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六经注我 之我注论语7.23》

《六经注我 之我注论语7.23》

作者: 程冰雪 | 来源:发表于2018-07-23 18:04 被阅读65次

【原文】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tuí)其如予何!”

冰雪浅见译文】 孔子说:“上天赋予了我这样的品德,桓魋他又能把我怎么样!”

【注】

桓魋(tuí):宋国司马,姓向名魋,因是宋桓公后代,又称桓魋。此人曾欲加害孔子。

本章是一个关于暗杀的故事。寓意有两层:

1.大道在身,不畏死。

2.作为智者,不白死。

《六经注我 之我注论语7.23》

一.不畏死。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公元前492年,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孔子离开卫国之前,因为去见了卫国粉名美艳的卫灵公夫人南子,并且还曾还礼于佩环叮咚的南子,子路很不高兴、非常鄙视老师,觉得他说一套做一套。

“天厌之!天厌之!!”夫子一路赌咒发誓自己是纯洁的,一路跌跌撞撞经过曹国来到了宋国。去曹适宋之后,在一棵茂密丰沛的大树下,与弟子们演习周礼。桓魋听说后一看机会来了!马上率兵阻拦,砍掉大树,并且要杀孔子,弟子们催促老师赶快逃走,孔子变装隐遁之前,说了上面这句话。

【史记曰——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六经注我 之我注论语7.23》

桓魋为何拔树欲暗害孔子呢?

据《曲礼·子贡问解》说:桓魋奢侈,曾奴役工匠为自己造石椁,受到孔子的批评责备,于是超级不爽就怀恨在心,伺机要杀孔子。

回溯战国时期的《荀子、礼论》中记载,当时葬礼制度尊卑有别繁文缛节,程序都很复杂,名目有五、六十种之多。“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从上到下依次递减,诸候用一椁四棺或者三棺两椁,大夫用一椁二棺,士用一椁一棺,老百姓就只剩下了一棺了。

应该是桓魋越级,就像季氏越礼激起孔子愤怒的,“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八佾舞于庭”。

《六经注我 之我注论语7.23》

“我欲仁则仁近矣”!一个人要是有了坚定崇高的理想目标,济世情怀又抱定了决心,就可以在世间行走踏火焰冰刀如履平地,坦然面对一切艰难。

孔子临危不惧之气势和冷静沉着之态度,来自于臣服天命:上天给了我大道品德,你奈我如何?而实际上,天命代表了一种对道德的崇敬和对自己的信心,还有由理想带来的博大胸怀和浩然正气。佛陀从母腹诞生之时说:上天下地,惟我独尊!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这种自信,来自于你的初心,脱胎于文化母体,愿做大事的原动力,它源源不断鼓舞着你一直向前。其实,人,最难以战胜的敌人正是自己的懦弱。

《六经注我 之我注论语7.23》

二、不白死。

其实不仅桓魋要杀孔子,当时周室衰微礼坏乐崩,诸多国家伐争都不太欢迎他。孔子也自嘲“累累若丧家之狗”。

“每到古人名节处,慨然掩卷一沉吟。”孔子的大道仁义不免触动当朝利益,它使一切自私狭隘的当权者和既得利益者产生了深深的不安和恐惧。试想当今喧嚣的红黄蓝、疫苗事件,不断在加深着现在的社会矛盾。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惊醒吗!——“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孔子一路困厄,就有诸多议论:“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诸侯国的君臣们并非不知道孔子的贤能,但比起他们手中的权柄和利益,他们哪里还顾得了那么多?!

弟子子贡、颜回心里更像照明镜一样清楚:“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但,智慧如孔子,“临死而惧好谋而成”的大圣人,怎可能会平白送死“暴虎冯河徒手就擒”呢?!朱子说这才是值得深思玩味的呢。

钱穆老师《论语印心》里说,这句的理解可以和与“子畏于匡”章(9-5)合参。

“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天之未丧斯文也”,除非天意要灭绝我孔子所掌握的文(道),否则我孔子是死不了的,想想这气势,让人神往啊!这是孔子的自信所在、大道在我心。

不过,《道德经》也讲干大事而惜身,孔子也不会干白白牺牲自己的事。

《六经注我 之我注论语7.23》

附注:钱穆释义

枪斧岂有眼,见夫子而闪避?

《道德经》:“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道德经》第五十章)。

刀箭岂有眼?兕虎岂认人?

《易、谦卦》:“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人生天地,敬鬼神而远之,然不可谓无鬼神而不知敬慎。“抬头三尺有神灵”,知或不知、信或不信,不改事实。圣人之言,屡屡慎而言天、言神,皆自知渺小而努力,我等凡夫焉可放言不慎,自伤己身?

【钞】

孔子这句话,口气非常大。孔子的意思是说,有谁想对他不利,就是跟天作对。孔子的意思是说,他是上天派来的使者。爲什麽孔子有这么大的自信?

答案从“子畏于匡”(9-5)章里透出来端倪。

相关文章

  • 《六经注我 之我注论语7.23》

    【原文】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tuí)其如予何!” 【 冰雪浅见译文】 孔子说:“上天赋予了我这样的品德,桓魋...

  • 《六经注我 之我注“论语”之7.17》

    原文: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冰雪浅见】 孔子说:“再给我个几年嘛,五十来岁好好研...

  • 《六经注我 之我注(论语)之7.20》

    原文: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说:“我并不是生来就有知识,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学习...

  • 何帆读书法(读书笔记)

    一、六经注我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曾经有人问宋代理学大师陆象山为何不著书,他答道:“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

  • 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只是一个先后顺序,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我注六经,一定会陷进六经里而不能自拔吗? 我注六经,是说我信任并遵循六经的含义,还是说我解...

  •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宋·陆九渊《语录》:“或问先生:何不著书?对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古人读书的方法,至今有用。读书不仅要读懂作...

  •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命运。 不同的命运,统一于一个人生。 六经注我,是把书读厚的过程。 我注六...

  • 我注六经,六经注我

    继续杨子的中哲课笔记: 王弼注释《老子》、《周易》和《论语》。在王弼看来它们解决了一个根源性的哲学的困境:言不尽意...

  •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大师冯友兰将自己一生的读书经验总结成四点: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1)精其选书分为三类:精读,泛读,翻...

  • 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 还是 我注六经。 顺序不同。 意义天壤之别。 读书就是要六经注我的境界。 注:融会贯通。注入。 读书思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经注我 之我注论语7.2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gj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