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第121/365天
今日阅读《放弃的艺术》
作者:[美] 佩格·斯特里普 艾伦·B伯恩斯坦
翻译:戴思琪
第一章 坚持背后的心理学
一、放弃是目标脱离,需要极大的勇气和信心。
本书讲述的放弃的艺术,它包括抛弃熟悉的事物,开拓新的领域,经历一段迷茫期,以及学会与放弃重要事物所带来的情绪相处。
放弃一个长期坚持的目标或是梦想,会带来不可思议的信念转变,而在这种转变中,就在我们开始放手的那一刻,怀疑和担忧会随之而来。
真正的目标脱离并不容易实现,你需要让自己的思维摆脱旧有的逻辑,管理自己的消极情绪,设定新的目标,以及调整行为模式来适应新的目标,这与我们常说的“放弃者”的行为截然不同。
二、我们常说的放弃者。
在一种信仰“坚持”的文化氛围中,“放弃者”是对人极具侮辱性的蔑称之一。这一蔑称的言外之意是,这个人有着根深地固的性格缺陷,难以投身于一项事业,面临挑战时会表现的非常软弱。
一个人如何变成“放弃者”呢?原因有很多,放弃者可能无力作出承诺,他们会害怕成功或是害怕失败,他们可能会无可救药的弄巧成拙,他们可能很懒、游手好闲或是游戏人生。这种放弃可以说是建立在逃避和无力参与的基础上,与我们本书所讨论的经过深思熟虑的放弃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三、为什么我们难以放弃。
在掌握放弃的正确方式之前,让我们来先来看看,我们对坚持的依赖与看重,如是如何进一步扭曲我们的情绪的,我们又是如何看待放弃的。
1.“坚持”的情绪推力。
1.1我们在情感上总是被鼓励去选择坚持。
在坚持的文化压力和内在情感的压力下,放弃行为会受情绪影响。除了在谈到放弃一个坏习惯之外的其他任何情况下,放弃总被视为一种被动反应,带有贬义色彩。出于这些原因,想要放弃的人会发现自己总是处于情绪漩涡中,常常很有防御心。总要特地为自己的放弃行为作出解释,这让我们承受了很多情绪压力。
1.2人类喜欢回避,尤其是在面对情绪或生理上的痛苦时。
当人们陷入不良处境或感到很有压力时,他们更可能继续承受熟悉的情绪痛苦,而不去应对自己不了解的情绪波动。而如果他们决定放弃和走出这个困境,那么需要他们一定要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1.3坚持被视为一种美德。
坚持常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坚持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人带来情绪上的平静,不会让我们因放弃情绪产生波动(放弃会让人产生的羞耻感、无力感和失败感),这种情况也在情绪上推动了人们去选择坚持。
2.大脑对坚持的感知。
在某种程度上,难以掌握放弃的艺术要归因于大脑处理感官信息的方式。提倡坚持的文化压力和大脑工作方式相配合,让我们很多人对无法实现的目标依旧穷追不舍。
2.1直觉性思维。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只有目标容易达成的情况下,大脑才会使用有价值的策略,而如果目标无法实现,大脑就会采取一些有害的策略。
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两个思维系统:一个系统是认知系统——即直觉,它反应相对快速而不费力,通过联想来起作用;另一个系统基于推理,它的反应慢的多需要深思熟虑,而且是有意识的。人类的心理活动的能力是有限的,比较费力的思考过程往往相互干扰。相比之下,直觉性思维在与其他任务同时作用时不会被打扰,因此,当我们同时思考不止一件事情时,我们最容易想到的往往是最简单的答案,而这是由直觉性思维产生的。当然我们并不会意识到这件事,而是更倾向于把所有想法都归为深思熟虑的产物。
2.2感到“临进成功”
在强调“坚持”文化氛围影响下,当人们因胆怯而无法改变目标时,人们更愿意认为自己“临近成功”而非失败。人类拥有这一观念是有原因的。
人类大脑会本能的对临近成功作出反应。在体能方面,它其实对成功起到了很好的预示作用。比如说当您进行打猎,射击,打棒球这类需要体能和专业技能的活动时,临近成功意味着你离你的目标越来越近,稍微打磨一下技能就很可能成功。在学术追求上,离你自己设定的目标分数仅一步之遥,这种临近成功也是实际可靠的。
不幸的是,人们不太善于辨别“临近成功”什么时候可行。当我们赌博时,我们的大脑对游戏中“临近成功”所做出的反应与做技能性活动所出的反应如出一辙。我们大脑的愉悦与奖赏区被“临近成功”所点亮的程度几乎和我们真的赢到钱时一样。此外,“临近成功”足以让我们即使真的输了钱也会继续玩下去,即使意识到“临近成功”但完全无法预测能否赢钱,也不会放弃。
“临近成功”总能强化我们的积极思维,加强我们一厢情愿。它往往会让我们在一段不被看好的关系中挣扎很久,或是很久以后才能逃出明显的困境。我们坚持的信仰一直鼓动我们把失败看作“临近成功”。
“临近成功”会对我们产生影响,不仅由于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回路在起作用,还因为我们所处的文化对“放弃”这一行为的排斥。了解到人类这一特殊思维习惯的力量,认识到我们倾向于将失败重新定义为某种“临近成功”,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迈出的关键一步,我们要意识到自己需要有“放弃”这个选项。
2.3传闻的影响力。
当我们要思考某件事是否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或一件事是否会导致另一件事发生时,我们大脑会想到它最容易得到的传闻和事例,之后我们就会在此基础上作出决定。这个心理现象,叫做可得性启发,它是另一种助长“坚持”想法的心理倾向。它从最为真实和生动的事例中汲取得来,最初对人类的生存极有价值,但在当今世界,传闻的影响并非总是有益的。在一个媒体无处不在的世界,一次次听到某些事会让我们将一些本无内在关联的信息串联起来,这使得我们觉得该类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比实际发生的概率要要高的多,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是如此。
