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本书,封面很吸引眼球。

文案创作是门技术活。这话,有挑战。
作者是个美女。苏芯,资深文案,自媒体“乌玛小曼”作者。
她说“基本功不过关的文案工作者,就像拎着空空如也的工具箱的木匠,没有人敢相信他能做出漂亮的木工活。”
万丈高楼平地起。词汇是第一关。
如果没有足够的词汇储备,当我们想描述某件事情,或者某个产品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词不达意的文案是失败的。
举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有一次在松花江边,夕阳西下,江水一半像祖母绿的翡翠,一半是深深的红色,极为梦幻。我站在哪里,只觉得震撼,搜肠刮肚想不出如何形容。旁边人吟了一句诗“半江瑟瑟半江红”。太贴切了。
站在江边的我,就是词汇储备不够。
1动词是文案的脊梁
百度百科说,动词在中文语法中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或一种动态变化。
一个贴切的动词,一下子就能体现句子的精华。
古诗如“僧敲月下门”。
文中的例子“1分钟,把毛孔里的脏东西震出来。”
关键字“敲”、“震”。
2名词的精髓在比喻
比喻是一种联想,把未知的东西与已知的东西联系起来,一下子变得容易接受。
譬如“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譬如“孤独滋滋作响,就像火炭上的一滴糖”
文案要抓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联系。一定要精准,深刻,优美,不落俗套。
3形容词和副词是毒药
4巧用拟声词和方言
拟声词和方言更接地气。
5文字的韵律和节奏
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以四拍子为基准节奏,诗经、汉府歌多是这样。
长句在看起来尚且难以理解,更别说阅读出声。王小波说,文字是用来读的,用来听的,不是用来看的。
词汇的积累是个漫长的过程。人脑的记忆终究有限,需要把有用的词汇记录在案。可以用纸质,可以用电子,就像中药的抽屉柜,用的时候再翻出来。
这是文案的词汇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