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浅秋文学推文上热门(千万赞三)想法
《好语文 大未来》笔记三:风雅,从附庸开始

《好语文 大未来》笔记三:风雅,从附庸开始

作者: 漳源牧笛 | 来源:发表于2019-03-28 14:53 被阅读116次
于丹,为大众找回孔子

双肩承一喙,俯仰天地间。

尽管人人都长着一个脑袋搭着两个肩膀,但差别实在是太大了。有的拙于言辞、羞于表达,有的善于言谈、富于春秋,有的善于写作、著于竹帛,有的果于自信、止于至善,也有的老于世故、工于心计,有的疲于弃命、急于事功、毁于一旦,这是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于丹健谈善言,说起话来酒酒不绝、神定气足、张驰得法、缓急有度、提神醒脑,颇有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的风采,一部(《论语》说得跟(杨家将)似的。因此她在《百家讲坛》一夜爆红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当年于丹在电视上左手孔子・右手庄子,普及高雅文化,道不远人,得到了广大观众的青睐。一时间大家纷纷效仿,读则字辞经史雅,吟则诗词歌赋曲,附庸风雅,甚器尘上。

但随即就遭到了许多严厉批评,各种指责层出不穷,主要观点是说她说话不严密,学理上有漏洞。精深不够,肤浅有余;附庸居多,风雅不足。

但是,假如让于丹下课,弄一老孔子专家抑或某一宏儒硕学站在那里,眼古时道学先生一般,声音在嗓子里滚半天出不来,说话上气不接下气,摇头晃脑,之乎者也,那《百家讲坛》就别开了。

因为曲高必然和寡,所以风雅始于附庸。

教给孩子“做”蛋糕的艺术

要想培养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深处意自平的孩子,就应该从附庸风雅开始。

现在许多家长给孩子买书非常功利,“风雅”的书避而远之,觉得看作文书对学校单元作文成绩的提分效果明显,就只让孩子读作文书,其余雅人深致的文雅闲书一律不看。

其实,作文书仅仅是工具书,它只是教给孩子“切”蛋糕的技术,而真正充满人文性的书籍教给孩子的却是“做”蛋糕的艺术。适当读点“风雅、文雅、典雅、高雅”的无用闲书,对孩子的认知能力、写作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快餐式的、碎片化的、通俗的、艺术低下的少儿读物在市场上时有风行。孩子的内心酷肖一个容器:如果先装进文雅精致的优质东西,以后哪怕掺杂进俚浅陋的杂芜物什,也不过是增加了多样性和丰富性;而如果一开始放进去的就是趣味低下的碎片和零杂,那就不仅影响审美趣味,优秀典雅的东西也很难装进去了。

一个从来不阅读的人,他的内心世界始终是泥沙俱下、玉石杂糅、无序且偏激的。请不要小看阅读,那是一种支起孩子内心强大支柱的无形力量。

以前我们那个时代,到处找书去读。现如今书多了,书海成了一种江湖,江湖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一书海茫茫,一入其中,如坠雾中,往往目不暇接,每每身不由己。尽管入虽至促迫之时,亦必有一二刻之闲,可以安坐读书,扬风崇雅,但是崇尚什么样的雅,阅读什么样的书却成了一个棘手的难题。

难题就在于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孩子每天起早贪黑,学习时间早已经侵入闲暇甚至休息时间。许多学生疲于奔命,产生了严重的学业倦怠。一个处于倦怠状态下的孩子,怎么会产生阅读的欲望?

据调查,在2017年没有读过课外书的14~17周岁人群中,有31.5%的人表示是“因功课而没时间读书”,比例占各种不读书的原因之首;有28.3%的人是“因没有读书的习惯、不喜欢读书”而没有读书;有2.0%的人是“因上网、玩游戏等而没时间读书”,这是中学生的阅读现状。

复旦大学做过一个调查,大学生里面阅读本专业经典著作的占15.2%,阅读人文科学的占228%,阅读外文文献的只有5.2%,3个月阅读量平均在3本书以下,这是大学生的阅读状态。

这些问题的背后是什么呢?是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生的语文教育。应试教育轻视甚至延误了阅读。

阅读首先需要的是有闲暇,闲暇的意义不仅是保证阅读时间,更重要的是保证阅读的状态。阅读需要从容的心态,需要投入地思考。见缝插针式的阅读往往是实用主义的,未必真正适合孩子。我们总是把语文教育意义视为阅读的目标,而忽视了文学性在陶治孩子身心、释放情感等方面的功能。我们过于追求阅读效果的即时性,而忽视了阅读效果的渗透性、潜在性与长久性。文化给人的力量,更多的是级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虽然它是“无用”的,然而一切都有痕迹,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

本来作为调节,孩子除了周末,尚有寒暑假进行体整,但目前的状况是补课培优不但侵占了周末,也大量占用了寒假和署假的时间。一旦自然休息的节律被打破,孩子便会陷入身心疲劳的尴尬境地。偶尔的假日,也成了极度放松的时间,成为过于繁忙学习的一种反弹。当然,即使孩子有了闲暇,也未必读书,闲暇只是读书的前提条件。更多孩子处理闲暇的方式是玩游戏、逛漫展或者进行生活交际等。

这里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他们缺乏阅读的需要,二是他们缺乏阅读的环境。所谓缺乏阅读的需要,是指他们的学业并不迫切需要大量的阅读。许多孩子的学习非常单一,就是研究题目、应对考试。这种简单的技巧并不需要丰富的阅读做支撑,丰富的阅读有时候甚至可能是一种阻碍。在这种情况下,阅读远不如大量做题来得更加有效,也更加节省时间。在有些学校里,那些从不阅读,把大量时间花费在研究题海战术以应对考试的学生往往更受老师欢迎。所谓缺乏阅读的环境,也有多层含意,最重要的是缺乏积极阅读的校园文化和家庭阅读氛围。

那么,如何营造家庭阅读氛围?

