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上海某知名高校的MBA面试团队中的企业管理者代表,我有幸感受了以90后为主力军的MBA考生的自我展示。而每个考生的简历书写、穿着装扮和举止言谈,都让我快速勾勒出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样子,应该说绝大部分人符合这一届MBA考生的特征:25-30岁的年龄,知名公司的中层职位,上海本地人或者是新上海人。然而这时一位完全不符合这些特征的考生走了进来。
她已经43岁,来自安徽芜湖,职位是行政总监。我看到她的公司明显是一家私营性质的贸易公司,我的直觉是,她把“行政经理”职位故意写成了“行政总监”。而在婚姻状况栏中,赫然写着“单身”。
她背了一个大大的双肩包进来,穿了灰色的长裙和带跟的凉鞋,看上去很像是从火车站刚赶过来。她把背包放在脚下,坐在了一排桌子的正中央位置。我这时候看了她的脸,黑而瘦的面庞上,几缕散在前面的头发,然而眼神是热情和憧憬的。
主考官让她进行自我介绍,其实我能感觉到,此刻我们想知道的不是一个中规中矩的面试自我介绍,而是她的故事。而她也感受到了我们的期待,她确实开始了讲述她的故事。
她的大专是学医的,但是进入医院工作半年后便发现自己不适合医院这个环境。然后又来到了中国移动做客服工作,工作了四年。再接下来又有4份工作,包含医疗器械公司、造纸公司、物业公司和现在的贸易公司,而近两份工作的近10年都是做行政工作,直到现在的“行政总监”。而她也非常娴熟的把简介分成了两段,一段讲工作,一段讲生活。
她说是老公有外遇了所以在8年前离婚了,她一个人带孩子,现在孩子上初三了。她说:我一个人养活这个家很不容易的,但是我认为这些磨难是上天对我的考验。就像唐僧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我现在认为每一个磨难都让我更加成熟。她讲这个话的时候,是连贯而坚定的,仿佛已经练习过很多次。
我们所有的考官都在听她讲,我们也默契地没有去打断她,尽管从常规的面试角度已经超过了这个环节的时间。我们可能都在思索,我们到底接下来要问她什么问题。我们要问她:请你描述下行政总监这个工作的挑战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自己都感觉是那么不合适。所以,我们只能继续听她的介绍,希望从她的语言中抓出一个问题。又或者是,我们内心就是想听她的故事,我们似乎忘记了我们是考官的身份,只把自己当成一个倾听者。
她说:我现在也在学习英语,我也在学习人力资源师的资格,我希望自己一直保持学习的状态。对于MBA学习,会是我的一个质的提升,将全面提高我的管理能力。她的简介终于讲完了,足足比其他考生长了一倍。
此刻,我没有再去问她一些常规的问题,比如你的行政总监有哪些考核指标,你是如何改善这些指标的。我只问了她一个问题:对于目前的状态(我本来想在状态前面加上“生活”两字,但是话到嘴边的时候还是没有加上),你认为MBA学习可以怎样帮助你呢?她的回答是,MBA学习帮助她提高管理能力,开阔国际化视野。是的,她讲了“国际”视野,她可能觉得只有具有了“国际化”,才算有了“视野”吧。
其他的考官则问到:你住在芜湖,你如何平衡学习和生活呢?她回答:芜湖和上海有高铁,非常方便。而如果课程需要,我也可以住在上海。
后面的其他老师的例行式的提问,她有都进行了标准化的回答,我已经无法记住。而我的思绪在打分表上停留,我该怎么给她打分呢?虽然我一个人的打分不能决定什么,但是我此刻忽然觉得这个打分其实就是在给予她我的建议。给出这个建议对我而言却是莫大的责任。
MBA的学习是否能让她进入新的职位,新的企业,甚至新的城市,与她过往的43年告别,开始全新的生活?我并不担心她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我甚至可以想象她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以及可能会取得的不错的成绩。
但是对于MBA的学习,我更加愿意相信高涨的学费会几乎耗尽她这几年的积蓄,她将会面临更加疏于照顾孩子,甚至她可能要辞掉“行政总监”的工作,她会面临是否要在上海租房,她会面临是否要在上海找工作,甚至要面临要不要把孩子接来上海。这会让她面临全盘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让自己进入到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中,多重的不确定带来的结果,可能是彻底的摧毁她。
我确信她需要的并不是MBA的学习,也不是那个学历,她需要的是一个让自己用忙碌来充满自己的事情,这个事情越是困难,越是时间跨度长,就越能感觉到自己在经受磨难和不断成长。
我相信我能给予她最大的帮助就是,通过打尽量低的分数,让她面试失败,让她不要再去准备MBA的笔试,让她不要参加考试,让她不要来上海读MBA。不把自己投入到一个巨大的事情中,她应该会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我希望她能想明白:我们不是以经历磨难为目标的,每个所谓的磨难都应该给我一个信号,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要从内部来改变,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今后的路上感受幸福、美好和成就。
网友评论
这或许太过感性,但是经历世事部分沧桑,我们都明白“务实”与“现实”有多重要。
有时候,人的某一刻决定或许是真想那么去做,但不见得适合自己的现状。
就像穿衣打扮,自己喜欢和是否适合是两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