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行甲在他《人生笔记》第六记在峡江的转弯处,详细讲述了他在巴东当县委书记的五年。
在巴东的时光,清晨在云雾霞光中醒来,白天在大山大水中穿行,傍晚在船笛灯影中漫步,入夜枕着阵阵涛声入眠。回望在巴东的每一天,他都是幸福的。
为什么他感到幸福?其实因为他在巴东的五年是全身心投入工作的。
他上任县委书记的时候,面临着诸多挑战。
第一,副县长刘冰的不高兴。如果按照惯例,他是要接任县委书记的。所以,即将退休老领导提醒他:“你这么年轻,我真怕他们欺负你”。
第二,“刁”民们线上线下扑面而来,老百姓的各种邮件汹涌而来,每天平均超过50封,充满了仇恨和敌意,各种侮辱、谩骂、讽刺和攻击。
第三,30批大规模集体上访事件。处理难度很大。
甚至有身边的干部在导演,下班后堵他,更阴的是把他的手机号码弄的全县皆知,无论什么时候,什么事都打。
第四,患上了严重的焦虑和抑郁,刘冰又向省委反映,说他患有精神病,不再适合担任县委书记。
第五,寻找巴东老百姓“戾气怨气”的源头。
第六,老百姓大病需要救助,太穷了,又是艾滋病重灾区。
第七,反腐,和腐败分子做斗争。反腐亲自抓了9个。
这五年,他要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照亮了巴东的每一寸土地,温暖着50万名老百姓。
首先第一个举动号召全县干部结穷亲。
并进行制作专题,县委宣传报道事迹,用网络的力量开始正面发挥作用。
重点抓干部作风和干部能力建设。
对干部严格要求。改变学习制度,每两个月请党建专家来讲课,并安排一个乡镇书记或乡镇长讲一课,这种制度倒逼干部学习思考,提高水平。
对百姓充分的怜悯和耐心。
回到人民群众中间去,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想问题,集中解决老百姓最关注,最头疼的问题,出行难和办事难!
县委书记边界型大调研
五个严禁吃拿卡要。
在精准扶贫中,把住精准识别是第一关。
他走进老百姓,信任人民群众,富裕老百姓,并给予他们公开评价干部的权利。
对乡镇书记民意调查走群众路线和网上群众路线。
扫网盲。
农村信息赶集,现场教农民上网。
他演唱MV《献给美丽的神农溪》,还有直播空中跳伞。
他带来了“干净、自强”的巴东精神。
使民风180度的大逆转
他扭转政治生态,自己安装摄像头,看他不收钱。
巴东五年,20万字的日记。像是打完了仗,没有遗憾。
陈行甲真正做到了严以修身,正如他的个人总结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