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开始几乎完美的学期”活动反思(二)

“开始几乎完美的学期”活动反思(二)

作者: 游游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3-11 16:15 被阅读0次

    3月6日上午,三2班的孩子们确定了他们的指导原则。3月7日下午,我们继续讨论指导原则的执行细则。

    晚上,学校讲师班的同学提出一个问题: “游游老师,我看到的指导原则是:我们将认真学习,是因为爸爸妈妈和老师会开心!有点疑问:孩子们因为别人开心而学习,岂不是把学习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上了吗?需要纠正吗?

    这个问题令我想起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犹疑。

    当孩子们讨论完怎样做才算是 “认真学习”后,我问:“我们为什么要认真学习?”他们沉默了很久。

    后来,终于有三个孩子举手发言:“可以变聪明。”“可以得到好成绩。”“爸爸妈妈会开心。”第三句话一出来,全班孩子纷纷响应:“对!因为爸爸妈妈会开心!”

    那一刻,犹豫了一下:“这个理由可以写到指导原则上去吗?”

    此时,又听到一个孩子说:“老师也会开心!”其他孩子再次附和:“对!老师也会开心!”

    看着孩子们的脸和眼神,感受到他们那种找到答案后的如释重负,我不再细想,热切地回应他们:“我们将认真学习,是因为爸爸妈妈和老师会开心。是吗?” “是!”


    那么,当时的选择究竟对不对?是否应该马上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认识?

    3月8日凌晨,进行了长达40分钟的反思。

    首先,尊重孩子,就应该尊重孩子的感觉和想法。

    原计划用一节课跟孩子们讨论所有指导原则的执行细则。由于孩子们还不善于思考和表达,也没有讨论问题的习惯,所以,我们花了整整30分钟才讨论完一个指导原则。

    而且,他们都不自信。如果我马上用更合理的理由代替他们的想法,也许,他们以后会因为担心自己说错话而更不愿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因此,保护他们刚刚开始萌发的积极性,是我的第一原则。

    其次,尊重孩子,就应该尊重孩子的现有认知水平。

    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雷夫根据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将孩子的道德认识划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经过上学期两个月的“每日一鼓励”活动,三2班的这些孩子已经从第一、二阶段提升到第三阶段:希望自己的言行能够令爸爸妈妈和老师开心。

    虽然,他们离我们的终极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但是,他们的成长是看得见的。

    有个孩子上学期整节课打扰别人,现在,他只是自己玩东西。

    有个孩子上学期常常整节课躲在课桌底下,这个学期,他能在椅子上坐半节课了。

    最令我感动的那个孩子,二年级时经常满教室跑来跑去、爬来爬去,现在竟然整节课坐得端端正正,还会悄悄提醒别的同学安静听课……

    也许,他们的改变真的只是想令父母和老师开心,但是,这样的进步也是令人鼓舞的。

    当他们在取悦他人的过程中,学会了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取得了学业的进步,体会了成长的快乐之后,他们的认识就会慢慢改变。到了那时,再引导他们,将他们的认识提升一个层次,也许是更恰当的方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开始几乎完美的学期”活动反思(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xhb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