是新的一生,又始终保留着原有的记忆。电影讲述的是一条狗多次重生,遇到不同的主人----受伤的少年、独居的警察、自怜自艾的单身宅女和被家暴的家庭妇女,每个主人都有他自己的情感故事,救警察、帮宅女找到心爱的人、在被家暴的女主人家虽没他的一席之地,他依然风霜雨雪中守在门外、最后帮第一任主人找回了初恋。越过第一任主人伊森的背叼回小时候玩的橄榄球,原地咬自己的尾巴,这两样招牌式的动作唤醒伊森的重逢,真的让人潸然泪下。我想狗的使命就是给主人带来欢乐、和平时守护、危难时救助的温情坚守吧!
我作为老师,也越来越多的想到了我的使命,教书育人,教书在前,但育人更重要。我教的是英语,中考高考的主科,国际化社会的交际工具,当然很重要了,但毕业之后,有多少学生在生活中用到英语?比例不详,但继续使用英语的应该是少数,其他科目亦然。真正影响学生的,应该是对他们人格的培养,有没有责任心和爱心?有没有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有没有抗压抗挫折的能力?我从93年从教至今,5年高中,19年初中,教的都是平行班,毕业的学生有政府官员,有大学教授,有医生有工人有自由职业者,在和他们的联系中得知,我原来仅凭对教育的热爱所做的微不足道的小事,竟然对他们有那么大的影响,也更让我理性的思考老师的使命。保罗既是医生又是病人,对医生的使命有着多维的理解,同样我既是老师也是家长,在教育学生时常会以家长的角度去思考,李涵校长说过,如果以培养未来儿媳女婿的标准去培养学生,那未来将有多少和谐家庭,社会将是多么美好。前天我发了篇文章《女生会》,第一届的一个学生给我信息,说我比家长还操心,我回说因为我也是个家长。也有几个学生说要保存这篇文章,回头教自己的女儿。我以前给学生写过几万字的信,也给学生留下过许多照片和影像,将来在这个微信公众平台上,我想陆续做些跟踪回访,给自己也给学生留下更多的美好回忆,让美好的教育代代相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