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我一直觉得“安静”很重要,我之所以能承受许多人觉得“过重的生活负荷”或“做好时间管理”,就是【安静】赐予我的礼物。
很久以前,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叙述“印第安人”的小孩,常常要被要求~“安静地坐在父母身边”。花很长的时间,一起去看远处云的走动、山的色彩变化、以及天地间万物呼吸的律动,这是教养孩子的一种重要方式。
我也觉得,只有在“静”中,才能体会、观察到“动”的美与力量。尤其在这个“供给过度、喧扰频繁”的世界,父母能从小培养孩子拥有“安静的身心”,而不自感“孤寂”与“不安”,等于是为他们积累了一项丰厚的【生命财富】。
我所谓的“静”,并不完全是把孩子封闭在一个“无声、与外隔绝”的世界,而是允许孩子有一个“心灵自处的空间”。
现代家庭不能给孩子“安静的滋味”,除了“外在的声响”与“干扰太多”之外,还有因“时间总是紧迫”而造成的【急躁感】。
“心乱”的父母,无法带给孩子“安静与安定感”,所以我从不跟孩子抱怨~“我很忙”。我发现,这对孩子是有影响的。两个女儿在功课压力极大的阶段,也从不曾诉苦~自己的重担。
我每天早上,总是比孩子早一点起床。然后把窗户完全打开,欢迎晨光与空气到屋里来,再进房去叫孩子。我常常只是轻叹一声,坐在床前抚摸他们的脸颊与头发,就能使他们微笑地睁开眼睛。大声喊叫,也许需要5分钟才能叫醒一个孩子。而安静地走到床边,牵起孩子的手,对他轻声一两句,有时候连5分钟都不到。但那些声音,却往往可以影响他面对一天的心情。
在急促紊乱的脚步中,孩子一定很难感受到“安静的滋味”。所以,父母在繁乱的生活中,为孩子示范一种“稳定、安详”的生活态度,是带领孩子“感受安静”的好方法。我相信~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也比较有稳定自己的力量。
【读书笔记】:
What(金句):在“静”中,才能体会、观察到“动”的美与力量。
Why(令我想到什么?为什么?):
1、日复一日的琐碎日常,每晚睡前回忆起来,好似都没有令我印象深刻、感觉美好或有趣、沉浸喜悦或感动的瞬间。因为每一天都过得太过匆忙,而没有暂停片刻,用安静的心去体验和记录当下的每一刻。
2、尽管在疫情期间,一家三口相处的时间多了很多。但跟之前的生活相比,并没有额外增加我们的亲子共处时光。因为我们总是有自己很多的事情要做,而无暇顾及身边的家人,以及专门安排出一段“特别的时光”,跟他们一起交流、游戏或是分享。
3、早已习惯随波逐流的活着,而“梦想”早已成了脑中偶尔想想的“神话”。因为我们有太多的生活琐事要处理,所以没有时间留给自己~找一段不被打扰的时间,寻在一个不被干扰的角落,手握一只纸和笔,写下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生活、目标和自己!
4、总结:我们大部分人,早已丧失了审美的能力。因为我们总是太过匆忙、想要得太多、总是被世俗和他人的价值观所绑架、总是想要通过永不停歇的奋斗,来证明自己是一个不可取代的、做出成就的人。
但在这样无休止的追逐中,我们早已迷失了自己。也早已把世界当成了一个角斗场,而忘记我们当初来到这儿的目的,其实是来享受一场独一无二的旅行的。
遗忘了初心的我们,也抛弃了真正的自我。我们越忙碌,就越焦虑,也就越迷茫和流离失所。
唯有停下来、慢下来、静下来~停止追逐、舍弃欲望、安于当下、接纳所有、感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安静的聆听内在的声音、信任我们智慧的内在,欣赏一切触手可及的美 。然后,才会去到我们真正想去的地方,成为真正想要成为的自己,过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How(怎么做):
1、根据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想要过上的生活、以及想要实现的人生梦想”,确定并写下:自己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以始为终:一个月一个)。
2、按照“要事第一”的原则,在每晚睡前,制定好第2天的事务清单(计划)+总结当天的言行、思想等(用“六时书”记录)。
3、每天早晚两次:冥想练习+正念写作(在安静中,找回真正的自己)。
What【金段】:“心乱”的父母,无法带给孩子“安静与安定感”。现代家庭不能给孩子“安静的滋味,除了“外在的声响与干扰”太多之外,还有“因为时间总是紧迫”而造成的“急躁感”。父母在繁忙的生活中,为孩子示范一种“稳定、安详”的生活态度,是带领孩子“感受安静”的好方法。
Why:如果做父母的,总是焦虑不安。有太多的事情,会让他们马不停蹄、焦虑烦躁。不但无法稳定自己的内在情绪,反而把自己的这种焦虑和恐慌,发泄到孩子身上,或者用管教或操控孩子的方式,来试图平复自己内在的慌乱和焦躁。要么,就是沉浸在自己逃避外界困难与挑战的氛围中。在自身难保的情形下,已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关注和陪伴孩子上。
这样的做法和身教,只会让孩子学到两件事:忙乱和逃避。父母做人做事如此,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必然会如出一辙。当孩子遇到学习上的挫败、人际上的困扰、对未来的迷茫等等困难和挑战时……他们会效仿父母的做法:要么样样事情都想做好,最后一事无成。要么干脆消极逃避,缩在自己内在的壳里,骗自己说一切都很安全,不用去面对和处理。这样的孩子,或许只会有两种命运:碌碌无为或者虚度光阴!
How:
1、做到“断舍离”,过上“极简生活”(只过“少而精”的生活、只做“小而美”的事情、只活“真而纯”的自己)。
2、用“微习惯”的方法,从一件一件的小事、一点一滴的改变做起~把自己和孩子逐渐从“忙乱、喧嚣、浮躁、焦虑”中解脱出来。先从“家庭环境的营造”开始,然后再到自己的“言行举止”、最后到自己的“内心和思想”。
3、每天至少抽出20分钟“安静的时间”,给自己和孩子一个独处的空间与时间。相互不打扰、彼此拥有安静的时段和角落,做自己喜欢做的一切事情,跟自己来一场最亲密的约会。
每个人的内心,都需要一栋安静的小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