可得性启发让我们在预测成功或是其他事情上很难有所收获。排除可得性启发的影响,复盘一下自己为何选择努力坚持,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会让我们不再一味沉溺于坚持,而是诚实地审视放弃是否为我们需要做出的选择。
2.4间断强化的力量。
间断强化会滋养坚持,即使它可能与实现目标的任何实质进展毫无关联。它会让个体无法做出有利于自己脱离困境的行为。为什么一味坚持并非良策,我们需要后退一步,反思一下,我们的思维习惯是不是一直在左右我们。
2.5受困于承诺升级。
研究人员发现,当一个目标濒临失败,甚至无法挽救时,人们实际上会增加对其投入,而且毫无征兆,不需要任何动力推动。
这主要与人性有关,我们无法依据现实评估自己和自己的才能。我们大多数人,都高估了自己的技能和才能。我们之所以容易陷入承诺升级的陷阱,是因为我们不能很好的判断自身能力是否足以实现目标,甚至很难判断设定的目标是否适合自己。处在竞争环境中的我们,更有可能高估自己的能力而低估竞争对手的水平,因为我们往往过于自信。
一个人投入的金钱、时间、精力和努力越多,他对最初决策的责任感就越强,也更有可能坚持下去。证明自己最初的决策是多么正确,这件事此时已胜过了一切。承诺升级,会使人们觉得自己证明了当初的想法是正确的。这一现象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做“沉没成本谬论” 它是坚持的另外一个动力源。
2.6屈服于沉没成本谬论。
通常当我们未来的决策被已经投入的成本所左右时,我们就卷入沉没成本谬论中。
因为人们通常会犹豫不决,不愿意承认他们的投入已经成为损失,或承担过早放弃的风险。他们往往更愿意在承认失败之前追加投入,因为心中还存有一丝渺茫的希望,想着再坚持一会儿就会得到巨大的回报。强调坚持的文化和需要承担放弃的责任,都使得沉没成本谬论继续存在。
投入时间和精力,不愿放弃和承认失败,这些让人们选择坚持到底,也让他们难以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环境,发现新的目标,重塑自己。
2.7损失厌恶心理。
在我们衡量未来决策时,我们无法做到绝对的公平公正。人们不太愿意为了获得利益而去冒险,但为了避免损失,他们几乎愿意做任何事。人们对于损失的厌恶让他们甘愿成为冒险的人。在判断是否要坚持努力时,损失厌恶心理是一个关键因素。人们对损失的厌恶会加剧承诺升级。
2.8感知价值难题。
研究发现,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人们会权衡两个因素来决定是否要继续,第一个因素是目标的价值。毫无疑问,人们认为目标越有价值就越想要坚持下去。第二个因素是对成功的期望强度。对成功的信念越强,一个人就越有可能坚持到底。
研究发现人们受到阻碍时而产生的挫败感,实际上会让目标看起来比最初更有价值,在一定水平上投入的程度与目标的不可实现度成正比。
任何难以得到的东西,都因为它们难以拥有而让人觉得更有价值。有意识地考虑放弃开启了以其他方式无法看到的可能性,认识到我们为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所投入的精力和情感,其实本可以投向一个让我们真正快乐的目标。
2.9自动反应和抑制思想。
我们的行为并非只基于有意识的思维或动机,有时还会受到无意识思维的驱动。有些行为是大脑自动反应的。在我们全然不知的情况下,目标和动机会被情境自动激活。
启动效应会影响我们的决策。研究表明环境中的各种信号或刺激,会不知不觉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态度和行为。启动信号和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直接。我们对无意识选择的目标和有意识追求的目标的情绪反应非常相似。
另外一个方面,抑制思想、控制思想会起反作用。我们主动努力抑制的想法会不断的在脑海中浮现,这是一种的思维控制的奇怪过程,我们的思维实际上在无意识地、自动寻找实际上想要控制的思想、行为或情感。
2.10沉溺于舒适区。
每个人都会对其最为熟悉的情感模式感到舒适,不管它们能否让我们感到快乐。总的来说,不管这些已知模式让我们快乐与否,已知都胜过未知。这种反应虽然不是我们有意识做出的,却会以各种方式影响我们的感知。舒适区陷阱可能会让人沉溺许久,不愿放弃。
四、目标实现需要弹性。
当我们已经实现目标,或者曾经长期坚持的目标不再适合我们,我们也无法从中感受到乐趣时,我们就需要更新或放弃目标了,这时继续坚持就会碍事。盲目坚持的信念,有时会让我们忽略自我,不去思考自己想要的东西是否会随时间而改变。
在文化压力和情感压力的影响下,人们最难放弃的目标是那些表面上很成功,却让人在追求的过程中如行尸走肉般并不快乐的目标。
五、如何做好平衡。
放弃某一目标,这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考虑放弃会削弱大脑中的无意识活动,得以重新构建和评估眼下的目标。有意识的将放弃作为一种选择,对于改变我们看问题的视角很有意义,我们可以从此开启一段旅程,最终放弃无法实现的目标,而明确的新目标,会让自己的生活更为丰富多彩。
设立目标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意义和框架,但很少有人能够实现所有的目标。失望和重新振作是人生剧本中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掌握放弃的艺术,就是学会在必要的时候变得灵活,这样就能应对任何挑战。允许自己放弃,可以获得思想和精神上的灵活性,最终获得更为强烈的满足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