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落脚点,说潜能发展
【摘要】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复杂,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适当发挥自己的潜能,需要学生认清当前就业的形势,调整就业观,对未来有合理的预期认知。因此,我们聚焦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求职的动力,争取实现个体价值的稳赢。本文从大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为切入点,指出高校指导应从关注人职匹配的狭隘追求,转向关注个人价值和生命意义的生涯辅导,引领毕业生主动调整就业观念,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内驱力,即求职动力。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向共赢。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现状以及成因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
根据人社部近10年的统计,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以5%的比例增长,2017年高校毕业生达到795万,超越2016年的765万,再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工作复杂而艰巨,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才趋于稳定。 根据《2017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的统计,2016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为74%,“正在国内外读研”的比例为32.1%,“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1%,“无工作”的比例为2.8%;P45 从长远来看,每一位大学生都能找到工作,关键在于工作是否与毕业生的学业水平和实际能力匹配。这也就表明,即使上述就业率不存在水分,就业的好与坏不能从就业率上表现出来,还要看就业一年后的离职率,专业相关性等,也就是要看就业的质量和大学生对就业岗位的满意度。 大学生能否获得就业机会和提高就业质量,除了与国家政策、社会环境、高校引导有关外,最重要的主观因素就是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现状
随着国内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就业于毕业生而言,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而是找到一份实现人生梦想、体现教育价值及社会价值的终身事业。近两年,大学生就业观念不断变化,求职目标更加多样化,自愿性失业现象在国内渐显。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对2015届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研结果,总计608.2万人中有9.3%的人处于失业状态。所谓自愿性失业,指劳动力市场对大学生劳动力的需要不够旺盛,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发展不足,社会舆论、家庭压力以及日益增加的生活成本使得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需求层次不断提高,造成自我定位的偏差,出现暂时性失业的现象。自愿性失业是一种特殊的失业形势,他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究其原因,实为这类学生生涯目标不够准确,造成定位不准,缺乏求职动力以及求职意愿。
华南师范大学对5432名2016届本科专科毕业生职业价值观调查显示,毕业生非常看重以及比较看重的价值需求分别为薪酬福利、晋升机会以及公平公正,而对于职业是否服务他人或者管理他人两项职业价值观的需求相对较小。可见,受国内经济发展转型以及当代社会成功价值标准多样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对于职业发展的预期认知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具体数据如图所示:
(三)影响就业的因素
就业形势的复杂多变以及就业途径的多种选择导致大学生就业时呈现多样化心理,这无疑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就业观念,进而影响就业。 为了进一步证明就业心理对就业的影响方向,笔者对文华学院500名学生展开调研,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积极乐观理性的就业心理对就业的影响是正向的,消极感性的心理对就业的影响是反向的,就业心理与就业呈现明显的相关关系,并且不同的就业心理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程度不同。
(一)我们所采用的调查结果如下
