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
道德经
禅者的初心,第163-176页
摘:
《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我们通常把坐禅和开悟视为两件事:把坐禅当成一副眼镜,以为把这副眼镜戴上,就可以看见开悟,这是错误的理解。眼镜本身就是开悟,把眼镜戴上也是开悟。所以,不管你做什么或者什么都不做,开悟都已经在其中,也总是在其中,这是达摩对开悟的理解。
无心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
我们不应该执着于特定的智慧,例如佛陀所教给我们的那些。智慧不是某种学习得来的东西。智慧是从你的“念 ”生发出来的。所以重点是,准备好观物,准备好思维。这被称为心的空性,而空性又不外乎是坐禅的修行。
没有必要费劲去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思考,你的思考不应该是偏向一边的。我们只应该用整个心来思维,不费力气地以万物本然面貌来看待他们。就只是去看,就只是准备好用整个心去看,这就是禅修。
不管你信仰的是什么样的神祗或教义,如果你执着于它们,你的信仰就会以自利为出发点。
你相信自己就是佛吗?你会这样想:“现在在下雨,但不知道下一刻会是什么光景。到我们要出门时,说不定又是晴光丽日,也说不定狂风暴雨。既然我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此刻,就让我们去欣赏雨声吧!”
我们应该先开悟,进而修行,再进而思考。···我所谓的“开悟”,意思是相信“无”,相信有某些东西是无色、无相,而又随时准备好要披上色和相的。
我们通常会想:“坐禅的时间到了,我们要回到日常生活去了”这不是正确的理解,因为它们是同样的一回事,我们无处可逃。
道元禅师说过:“尽管万物皆有佛性,我们却爱花朵不爱野草。”这是人性的本然。但执着于某种美好的东西同样是佛的活动,不喜欢野草也同样是佛的活动,这是我们应该明白的。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那么执着于一些什么也就没啥不妥。如果那是佛的执着,那就是无执。所以,在爱中应该有恨或曰无执,在恨中应该有爱——或曰接纳。···不管我们对野草观感如何,我们仍然应该接纳野草。如果你不喜欢它,你大可不必去爱它;如果你爱它,那你就去爱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