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种来自个人时间自由追求的新潮语言会一时之间火爆了网路。
但是,我们细细想想,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收入?为什么我们会如此拘束?与其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还不如换一个思路。最近看到辉哥说的“三份收入”的道理。我想分享给大家。
人们天生习惯一份收入,因为既安心,又轻松。这是人的惰性所致。
但随着年龄增长,你会突然有一天发现,会为自己只有一份收入而担心和焦虑,为什么?
当你只有一份收入时,意味着如下的问题:
你会担心工作安全问题 - 有新人年轻,能力比你强,体力比你好,工资比你少。或者目前能力不如你,但是每天比你能多花4个小时在公司,反正单身,回家也没事情;
职业的天花板 - 大家都想升职,因为要想加薪,必须升职。但是,在一个金字塔型的职场结构中,能升到上一级的总是少数,任何时候。
你缺少自由的时间 - 一纸「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转转」引爆朋友圈,就能看出职场的大多数人,经常做一个白日梦,叫:说走就走的旅行。
你担心年龄问题 - 为公司拼搏,一不小心奔四了,当朋友圈谈论着「单位里那些超过40岁的人去哪里了」的时候,你难道真的不焦虑吗?
通货膨胀 - 收入增长能赶上通货膨胀的人不多吧。
无限多的开支和唯一收入之间的反差 - 开始养自己,后来养老婆,再后来养孩子,同时还得养老人。开源节流从何谈起呢?哪个流你能下的去手「节流」呢?
以及在这个「一元问题」上衍生出来的几乎无限的可能的烦恼。
怎么办?你需要多个收入。在我看来,我们至少需要三个收入,分别如下:
1.本职工作的收入 - 这个收入让你付房租、房贷、车贷、每日的饭钱、小孩子的奶粉钱。总之,是你日常生活的最重要来源
2.「第二职业」的收入 - 这个「第二职业」是在利益和时间上完全不与本职工作冲突的一种「工作」。这个工作中,你的雇主和股东都是你自己,你为自己工作。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期,每个人只要愿意,都可以以自己的一技之长或者兴趣爱好,找到愿意为之付费的「粉丝」或者「客户」。注意,这里的前提一定是与现有工作完全无关,否则,你就会陷入「conflict of interest」(利益冲突)中,你不可避免的会牺牲公司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私利。举几个例子:我同事曾经在业余时间烤蛋糕给我们吃,后来有些人喜欢吃,她又投入更多的钱买了更好更大的烤箱,满足更多人需求,这就是最简单的「第二职业」。当然,这样的第二职业有个问题,就是很难规模化,很难成为有效的收入来源。这个会另找文章分析。总之,你 get 到「第二职业」这个点就行。对我而言,以个人成长为主题布道就是我的第二职业,而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或者其他平台都是我布道的平台。我会通过文字、语音甚至视频、线下讲座为手段来布道。我还有一些朋友业余时间给人分析星盘。这都是典型的「第二职业」。这个「第二职业」的收入拿来干什么?一个字:玩。它提供了一种资金来源,可以让你再投入到自己的各种兴趣中去,比如写作,可以给自己买入最新的MacBook Pro 电脑;喜欢视频,可以给自己买入最新的 GoPro,DJI 云台等;喜欢无人机,可以买入最新的 Mavic 无人机。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第二职业」产生的收入,首先用来满足「再投入到玩」和「再投入到兴趣」之类的事情上,这会激发你产生更大的热情去发展自己的「第二职业」,从而获得更多的收入。
3.投资产生的收入 - 无论是本职工作还是「第二职业」产生的收入,都是「加法」,就是一个月加一个月。而只有投资,是指数运算,就是可以在 Base 不断扩大的基础上保持增速。
这个三份工作的收入理论实在太经典了,本职工作+爱好收入+投资收入,也许很多人都是梦寐以求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这里是创意营销圈,资深电商运营,互联网达人,营销顾问,每日分享营销干货。欢迎您的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