为了能够真实、全面地反应大学生心理与就业的相关关系,我们首先在就业的信心、韧性和乐观方面设计了八道从学校层次、身体健全、文理大类、贫富情况、男女性别几方面提出问题,面对具体情况,多数同学的回答体现出积极乐观的心态,而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又推动他们积极求职。后续询问签约情况和满意度时,发现了乐观向上的同学就业状况明显高于不够乐观的同学。这就表明了,乐观与信心、韧性一样对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乐观向上的求职心态能够使就业更加顺利,满意度也更高,反之则就业曲折,满意度低。
其次,在就业的理性方面,问卷为同学设置了关于就业倾向的八道题目。从答题状况来看,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态度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侧面说明了他们的就业期望越来越趋于理性化。比如,当问及“您希望你获得的职位与您的专业对口吗?” 大多数同学愿意从较为长远的目标面对就业,更看重个人的成长价值和发展机会。结在对某大学2016届毕业生求职过程的调研中发现,学生为求职做了多重准备,其中,制作简历、收集就业信息所占比例最高。进行专业、面试技巧和知识学习,积累面试经验及心理调适准备的占比次之。值得注意的是,开展问卷调研时,已近毕业的2016届学生中,仍有11.5%的学生为制作简历,59.9%的学生不了解就业政策,50.6%的学生未梳理就业观,具体数据如图表所示。这说明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更看重技巧,而忽略了心态和信息的管理,这恰恰是高校就业指导需要加强的内容。
二、生涯辅导与当代大学生就业观调试的内在耦合性分析
(一)生涯辅导有助于大学生全方位看待职业,
就业是大学生发挥潜能的重要环节。“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不是帮助大学生做好准备,去迎接一个设定好的未来,而是为他们提供在21世纪可以持续发展的认知能力。毕业生必须开发和提升自身能力,积极创造机会,而不是简单的依赖现有的组织。
可见,生涯的功能可以实现生命价值,而就业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将大学生的潜能发展体现出来,用以辅助于自我实现。因此,只有从生涯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个体的就业,聚焦在就业观念调整以及就业能力的提升,才能根治就业难的现象。
生涯辅导有助于个体多维思考求职难困境,对就业有更深的思考。能意识到就业仅仅是个体生涯发展的某个节点,即使在生涯发展历程中有失败、挫折以及瓶颈,但都会成为他们个体能力得到提升空间的契机,促进自身的快速成长。
(二)生涯辅导有助于大学生进行主体性潜能发挥
人的一生发展与职业密不可分,职业是主力个人成才成长的重要平台。舒伯认为个体职业选择实质是人与社会互动的一种方式。个体的生涯发展历程不是简单的、动态的人职匹配过程叠加,而是从情景中理解个体的生涯行为。
个体特质的四个维度(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并非相互割裂,同时生涯角色之间也存在着内在联系,当前生涯角色的投入程度对未来的生涯角色有直接影响。
因此,以生涯辅导为视角,从个体对自我各方面的构建与整合出发,使就业不再是某个时间节点的事件,而是关乎整个生涯发展的重要决策,通过职业定位,使得就业能力提升有据可依,彰显学生作为生涯发展主体的作用,而不是依赖于政策红利以及学校活动开展引导,造成主观的旁落。
尼采认为“人最大的危险则在于过早停息,如同我们所见,动物以及大多数生物物种很早就到达了终点。”而人能在生命中具有不断追求自我实现的特性,这也是人能区分于其他动物的最本质特征。借鉴生涯辅导的理念辅助大学生具有全面、正确的自我以及职业认知,进而形成正确的就业观,使学生成为生涯发展的第一负责人。通过多种方案的考量与博弈,思考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行动方案,最终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坚持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向共赢原则
马克思指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遵循的主要是人 类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劳动者若在 进行劳动实践只为自己而忽视社会责任的承担, 个体自身或许快乐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不能称 之为伟大的人生。比如归隐之人若每日仅是过 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实则是缺失了对社会发 展与进步的贡献。再如,部分商人唯利是图 罔顾消费者和益制假售假,实则也是精益利已主 的表现。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立志为全人类 服务与工作打破狭隘的个人主义在追求社会价 值的实现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不难看出个人 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依存。个人的发展能促进 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又为个体发展奠定基础(5)在历史的长河中,如若没有人类能动的实践 活动,就没有人的发展更没有社会的发展。