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仪礼》简介(附《礼记》《周礼》)

《仪礼》简介(附《礼记》《周礼》)

作者: 译古堂 | 来源:发表于2022-02-11 13:15 被阅读0次

一、《仪礼》概述

《仪礼》是“礼”本经。

即:儒家五经中的礼经,或《诗》《书》《礼》《乐》《易》《春秋》中的《礼》,都是指《仪礼》。

《十三经注疏》版本为:《仪礼注疏》五十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二、《仪礼》的流传

《仪礼》的作者:今文经学派认为是孔子;古文经学派认为是周公。

两汉及两汉前的文章中提到的《礼》,基本都是指《仪礼》。

《仪礼》的传承:(汉初)高堂生——后仓——大戴(戴德)、小戴(戴圣)、庆普,后皆失传。目前看到的版本为东汉郑玄注的《仪礼》。

《仪礼》可以近似的认为:无今古文问题,只有一个版本。

(郑玄注的《仪礼》遇到今古文不同的时候,会在注文中说明。)

“三礼”的名称来源于郑玄。(在郑玄前,是没有人合称“三礼”的,本来这三部书的关系也不大,尤其是《周礼》与其他两部书完全不相关。但由于郑玄注“三礼”后,其他版本的“礼书”又逐渐亡佚,所以后人才用“三礼”之称。

“三礼”是指:

《仪礼》:“礼”本经;

《礼记》:后代儒生对礼经内容的说明和发挥,解释“经”的文章称为“记”;

《周礼》:又称《周官》是官制类的书。)

三、《仪礼》的内容

《仪礼》共十七篇。(其中,《既夕礼》是《士丧礼》的下篇;《有司彻》是《少牢馈食礼》的下篇。)

《仪礼》是一本讲礼制的书,类似于现代的行为规范手册,所以内容相对枯燥。

《丧服》与其他篇目的结构都不同,比较特殊。

将这十七篇大致的分类如下:

士礼(7):《士冠礼》;《士昏礼》;《乡射礼》;《士丧礼》(《既夕礼》);《士虞礼》;《特牲馈食礼》。

卿大夫礼(3):《乡饮酒礼》;《少牢馈食礼》(《有司彻》)。

诸侯礼(4):《燕礼》;《大射仪》;《聘礼》;《公食大夫礼》。

天子、诸侯礼(1):《觐礼》。

多阶层(1):《士相见礼》。

《丧服》

四、研究《仪礼》的主要书目

《仪礼注疏》郑玄注、贾公彦疏

《仪礼经传通解》朱熹

《仪礼正义》胡培翚

《礼经释例》凌廷堪

《三礼图》聂崇义

《仪礼图》杨复

《仪礼图》张惠言

———————————————————————————————

一、《礼记》概述

人们将解释“经”的文章称为“记”,所以《礼记》是一本解释“礼经”的杂文集。

《十三经注疏》版本为:《礼记正义》六十三卷,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

二、《礼记》的流传

《礼记》既然是一本解释“礼经”的文集,那么在历史上就有很多种版本,换句话说,凡是解释“礼经”文章的合集,都是可以被称为《礼记》的。传世的版本,主要有《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两种。

《大戴礼记》的编撰者是戴德,《小戴礼记》的编撰者是戴圣,这两个人都是西汉礼学家。目前我们常说的《礼记》指的是戴圣编撰的《小戴礼记》。

东汉,郑玄为《小戴礼记》作注。

唐代,官方的教科书——《五经正义》中,取“三礼”中的《礼记》而非《仪礼》,至此,《礼记》的重要程度超过了“礼经”——《仪礼》。

宋代,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和《中庸》两篇,单独拿出来,与《论语》、《孟子》合起并作注,称为《四书章句集注》。

三、《礼记》的内容

今本《礼记》一共有49篇,其中有三篇(《曲礼》、《檀弓》和《杂记》)分上下篇,所以只有46篇。

这46篇的内容十分庞杂,有一些是解释“礼经”的记;但有很多并不是这样,历史上,有很多人试图将这46篇文章进行分类归纳,比如:刘向的《别录》就将其分为11大类。

对于《礼记》的阅读,有3个建议:

1、对于普通读者,不建议按顺序通读《礼记》,因为其绝大部分文章非常枯燥,就比如第一篇:《曲礼》,其内容十分庞杂,结构形式是条目式,上下文完全没有逻辑关系。

2、《礼记》中有一些文章非常重要,其重要程度和对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礼经”。这些文章还是建议去读一下的,简要罗列如下:

《大学》、《中庸》、《王制》、《礼运》、《学记》、《乐记》、《经解》等。

3、如果有兴趣,建议先读一下《仪礼》,对“礼学”稍微有点基础后,再阅读《礼记》,事半功倍。

四、研究《礼记》的主要书目

《礼记正义》郑玄注、孔颖达正义

《礼记集说》宋 卫湜

《礼记纂言》元 吴澄

《礼记集解》清 孙希旦

———————————————————————————————

一、《周礼》概述

《周礼》原名《周官》、《周官经》,是一本讲解官制的书。

《十三经注疏》版本为:《周礼注疏》四十二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二、《周礼》的流传

《周礼》是今古文经学争论的重要阵地,今文经学家斥《周礼》是伪书。

在西汉无人问津,到了东汉,随着古文经学的发展,才被人重视起来,东汉末年,郑玄为其作注。

三、《周礼》的内容

《周礼》一书,分为六篇:

《天官 冢宰》、《地官 司徒》、

《春官 宗伯》、《夏官 司马》

《秋官 司寇》、《冬官 考工记》

最后一篇与前五篇不同,有人认为是因为《冬官》亡佚,后人用《考工记》一书补全。

每一篇分为2个部分:

1、先写此大类的官职分类和人数等,比如:

“医师: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2、再详细说明每个官职的具体工作等,比如:

“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

四、研究《周礼》的主要书目

《周礼注疏》郑玄注、贾公彦疏

《周官新义》 宋 王安石

《周礼正义》 清 孙诒让

相关文章

  • 《仪礼》简介(附《礼记》《周礼》)

    一、《仪礼》概述 《仪礼》是“礼”本经。 即:儒家五经中的礼经,或《诗》《书》《礼》《乐》《易》《春秋》中的《礼》...

  • 《四书五经》之精华(七)

    《礼记》 《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礼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

  • 什么是“三礼”

    “三礼”之名始于东汉郑玄,是指《周礼》《仪礼》和《礼记》。 《周礼》是儒家经典,为周公旦所著,《周礼》所涉及之内容...

  • 周朝简牍:从“十三经”说起

    “十三经”,指《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

  • 《北大国学课》笔记

    1、“十三经”:《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

  • 何谓十三经?

    十三经: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

  • 摘录·十三经

    十三经是十三部儒家经书的合称,是儒学的核心文献。 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

  • 张岱《夜航船》读书笔记(58)十三经

    《夜航船》封面 十三经 易经、书经、诗经、春秋、礼记、论语、孝经、尔雅、左传、公羊、穀梁、周礼、仪礼。《夜航船》...

  • 国学经典

    经部 » More 尔雅 公羊传 穀梁传 论语 礼记 诗经 孝经 仪礼 周礼 周易 左传 孟子 尚书 四书章句 韩...

  • 古代宴饮“之道”

    我国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在《周礼》、《仪礼》、《礼记》这些儒家经典中,都记截的非常详细,所以,自然也就形成了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仪礼》简介(附《礼记》《周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rd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