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课来了,请做好打瞌睡的准备。
我们在工作的时候,难免会遇到被打扰的情况,
你会不会因为临时的事情而中断手头的工作?
处理完临时事务再回头继续中断的工作,发现又需要花时间找回头绪?
或者挡不住旁边同事闲聊的诱惑而放下了手头工作?
或者不好意思拒绝同事的帮忙请求而耽误了自身工作的进度?
在分析如何解决被打扰的困惑前,我们先了解下“被打扰”的情况分类。
被打扰的几种情况
容易被打扰,分为内因打扰和外因打扰。
内因打扰指的是在做某事的时候突然冒出来其他事情的想法而纠结在是继续做眼前事还是做那“灵光一现”事上;
外因打扰指的是被外界出现的事物而打扰,当计划被临时事件打乱和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委托都属于这种情况。
如果不好意思拒绝到一定程度,就是所谓的“滥好人”。
大多数滥好人都不是不知道拒绝,而是不好意思拒绝,不懂得拒绝,总在在满足别人的期待,常常上班忙着别人委托的事情,快到下班才做自己的事情。
A内因打扰
我们先说下内因打扰的情况。
我有些时候沉浸在工作状态里的时候,脑子里会莫名其妙蹦出来一些东西——
“下周的会议需要通知,要拟领导会议讲话稿”
“宣传展板效果图怎么样了”
那我是停止手头工作,去做会议通知和写讲话稿,和广告公司确认宣传板效果图吗?
又比如——
“回家前先拿个快递”
“周末有个艺术展要去看看”
如果继续做手头的事情,脑子里蹦出来所谓“灵光一现”的东西,可能过会就忘了。
那么,怎么办呢?
对策要素——记录下来,然后忘掉
我的办公桌上有专门的任务清单纸(之后土豆list文章里专门会讲),其中有一模块叫“灵光一现”,我会把脑子里突然出现的东西,及时记录下来,然后继续处理手头的工作,这样思路就能继续保持原有的频率。
如果不在办公室,那我就会打开手机里的清单软件,输入关键字,然后到点提醒即可。
具体工具在之后的文章中介绍。
B外因打扰
比如说同事问:
“墨行同学,我这个不太会做,你能帮我看看吗?”
而我手头正好有些事情,这时候我该不该拒绝他呢?
如果要拒绝的话,怎么拒绝才不伤面子呢?
我们先算一下帮助别人的成本,成本= (打断次数x13分钟+帮忙时间x2)x被打断的几率。
为什么这么说呢?
打断次数x13分钟:别人找你帮一次忙,就相当于你被打断一次,有一个统计数据说被打断一次就要花13分钟才能重新进入刚才的工作状态,这也是你中断后感觉进入不了状态的原因;
帮忙时间x2:给别人帮忙的时间是放下手头工作的,所以里外里应该是双倍成本;
被打断几率:通常你给别人帮了一个忙之后,下次他就更愿意找你帮忙,所以也就增加了你下次被打断的几率;
这个成本还是很大的啊,但是有些帮助还是有必要的,因为有潜在收益。
那么什么情况下,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
对策要素——拒绝/协商/中断
判断动机,是不是以一种托付心态来找你帮忙的?
判断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他想要你帮他解决问题,还是他想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他希望你帮他解决问题,这就是托付心态,把自己的问题托付给你解决,如果是我的话,我通常都会果断拒绝他,因为我会担心他以后会把所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都拿来找我,我会累死。
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拒绝”。
怎么合理拒绝呢?
比如说:
“你看,我今天还有五件事情没有做完,其中一件还是老板今天下午就要的,我现在着急的很,能不能这样,你先问问别人,如果实在不行,下午快下班那会再说?”
这段话的套路是:
→“这个我也不会”,有些人用这种聪明的示弱方法,希望能够解决问题,但对方能找你肯定是评估过你能帮他解决问题的,这时候你这么说,对方会觉得你在欺骗他。
→说事实:“今天有五件事没做完”、“老板今天下午就要”,这些都是事实,当你说出这些事实的时候,对方就知道你为什么要拒绝他,不会产生误解
→谈感受:“我现在着急的很”,当你说出内心感受的时候,对方很容易感同身受、产生共鸣,就不好意思了。
→给建议:“能不能先问问别人……”有了前两层的铺垫,这时候你再说出自己的建议时,对方就容易接受多了。
这也是“协商”的套路。
如果对方真的是不得已而找你帮忙,而不是简单的甩包袱,而你又有时间和能力,那就可以中断手头进程,先处理对方的帮忙请求。
打瞌睡了吗?下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