首先,可以让孩子做一个阅读小测试,试答以下问题:

1、你每天看报吗?

2、你开始读一本书时是否感到困难?

3、你是否先翻阅再进行祥读?

4、你阅读时,是否不理会表格、图片等?

5、你是否只对你感兴趣的书籍才能集中注意力?

6、你是否做摘要并对所读的内容提出问题?

7、你是否经常去图书馆?

8、你是否多读几本同一学科的书?

9、你阅读时有无退步的倾向?

10.当读到一个不懂的字,你会去查吗?

11、你是否发现在一本书里有许多内容你不明其意?

12.你了解多数你读过的书吗?

13.你读过的大部分书是否在一两个星期内便忘记?

14、你是否每星期至少读4本书?

15.你读一页书平均是否要花一分钟以上?

16.你阅读的速度是否随文字的难易而不同?

17、你是否略读或跳读?

18.你是否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19.你阅读时在脑海中是否听到了字的发音?

20.一般来说,你喜欢阅读吗?

评估

1~4浏览的习惯及能力;

5~8提问的习惯及能力;

9~11精读的习惯及能力;

12~13复述的习惯及能力;

14~20速读的习惯及能力。

答案:

1.(V)2(X)3.(V)4(×)5(X)6(V)7(V)8.(V)9(x)10.(V)11(X)12(V)13(X)14V)15(x)16(V)17.(V)18.x)19.(x)20(V)

这项测验主要考查孩子的阅读方法、阅读习惯及阅读心态这三方面,如果孩子的回答与标准答案不符,则表示需要在相应方面加以改进。

其次,家长和孩子要努力形成阅读共同体。在家里营造书香氛围,书架上的藏书量至少在100册以上。要在孩子生活学习的地方随处放一些书籍。为孩子建设一个阅读的朋友圈,选取3~5个孩子的书友,聘请一个或者几个有能力的家长轮值作为书友会会长,定期举办阅读讨论、心得分享的书友会。亦可建立阅读做信群,通过阅读打卡或者定期发表来分享孩子的读书感受。总之,家长要保证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和讨论。因为孩子能让家长陪读的时间并不长,只有小学生涯的六年光景,所以家长定要珍惜这段缘分。

读书是语文教育的原点

对每一位家长来说,在其家庭里正在发生的事情,在别人的家庭里早已发生,也将在另外一些人的家庭里继续发生。

人类在几干年的语文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这些思想保存的载体主要是教育的经典著作。

教育部新教育实验之所以把语文学习尤其是经典阅读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活动,是因为当前语文教育的症结并不在所谓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失衡,而在于放弃读书。

新课程改革自2015年以来,语文教育界言必称工具性与人文性,教学方法不断翻新。可是至今,语文教育现状有明显改观吗?

没有。因为在强势话语和热闹表象的遮蔽下,人们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原点一一读书。

读书才是语文教育真正的原点。

在回归原点、不忘初心的教育实践中,我发现其中最关键的人物是家长。

没有家长对于阅读的热爱,就很难有孩子对阅读的热情。

没有家长对于风雅的附庸,就很难让孩子变得丰瞻儒雅。

没有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共读,就很难形成亲子共同的精神家园。

一个孩子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

一个家庭的阅读环境构建着孩子的人文土壤。

一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决定着这个民族的精神境界。

相关文章

  • 《好语文 大未来》笔记三:风雅,从附庸开始

    于丹,为大众找回孔子 双肩承一喙,俯仰天地间。 尽管人人都长着一个脑袋搭着两个肩膀,但差别实在是太大了。有的拙于言...

  • 附庸风雅,自今日始!

    附庸风雅,常被作为贬义词用,究竟“附庸风雅”是好还是坏呢?我以为,挺好!何解?其一、至少表明有正确的审美观。...

  • 七绝 狗肉将军张宗昌

    人道将军三不知,附庸风雅好填诗。 欲留青史传佳话,却为茶余增笑资。

  • 附庸风雅

    烟酒和书画 都拟轻弹挥洒 唯纸墨传成佳话 我等的人,也是这样吗 人生呀,左右一杯腌渍的茶 回过味的人有资格回答 而...

  • 附庸风雅

    朋友圈一朋友发文感怀秋天,寄情人生。遂以拙文回复,不求同感,谨此共勉。人生可以暂时惨淡,但是壮心长存必不能亡。 朋...

  • 附庸风雅

    恍恍乎潇洒, 问君为何如此狂荡不已斩剑如麻! 赋一首淘沙,舞一曲轻纱。 江山如画,不如一点朱砂。 为此不惜浪迹天涯...

  • 附庸风雅

    附庸风雅总是美的 值得歌颂 总好过 在污垢横生的地方 爽快地 一屁股坐下 灵魂哭穷的时候 也不至绝望 在肮脏的市井...

  • 附庸风雅

    人们忽视文化,却往往想着把自己装饰成为一个文化人。中国人有一个习惯,总是喜欢把一些抽象的东西和具象的物体联系起来,...

  • 附庸风雅

    一夜秋风飕飋,二烛泪流不休。 三更兀自惊起,四顾身傍无羞。 怨离迷空叹愁,三沐三熏未咎。 两袖清风孤守,一片痴心难囚。

  • 附庸风雅

    近年来常读一点闲书,聊两句诗词,写几句感悟,因文笔不通,被朋友讥笑为“附庸风雅”,我并不以为耻,反有点儿以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语文 大未来》笔记三:风雅,从附庸开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xiq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