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似乎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
大家都想立个flag,今年要读多少本书。
看的书越多就越好吗?
对此我保持怀疑。
虽然我自己也是个很喜欢阅读的人,
总结我过去的读书数量平均每年在30本+,
也就是一个月看3本书左右的阅读量,
看的都是实体书,也都是自己买的书,
没有买过电子阅读器,
不喜欢看电子书,
也很少听别人朗读书籍的音频,
因为自己的阅读习惯就是喜欢自己静静的看。
看书也比较慢,
喜欢一页一页细细品味,
所有书籍几乎都是如此,
从头翻到尾,一字一句细细品味,
虽然慢却把书读得更透些。
看过一遍就不想看的书,
送人捐赠或卖掉各种断舍离。
特别喜欢的书就会时时翻看,
一辈子反复看也不觉得腻,
每次看也觉得有趣。
其实看书如看人,
书的封面不就是人的外表吗?
书的内容不就是人的内在吗?
有的书封面和内容同等粗俗,
有的书封面和内容同样高雅,
书和人一摸一样的性质。
一本喜欢的好书如同一个相处不厌的人,
觉得可以一辈子耐看一生相伴。
关于看书数量的事,
我永远觉得宜精不宜多。
多读书自然是件好事,
不过比这更重要的是:
你究竟为了什么而读?
如果你是因为看见别人读那么多自己也跟风,
抱着这样的想法去读书还不如不读,
因为知识不在于积累,在于学以致用。
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喜欢才读的话,
其实你根本看不进去,看了也无法理解,
还浪费时间,不如做点喜欢的事。
读书只是一个帮助自己认知世界的一个工具,并不是唯一途径,如果不喜欢读书的人,也没有必要逼着自己读,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和路径。
就好比说运动能让身体更健康,在运动方式上有很多可以选,有人觉得瑜伽更适合自己,有人喜欢跑步,途经多样却殊途同归,都是让身体健康的好方法。
就像学整理这件事,自学能力强的可能自己看书多摸索就掌握了,不喜欢看书的可能要听老师现场讲课才掌握,这是两种学习路径。
学习途径本身没有好坏之分,而是讲究适不适合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学习偏好,所以认清自己的个人偏好才是一切的根本。
社会宣扬读书是好事,不过要认清自己是否需要,不要跌入知识焦虑的漩涡,我们并不需要了解那么多也可以过得很好,知识是拿来用的,不是拼命看书囤积在脑子里最后乱了心。
不做一年读100本书的人我喜欢的这些书光看着封面就愉悦
今年我想尝试一年不买书,最爱的书还有20本,有空就看看留下的心爱的书。
把脑子断舍离放空,让大脑顺其自然消化过去看的书,今年的重心在于对外输出自己脑中囤积了很多的知识。
亲爱的盆友们,千万不要被1年看100本书的人吓倒了,他可能只是手脚利落翻书快而已,一目十行也许并不值得羡慕,有的人只是喜欢速度感而已。
我们要怕的是那一种把1本书看100遍的人,这种人也才是值得我们学习,万事不追求多,去追求把一件事做好做精的匠人精神。
很多时候,不是去问看一本书需要多长时间,而是要问:你愿意花多少时间来看这本书?
现在是信息社会,信息呈爆炸的趋势,要学习知识,前所未有的容易和方便。
但如果你不能自我察觉,极容易淹没在这片信息海中,你会被这些信息塑造,被知识所奴役。
你离真实的自我,距离越来越远。
焦虑,就是这么来的。
一方面来自外部世界的焦虑贩卖,
一方面来自内在,怕自己不学习新知识,被社会淘汰了,所以特别焦虑,不停的学习。
实际上,这样的学习效率,非常的差。成年人,真正有学习能力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是假装自己在学习。
我们要认识这个世界,并不一定需要很多知识。不是积累越多知识信息,你吸收得太多,小心也会消化不良。
所谓吃得多,不如消化好。
有些人,一辈子没什么学问,
但却比那些学富五车的大知识分子,
活得通透多了。
————
作者简介:丢丢,资深极简断舍离讲师,公众号:幸福整理日记 ,欢迎搜索关注,了解更多整理干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