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餐饮创业
传统小吃的生命力在哪里

传统小吃的生命力在哪里

作者: 豪虾传蒋毅 | 来源:发表于2018-05-26 15:15 被阅读6次

本文来自餐饮小老板社群【豪侠汇】:分享餐饮创业实战宝典!主创人蒋毅,从事餐饮近10年,豪虾传/四川卤煮龙虾创始人,述说餐饮业从事故事!W信公众号:豪虾传蒋毅。

我作为一个四川吃货,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吃这方面拥有了一种“优越感”:觉得我们四川的美食是全国至尊,与那些为了川菜与其他菜系孰好孰坏而争论不休的老乡不同,我是压根都不会去与别人争论,即使面临很多人说我们川菜的各种不是,我也一笑了之,内心深处却是不自觉的“高高在上”:不屑与别人争论,在我这里,川菜和成都小吃就是第一。

我知道这非常狂妄自大,所以除了今晚这样的日子偶尔透露出一点我在这方面的狂妄之外,其他方面很少表现出来,不让别人发现我内心深处的这种不健康心态,但可能很多朋友已经有所发现,比如,我当年创建「豪虾传」以及现在要向全国推广四川卤煮龙虾,就是内心有一股不服气:凭啥麻辣味道的小龙虾与我们四川没有关系?这促使我去努力,希望能有所改变

但不得不说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密集地接待来自省外的合作伙伴时,对远道而来的他们,我敢于推荐的也就这么几家餐厅,但他们没有一个能代表“四川美食”。比如火锅,稍微对火锅文化有所了解的,都知道火锅起源于重庆,而不是成都,真正的火锅之城也在重庆,这是铁的事实,再狂妄的成都人也得承认这一点,即使有例外,也无非是偷换概念。将重庆直辖出去前作为一个时间标点,说火锅发源于曾经的“大四川”。

那么川菜呢?

目前真正值得给省外好吃嘴推荐的川菜餐厅有哪几家?从十年前,我推荐的多是生意和名气都很大的川菜中餐厅,但我一直觉得他们做创新菜和融合菜要多于做传统川菜,请客吃饭可以,要吃地道川菜则可能还不具有代表性。

但令人尴尬的是,这些川菜餐厅的生意和菜品都越来越在走下坡路,很多经我推荐而去吃的朋友,都表示很失望,没有给他们带去什么惊艳的感觉,从他们的眼神里就可以看出疑问:这就是你吹嘘的川菜?

如果说川菜还勉强让我在省外的朋友面前保留颜面,不至于被当面吐槽的话,那成都小吃就不是尴尬的问题,而是直接让我难堪。以至于到现在,已经好几年时间,我都不敢给外省的朋友推荐在成都吃小吃的地方,逼不得已的情况下,就让他们在锦里,文殊坊这些地方顺便吃一点,并且都事先反复留退路:让他们对这些地方的成都小吃不要抱太高期望。

但问题在于,应该对哪儿的成都小吃抱希望呢?我自己根本找不到,是市中心的“成都小吃城”么?是「龙抄手」里面的那些小吃套餐么?还是其他什么地方?这真的是一直让我困惑。很多朋友可能会说,成都不是遍大街都是各类小吃么?贺记蛋烘糕,严太婆锅盔,二姐红油兔丁,毛婆婆伤心凉粉,不是很多么?

这些确实都算,但对于一个只在成都停留一两天,只能有机会吃一两顿的外地人来说,他们没机会去品尝到我们自认为可以代表成都的美食和小吃,而更多的只能是听成都朋友们的意见,或者是在网上查询那些人气很好的餐厅——对于他们来说,确实可能也吃了几顿美味的东西,但真正的成都小吃,他们回去以后还是一无所知。

这几年省外有一些很经典的餐饮案例,也就是把本地特色美食打包成一个小吃城项目,专门针对外地游客,相当于做“美食旅游”,靠这些特色小吃来吸引别人。去年底,成都也出现了这样的模式,比如“天府掌柜”,好像就是走这条路,外省已经有很成功的案例,成都小吃和四川美食,是否能借“天府掌柜”这样的模式走成功,则有待时间论证。

