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公众号更文是网上摘录拼凑的,都是说莫言,而且有标题党之嫌。
一篇是《这顶帽子份量不轻:莫言们想要颠倒中国20世纪的历史,只能是痴心妄想!》,另一篇叫《建议拆除莫言旧居,在全民声讨的形势下,它的存在已经不合时宜》。莫言在当下很火,这两篇文也有作哄之疑。
其实我并不是个爱热闹的人,也不热衷于这类文章。去年年底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做了手术后,原创文章几乎没有了,所有的经历似乎被一把手术刀给断了路径。公众号更新的大都是旧文,还有的就是来源于网络。
这两篇文章当然也是来自网络。发表过后,到昨天傍晚六点,浏览量也不高,前天的190,昨天的没超过300。但吃过晚饭,手机就一直在震过不停,都是来自公众号的消息。
批评的赞美的都有,且浏览量像坐上直升机。
莫言是我国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人一出名是非便多,近一两年在舆论界受到非议,尤其是以司马南为代表的热议。
这里又得说网上,有个叫瑞视觉的人,他说对于莫言先生的认识,源自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末。当年,莫言先生的《透明的红萝卜》等早期作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文学观与写作。
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瑞视觉就动了前往其老家探访的念头,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
两年前的这个时节,瑞视觉与他的一个兄弟出行,进行了为期七天的河北、天津、山东的摄影采风之旅,行程2800+公里。倒数第二天,他们采风的重点是我国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先生的老家——山东潍坊高密市“东北乡”平安村。到了之后才知道,莫言先生的故居与想象中的有几分重合,但有更多的不同。
莫言旧居,始建于1912年,1966年翻修过一次。
1955年莫言在这里出生,到1976年当兵离开,在这里生活了约22年。
当兵期间,莫言回乡探亲,也是住在这里。
莫言出生的这个村子,当初叫高密县河涯乡平安庄。
2015 年,高密市设立了东北乡文化发展区。
2016年高密市人民政府对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关于撤销大栏村、平安村合并组建“大栏平安村”的请示作出了同意的批复。
1988年,莫言的《红高粱》电影大火后有了钱,在县城(后为县级市“高密市”)买了房,与妻子杜勤兰及独生女儿管笑笑一家从这里迁出。
两年后,莫言的父母从这里搬到莫言二哥管谟欣家里住后,老宅闲置,直到莫言2012年获了诺贝尔文学奖这里成为了自发的“旅游景点”。
院子里堂屋五间,屋内摆放着莫言几十年前使用过的一些老物件。
东西厢房破得后拆出了,现在院子里除了一盘石磨、几口旧缸,显得空落落的。
五间正房的“西二间”,是莫言父母的居室,莫言兄妹四人就是在这里出生的。
据说,不少来这里的游客,会偷偷地从墙上抠一块墙皮或一块砖瓦带走做纪念,害得莫言发声指责。
莫言旧居附近,有十来个村民摆的摊位,当地的日常生活用品成了旅游纪念品。
我只想说,在1912年,家里有房子的,虽不一定是地主,但可以肯定的说,不是穷人。当然,这是按当然的生活水准定性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