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或许是教育界的一个错误导向。生活中从不缺挫折,父母再人为制造挫折,孩子的心灵将受到无法承受的打击,最后连极小的挫折都无法承受。
人并不是单纯的在挫折中越挫越勇,而是先接受了足够的、高质量的爱和陪伴,内心被滋养的很丰盛,才有承载挫折的能力和空间。只有储备了足够的温暖,才经得起严寒的侵袭。我们用来抵抗挫折的勇气、毅力和信念,全部来自于爱。
这点还是非常认同的。在孩子三岁之前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然后给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意识。在之后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沟沟坎坎,凡是孩子能力范围之内的,尽量让孩子自己处理,家长给予充分的陪伴、鼓励和信任。有了十足的安全感和家长的支持做后盾,孩子们是很有勇气面对并尝试解决的。当然这期间离不了出差错,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家长也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宽容。这样长大的孩子,能力和自信绝对不会差的。哪还需要额外地增加挫折教育?
以爱之名对孩子进行控制
孩子不好好吃饭,爷爷奶奶在后边追着喂饭。这样的场景,大家应该不会陌生的。孩子,似乎是家庭的中心。全家都对他给予了非常多的关注,以至于他不好好吃,衣服不好好穿,没有一件事是顺利的。添了一个孩子,全家都是忙乱的。
问题的根本还在于大人。爷爷奶奶似乎觉得如果不劝着哄着,孩子可能就会因为不吃饭而饿死。吃喝拉撒,是人的天性。孩子的“不知道”,恰恰是爷爷奶奶“需要”为了显得爱他,控制他的吃和穿。这不是爱,这是以爱的名义损害孩子最基本的能力。
这种现象,在成年人的关系中(尤其是亲密关系中)也很常见。一方把另外一方照顾的无微不至,以至于被照顾的一方仿佛失去了自理能力。
追求成熟
想要快速成长,追求成熟,可能是很多人的向往。小的时候急着长大,大了以后急着成熟,被年长者批评不成熟时简直无地自容,殊不知“成熟”二字如咒语一般禁锢了很多人的心智。
急着想要超越生命的自然发展规律并不是什么好事。在幼稚的年龄不需要成熟,那些少年老成、青春期就很成熟的人,极有可能是生命机能先天或后天被限制。不成熟其实也吃不了什么大亏,而在不需要成熟的年龄成熟,却是一件吃亏的事,因为每个阶段的自然特质都有它无与伦比的价值,跨过去了,就少了一段无法弥补的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