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次,写了一篇关于记账的文章。
有些伙伴说,记账实在太痛苦,根本坚持不下去。其实,对于记账来说,它最大的意义就是让你找到最具性价比的生活。
事实上,记账对不同人群的作用大相径庭,一部分让你可以通过记账的方式,找到自己的消费结构,知道哪些是必要支出,哪些是不必要支出。
只要找到生活中的拿铁因子,你就可以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这样能明显增加你的储蓄额。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存量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无论你如何节省开支,记账的意义反而不大。
甚至,这种勒紧裤腰带生活的苦行僧方式,不但会降低你的生活质量,还会让你付出身体生病这样的代价,最终反而得不偿失。
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你存量资金有限,比如一个月薪水只有3000块钱,我想记账对你来说,实际上意义并不大。你的绝大多数开支,往往是生活必须开支,并不是拿铁因子。
因此,对于记账而言,他最大的效用就是了解你的消费结构,了解你的消费习惯,让你清晰知道你的消费,这样就足够了。
如果开支过于精打细算的话,就会有一个直接的不良影响:让你容易养成厌恶风险的性格。毕竟从结果上来说,记账它是反人性的。
这个反人性是怎么解释呢?
你每次花钱的时候,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可是,当你记录你的支出的时候,你会有一种负罪感,觉得又花了这么多钱,时间长了自然形成这样一种意识:花钱是不好的,是可耻的。
这样的结果,会深深烙在你的潜意识里,会影响到你的投资性格,即便有了钱你可能更愿意把钱放在低风险、低收益的资产当中。
02
之前,多次提到过蓄水池的概念。
他的意思是,每个人一生的收支,就像是一个大大的蓄水池,收入就像是进水管,支出就像是出水管。
通过记账的方式,无非就是从出水管,也就是支出方面节省开支,让蓄水池留存更多的水。
可是,即便你把支出降到最低,在收入有限的前提下,你的水池水量不会多。
既然,出水管道水量在短时间无法改变,不妨从进水管道下手,找到多进水的方式,这就皆大欢喜。
归纳起来无非两种:
1、增加进水管道的水量,增加工作时间或增加单位时间报酬。
2、开辟新的进水管道,积极地开源,增加收入渠道。
可是,这个过程中不要忘了时间的效用。无论你想增加单位时间的报酬,想升职加薪,还是积极地开源,都需要考虑到时间的效用。
但凡接触过投资理财的人,一般都听过大家热衷讨论的投资与消费,也就是你花钱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同样的1000块钱,你去报名参加一门培训课程,提高你自身的技能,这就是投资你自己;而你去吃了一顿大餐,这就属于典型的消费。
区分是投资还是消费,关键看未来能不能产生更高的价值。那一水的鱼说,时间也是有属性的,可以分为投资型时间与消费型时间。
所谓投资型时间,就是你现在做的某件事情,在未来会产生更大的价值,比如你努力学习工作技能,争取早日加薪升值。
消费型时间则不然,他在你消耗掉之后,并不会产生新的价值,比如无意义的聚会,漫无目的的玩手机,时间过去了不会产生任何新价值。
知乎大V采铜在《精进》中提到一个概念,叫做收益半衰期。
什么意思呢?
判断你要不要去做一件事情,你需要从收益与半衰期两个维度去思考:
1、你能收获什么,收益层面;
2、这项收益的随时间的衰减速度,半衰期层面。
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面临着选择,选择去玩一下午手机游戏,还是细细品读一本经典著作,亦或是与大牛来一场对谈。
换句话说,你想把时间花在投资型时间上,还是消费型时间上,取决于你自己。
必须承认,投资型时间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立竿见影,但会潜移默化影响你,帮你抓住更多机会。
既然时间有属性,该怎么去利用时间呢?这其中涉及到两种思维,主动性思维与被动型思维。
被动型思维属于被动接受,你接受了之后,基本上剩不下什么东西,比如你去看一部电影,就是消遣娱乐,看完之后和别人聊一聊也就结束了。
主动性思维则是吸收之后再进行改造,它会产生新的价值,你想学习投资理财,你就会从你自身情况出发,寻找有哪些投资理财的方法、产品、达人,去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你采取的行动也往往不一样。财经作家吴晓波说,把生命浪费在美好事物上,而这些美好事物都是投资型时间换来的。
无论是开源还是节流,要想让蓄水池留存足够多的水,就要把时间花在投资型时间上,让时间给你带来财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