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琉球录

作者: 游荔生 | 来源:发表于2023-06-16 08:28 被阅读0次

    使琉球录

    明朝琉球妈祖系列散文之四

    《使琉球录》,记录了册封使在琉球的所见所闻,同时记录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属于中国版图的历史事实。嘉靖十三年五月陈侃出使琉球王国,完成册封使命后,因待风所需,在琉球王国滞留了四个月。其间陈侃将出使琉球的亲身经历和在琉球王国的见闻等,作了详细的记录。

    回国后,陈侃将这些记录整理成书,取名《使琉球录》。由于陈侃之前的册封使出使琉球的使录大都失传。许多关于琉球王国的文献记录因作者未能身临其境,以讹传讹,谬误甚多。所以,《使琉球录》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有价值的关于琉球王国的文献记录,为后来的册封使所记的使录广泛引用。

    《使琉球录》,为后人了解琉球王国的历史、地理、名物、制度、风俗、习惯等,留下了珍贵的史料。1534年,陈侃上呈的《使琉球录》中,这样记载了其出使航程:

    “四月十八日,舟先发于南台,二十六日,余等启行。三司诸君送至南台。五月朔,余等至广石,大舟亦始至。九日,隐隐见一小山,乃小琉球也。十日,南风甚迅,舟行如飞;然顺流而下,亦不甚动。过平嘉山,过钓鱼屿,过黄毛屿,过赤屿,目不暇接,一昼夜兼三日之程。夷舟帆小不能及,矣在后,十一日夕,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夷人歌舞于舟,喜达于家。”

    《使琉球录》中所说的钓鱼屿、黄毛屿、赤屿就是现在的钓鱼岛、黄尾屿和赤尾屿。陈侃一行从福州出发,经过了作为航标的钓鱼岛、黄尾屿以及赤尾屿等岛屿后进入了琉球海域,其标志是见到了乃属琉球的古米山。古米山又作姑米山,现为久米山。

    使者陈侃,同舟的琉球人,以久米山作为抵达琉球的标志。《使琉球录》还记述了中国对琉球管辖由来:“琉球国,在福建泉州之东海岛中,其朝贡,由福建以达于京师……本朝洪武中,其国分为三:曰中山王、山南王、山北王;皆遣使朝贡”。

    使琉球录三种,【1】使琉球录(明)陈侃,自序〔诏敕〕谕祭文使事纪略群书质异天妃灵应记夷语(附)夷字(附)〔题奏〕后序

    【2】使琉球录(明)夏子阳自序〔诏敕〕谕祭文谕祭报海神文谕祭祈海神文历朝使琉球姓氏考琉球过海图使琉球录卷上使琉球录卷下

    【3】使琉球录(明)萧崇业自序〔诏敕〕谕祭文谕祭祈海神文谕祭报海神文琉球过海图使琉球录卷上使疏球录卷下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考察。在参观明抄本《使琉球录》展品时,习近平说:“我在福州工作的时候,就知道福州有琉球馆、琉球墓,和琉球的交往渊源很深,当时还有闽人36姓入琉球。”他还强调,要加强对典籍、版本的搜集整理工作,把中华文明传承好、发展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提到琉球,是在对琉球历史以及中琉关系史的回望中,透过浩如烟海的典籍,更好地揭示历史本源,更好地探究历史经纬,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具有5个突出特性。也就是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在世界原生文明中,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赓续不断,延绵不绝?正是这5个突出特性使中华文明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

    历经5000多年历史积累的中华文明以和平、和睦、和谐为信念,以天下大同为追求,既不搞文化霸权,不搞小圈子,也从来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强加于人,中琉关系史可以说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使琉球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kr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