但,就算是以“天府掌柜”为代表的新模式能成功,能让外地游客在一个地方集中吃到成都的这些知名小吃,但对于大的“成都小吃”的衰落则几乎没用。因为小吃总是来自民间,知名小吃不一定是味道多么好,但一定是要深受普通老百姓的喜欢,而要做到这一点,那它必须经受“路边摊”的磨难。

现在那些知名的小吃,最开始几乎都是从最底层消费者开始吃的不起眼的东西,比如周记祖传棒棒鸡,最开始时连铺子都没有,而是挑着担子沿街叫卖,一片两片都会卖;火锅则是从码头工人煮猪身上的下脚料开始的……现在那些知名的所谓成都小吃,不管是金碧辉煌的龙抄手也罢,各大景区遍地皆是的伤心凉粉也好,最开始哪个不是先辈最底层的民众所认同?

生活在成都的吃货朋友们,不知道发现一个情况没:让我们自豪的所谓成都美食,与十多年前相比,几乎没什么差别,就好比我们国家的科技发明到现在还在吃“四大发明”的老本一样,我们成都小吃,一样在吃那些东西的老本,除了龙抄手,赖汤圆,担担面,伤心凉粉,锅盔,蛋烘糕等很多年的东西,还有什么新的东西出来么?

​因此,比别人不知道我们有这些美食相比,更严重的问题是,我们的美食一直在吃老本,没有创新,翻来覆去的只能是拿曾经的那些东西来标榜,而比这还要严重的情况,就是我今天这篇日志的主题,也是今天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那就是越来越难有小吃通过传统途径走出来了

以前我不知道原因,但是今天我到春熙路溜达时,在这条人流量最大,小吃最多的地方,猛然间发现那些曾经排队的都不排队,而还在排队的,甚至连产品都不是以前的产品了,那些曾经在这条街上创造出奇迹的东西,他们甚至连一年的寿命都不会有了,一旦短期内无法实现盈利能力,它的结局就是被淘汰

当我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发现不仅是春熙路如此,其实现在所有地方都是这样了,一方面是现在各方面的经营成本太高,一个美味的小吃,它不太可能以成本很低的方式去赢得被市场接受和认同的时间周期(如果当年不是因为我们老店房租只有2000每个月,「豪虾传」扛不过2011年)。

更主要的是逐利的欲望越来越强,不仅短期不获利的产品会被淘汰,那些即便是获利,但获利能力处理劣势的也会被淘汰:比如同样的地方,同样的成本,做一个好吃的锅盔,可以做到几百个人来学技术,光学费就可以收个几百万;而做凉粉,虽然也能赚钱,但只能赚卖凉粉的钱,那它再好吃,也会被人为的选择性淘汰,原因仅仅是“没有钱景”!

基于这样的认知和判断,我才在今天觉得比以往更悲观,以前我想的是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美食被有心之人创造出来,四川美食和成都小吃的队伍会越来越壮大;但今天看到春熙路的情况后,我变得悲观,觉得这条路被堵死了,不仅是那些好吃但盈利能力不足的小吃没有活路,那些既好吃又有盈利能力的也不会有活路。

原因在于,它们会因为过分逐利而变得缺少时间积淀,没有时间积淀的东西,再好吃也没用,他会被下一个同类型的东西所取代,这恰好可能也就回答了我前面的困惑:龙抄手,赖汤圆,蛋烘糕,红糖锅盔这些成都小吃为什么经久不衰?不是他们多么好吃,而是他们经受了时间的洗礼,被植入了消费者的潜意识,被赋予了时间的价值。

而最近这些年,虽然也出现了很多很多美味的东西,也让背后的很多老板赚了大钱,但它们流行一段时间后就从市场消失了,他们的消失不是因为不好吃,而是没有时间的积淀,没有在消费者的意识层面扎根,消费者根本记不住他们,他们会因为下一个好吃的东西,而很快忘记现在好吃的东西,脑袋里甚至不会留下一点印记。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成都小吃有“断香火”的嫌疑了呢?

·

——作者蒋毅:「豪虾传」创始人,四川卤煮龙虾创始人;国内首家餐饮小老板社群【豪侠汇】创始人;从事餐饮近10年,16年作为川派龙虾代表,受邀参加湖南卫视《天天向上》!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统小吃的生命力在哪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ym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