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冰雪译文】
孔子说:“善德行不进行修养,好学问不重复讲习,听闻正道真义却不迁从跟随,有过错却文过饰非不勇于改正,这些真的都让我愁的不行啊。”
人生四大忧愁 《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7.3》一个人只有每天日新又新的学习,明德才可日进高明,以至于做到《资治通鉴》所说的蓄德以进。“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雪公曰:人非生而知之者,故人生来即须求学。学,觉也。学喻开蒙,学然后知不足。
现在的人天天抱着手机玩游戏、录抖音、刷连续剧……孔子说的这四种担忧未来发展的会更严重了:不修德、不时习、不追求真理、不迁善改过。古代的人抱着《书》同物,诵之,歌之,弦之,舞之。揖让周旋,是以行礼,‘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所谓‘君子以朋友讲习也’;现在的人居住在一个屋檐下、邻坐在一个餐桌上,除了偶尔推杯换盏浅笑嫣然应付一下,各自刷着手机互不理睬、当作大家都是透明。
人生四大忧愁 《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7.3》《正义》有曰:“《易象传》‘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二者贵能力行,故有取于风雷。否则,习为不善,而不复进于德矣,故夫子深忧之也”。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人也会越来越少,因为人人目光如烛、只是盯着眼前那方巴掌大的手机屏幕,那请问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到底还会有多少呢?
所以,难道今天的教育者工作者们、今天的家长们不应该以身作则、不应该忧虑的更多吗?江谦有一个故事说——唐代诗人白居易问鸟窠(kē)禅师:“如何是佛法?”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曰:“如此,三岁儿童也道得。”曰:“三岁儿童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知易行难,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不妨,我们发起一小时不看手机运动。大家都来试一试?!
人生四大忧愁 《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7.3》【附录文献参考】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孔子忧在修身也。夫子常以此四者为忧,忧已恐有不修、不讲、不徙、不改之事。
勉斋黄氏曰:德以修而日新,学以讲而日明,徙义则善日益,改不善则过日损。四者,修身之大要也。
陈祥道曰:德,在内者也,不修则不充;学,在外者也,不讲则不明。闻义不能徙,则善不备;不善不能改,则行不完。皆孔子所忧者也。(德、学、义、行)
尹氏曰:德必修而后成,学必讲而后明,见善能徙,改过不吝,此四者日新之要也。苟未能之,圣人犹忧,况学者乎?
李炳南曰:德者,乃人所固有之明德。是吾忧也者,此励学者之辞,设使学者不修、不讲、不徙、不改,乃教不成矣,圣人引以为忧。
《论语正义》曰:四者,是夫子诲人之语,而云“吾忧”者,正恐教术或疏,致有斯失,故引为己责也。
张栻曰:圣人言以是为忧,所以深勉学者也。夫德不修,则无以有诸躬;学不讲,则无以明乎善;闻义不能徙,则何有于义;不善不能改,则安于不善而已。是岂不可忧乎?为学之要,不越乎修德、讲学、徙义、迁善而已。
刘宗周曰:此即承上章之意而反言之,其忧勤惕厉之意益深切矣。夫子既不有是三者之学,则念德有不修矣;而又不求所以修之方,是学之不讲也;于是迁善改过之功胥失之矣。人生堕落一至此乎?故曰“是吾忧也”。圣人切己反观,历数病痛,字字有标本,其所以教天下万世深哉。
钱穆曰:本章所举四端,皆学者所应勉。能讲学,斯能徙义改过。能此三者,自能修德,此所谓日新之德。孔门讲学主要工夫亦在此。本章亦孔子自勉自任之语,言于此四者有不能,是吾常所忧惧。
蕅益大师曰:真实可忧。世人都不知忧,所以毫无真乐。惟圣人念念忧,方得时时乐。
《朱子语类》曰:修德是本。为要修德,故讲学、徙义、改过,即修德之目。
人生四大忧愁 《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7.3》
【本章书目】
《周易》《大学》《论语集解》《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癸巳论语解》《论语正义》《论语新解》《论语集说》《论语点睛》《论语学案》《论语集释》《论语讲要》《朱子语类》《四书解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