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批评主体的多元身份
诉诸文辞的设计批评者有着广泛的背景,包括设计理论家、教育家、设计师、工程师、报纸杂志的设计评论员和编辑、企业家、政府官员等等,他们以不同的会身份,不同的立足点去评价设计,表现出设计批评的多层次性。这里所说的层次所指的不是高下差别,而是相对不同目的需求的批评取向。如英国、美国的政府官员时常介入设计批评,因为每一次国际博览会后他们都要为展览会做书面报告。连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也曾为“水晶宫”博览会大发宏论,而她的评论也主要立足在为她的国家赢得荣誉上。撒切尔夫人任英国首相时,面对亟待振兴的英国经济专门谈到了设计的价值,并断言设计“是英国工业前途的根本”。
设计家介入批评是设计界一个经常的现象。虽然艺术家涉足艺术批评也不乏其人,如自19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艺木家大量卷入艺术批评,20世纪中期以美国为中心活跃在批评界的艺术家也大有人在,但其数量、比例与批评造成的影响与设计界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原因在于,设计同时是审美活动、经济活动、社会活动,设计特有的时效性意味着设计家介入批评的直接影响。许多声誉卓著的设计家同时也是了不起的设计批评家。他们编辑设计杂志,发表演说,在一所或多所大学任教,著书立说等等。
如包豪斯学校的创建人格罗佩斯除了在建筑和设计上的杰出贡献外,又是现代主义运动最有力的代言人之一。他是教育家、作家、批评家,是将包豪斯精神带到英国又传播到美国的人。法国先锋派代表、建筑家、设计家勒·柯布西埃埃任《新精神》杂志编辑时期,对该杂志作了许多重大改革,并撰文倡导机器美学,他的一句有名的口号便是“房子是供人住的机器”。再如著名的意大利后现代主义设计家蒙狄尼,他大量撰文为阿基米亚工作室摇旗呐喊,在任杂志编辑期间为“激进设计”和“反设计”发表了许多评论文章。20世纪80年代,他在消费主义和传媒方面也是活跃的评论家。其实,如果我们回顾一下设计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每一个设计运动,尤其以现代主义先锋派各支队伍为代表——都会将某一刊物、学院、美术馆或画廊作为自己言论的阵地,团结一些观念相投的设计家、艺术家,营造一种声势和地位。最终推出一个新的运动。设计师与设计批评者的身份在历史上就是紧紧相连的。像沙利文、赖特、卢斯、密斯·凡·德·罗、拉姆斯、富勒、文丘里、波希加斯、布朗基、索萨斯等等一大批建筑家、设计家都是设计批评界名噪一时的人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