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钱穆白话试译
先生说:“说好话,装出好面孔,搬动两脚,扮成一副恭敬的好样子,求取悦于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亦认为是可耻。心怨其人,藏匿不外露,仍与之为友,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亦认为是可耻。”
傅佩荣注解
孔子说:“说话美妙动听,表情讨好热络,态度极其恭顺;左丘明认为这样的行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内心怨恨一个人,表面上却与他继续交往;左丘明认为这样的行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左丘明,鲁国太史,相传为《左传》的作者。孔子对他很推崇。
“足恭”指态度过于恭顺。“巧言”、“令色”、“足恭”这三件事,全部都是外在的,而没有内在的,这就会变得非常虚伪,好像专门做表面功夫。
在生活上,与人有嫌隙时,就要把话说清楚。如表面装作不在意,实则心里很在意,这也是“匿怨而友其人”。这种情况相当普遍,所以要提醒自己,经常与别人沟通,把问题解决,以后继续来往。
傅佩荣:真诚是由内而发的力量
整部《论语》用两个字来概括,即“真诚”。只有在真诚时,才有可能从内而发,感觉到向善的力量在自我要求。如果过于考虑外在的各种情况,就难以真诚,往往为了外在的目的而讨好别人,虚与委蛇。一旦习惯了这种思考方式以后,就会觉得与自己愈来愈疏远,最后只关注别人如何看自己。
但在现代社会,真要做到不喜欢一个人,就跟其断交,其实是很难的。我觉得如果你不喜欢这个人,可以做到不要跟其深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