而个 体的生涯发展则是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实 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 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指出,要“在开展职 业生涯辅导工作中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倡导 国家至上、事业为先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说地 把个人的发展同为国家和人民建功立业结合起 来。“因此,生涯辅导需坚持价值理性即不是盲 目地让学生畅想未来过度地看重内在需求成为 精益利已主义者而是落实到行动在行动中实现 资源链接找到个体就业能力提升及生涯发展的 可能遵循社会道德要求兼顾社会价值实现实现 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平衝与共贏。(四)树立学生的主体责任意识 生涯辅导强调对雇佣双方关系的全面看待注重 内外职业生涯兼修与平衡。内职业生涯的修炼,使学生学会对自我负责对内思考而外职业生涯 的善使学生学会对单位负责做有责任心和进取 心人。在具体学生指导运用中通常有三种回应 学困惑的方式第一种是直接给解决方案第二种 让学生去找解决方案第三种是给予生涯规划与 理的理念和知识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多生 命的绽放。如,当学生质疑道:"老师,为个招聘 单位都跑华工去了不来华师。“在传统想政治教 育模式下,辅导员可能会说:“那我!看还有什么工 作可以找?这一回应隐含了辅关注现有问题的 解决-介绍工作。第二种指给予学生求职的技巧 或措施,辅导员可尝试提ˆ既然你已经发现招聘单 位去华工了为什么你不去看看?你期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改变现 状?'通过提问让学生意识到“我是我生命的第 负责人,我是找工作的第一负责人,我是学习的 第一负责人。(五)坚五)坚持本土化实践及探索 生涯理论起源于西方社会。西方社会对个体及 群体的价值取向不同,个体权益被放大且得到 社会认可。西方社会的个体较早能明确自身的 使命及价值追求,在生涯决策上亦有较为宽松的 环境能得到家庭的认可及包容自由度较高。个 体发展路径与国内也不尽相同国内对职业的半 断有所谓的高低优劣之分但西方国家对职业及 岗位转换求变创新认可度较高。因此,纵然生涯 辅导理论应用价值虽高但在中国具体的国情之 下仍有三个局限。第一生涯就业指导辅导主张只为有准备改变的学生提供最好的服 务。由于缺失了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主动介 人,问题常常积小成大。部分没有戳到"痛点”而 放弃主动求助的学生无形中成为了被忽略"的 人群,第二,生涯铺导对场所、工具、生涯辅导者 的引领水平要求更高。推广较难;第三生涯辅导 主张个人价值优先于社会价值这与我国社会主 义国家的价值追求相博。因此在生涯辅导视 域下引导大学生调整就业观,坚持本土化实践 及探索。对大学生主动介入生涯规划,发言祖国情怀、发挥个体价值。 综上我国"十三五规划强调要“促进就业业,坚持 就业优先战略”,在生涯辅导视域下唤醒大学生的 生涯发展意识,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价观、就 业观有针对性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优大学生 就业结构这是是确保充分、高质量就业的提,也是合理配置人力的必然之举。
三、调整大学生就业观的维度
(一)以生涯辅导促进大学生形成清晰的自我观念
舒伯认为个体的职业选择是“自我概念”的表达。根据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大学阶段是生涯探索期,正是形成"自我概念"的关键时期自我概念的形成离不开具体的实践、内观与反思。生涯建构论代表人物萨维卡斯认为生涯不等于人的职业行为而是人如何将工作与职业融合到自己的生命中、是对职业行为的反思。这反思过程包含了个体对自我以及外部环境的再认知,是个体对当下行动及对未来选择的思索既是对社会现实、传统见解的审视、批判及升华的过程亦是个体内化社会价值的必要途径。因此,高校生涯辅导须秉持学生全面个性化自主发展的价值取向辅助个体在社会实践、社会互动中形成完整正确的自我概念。
(二)以社会实践形成学生全面真实的职业认知
马克思认为:“人双重地存在着,主观上作为他自身而存在着客观上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自然无机条件之中。”人始终在社会互动中发展并成为真正的自我。一方面人作为劳动者运用技术工具改造自然,以获得生存及成长所必需的物质及精神基础。另一方面人通过社会实践从外在世界中提升出真正的自我,并逐渐达到自己想要的状态。因此个体对外界环境会产生能力的辐射作用。品德、素质提升了个体的生涯价值家庭、社会以及个体自身的发展期许映射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个体的价值追求及行动亦影响着学校,家长生涯辅导者对生涯辅导方式、素材的取舍及整合。可见职业探索有利于大学生形或正确的职业认知,进而产生正确的就业观。大学生贝业启蒙及认知起步较晚对职业认知因信息、体验不足较容易产生认知偏差。比如生涯规划咨询中,一个文秘专业的女生在职业咨询中反映自己不想做秘感觉秘书职业怪怪的。而另一个文秘专业的女生在职业咨询中反映自己特别想做秘书感觉秘书职工作轻松、环境优越。不难发现两位女大学生的职判断均来自网络或者电视剧职业认知过于理想化对末能预见职业变化趋势导致职业选择困惑。因,若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能在社会历中及时反馈将有助于生涯辅导者紧贴学生成长,及时调整辅导方式帮助个体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提升个体就业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