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21世纪的社会, 热情、不断刷脸、 不断融入周围的圈子, 真的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吗? 难道沉默、寡言、冷静,就不能生存吗? 被人记得或者忘记,又是一个什么概念?
刚进大学前,不管是手机刷的大学新生tips还是家人朋友,都告诉我上大学后要主动与同学交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广交朋友等等。上了大学后,我去做了这些事。
但是,我发现,大多数时候我是在迎合他们,在努力融入他们圈子,最后,圈子挤不进去,与此同时,自我的方向也迷失了。
大一时,我努力改变自己内向的性格,先是努力融入舍友的圈子,结果是我处处妥协,逆着自己的想法走,要是有一次说No,背后的窃窃私语接踵而来。我还试着融入同学和社团成员,然后是跟着他们尬聊,说着说着就呵呵呵了。更糟糕的是,我发现在我努力融入不属于我的圈子的同时,表面上看起来我忙忙碌碌,生活充实,实际上,很空虚,你都不知道你浪费了那么多时间到底在干什么,我开始有了经常性焦虑的症状。
我开始反思,自己到底在做什么?不断委屈求全挤进不属于我自己的圈子的意义何在?我非常清楚自己的性格,性格内向,不喜欢麻烦别人,自己能够解决的事绝不求人,很喜欢自己一个人去做事,而不是迎合她们去做她们觉得正确的事。
我开始拥抱孤独、拥抱独处。利用奉承迎合他们的时间来提升自己,英语不好,我开始背单词,专业课不好,我开始复习并且课后回顾,身材不好,我开始跑步,假期一个人去逛图书馆,看书,有时间就找家人聊长短。
结果让我激动到哭,独处那段时间,我有了更多时间思考自己的生活、人生,我开始扬长补短,心态变得越来越好,焦虑不安的情况大大减少;英语小测从开始的40多分,到每次都满分;专业课考试接近满分,身材匀称,也从书籍里学到很多东西。
所以,我想说,孤独、独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害怕孤独、独处!
我相信每个人都曾很用力地想过合群,可我现在想告诉你们,有时候孤独真的很舒服。真正的自由,是不用取悦任何人。很多人因为怕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强迫自己跟不喜欢的人相处,最后发现,三观不合的人不管怎么努力都无法做朋友。
孤独并不是贬义词,它大部分也可以归为褒义词,有时候,你孤独,但是你却得到了与自己对话、与自己相处的机会,你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舒服与宽心。因为,在你独处时,你可以自己在自己的思想海洋里驰骋,而不必顾及旁边有人跟你想法有异,你可以自由自在随便乱耍、乱玩,而不必询问对方的意见要去哪?
所以,当你觉得你与周围的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你有区别时,请别责怪对方与你越走越远,个人有个人的中心,看法不同,何必强求融入,假装手舞足蹈很开心,倒不如来一杯茶,自己一人慢慢品味。你定能从自己的独处中收获累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