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看了热门电影《夺冠》,载着情怀去,带着眼泪回。其中最能打动我的有几句话,寥寥数语,简单记录:
01 自信与自强
1981年与日本比赛时,主教练袁伟民几乎是咬着牙说出这句话的,“大家不要忘了我们是在哪里,跟谁比赛,如果今天输了,你们会后悔一辈子。”
在后来的2016年里约奥运会与巴西淘汰赛前,郎平再次回忆起类似的感受“为什么我们那么在乎输赢?因为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我们那么在乎赢,是因为我们还不够自信。”
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民族自信几乎无从说起。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贫困,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也缺乏有力证据。对外开放后,国人感受到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悬殊,甚至对未来发展充满怀疑与不确信。当年的“出国热”也正是源于这些因素,人们渴望被公派到国外,不能公派的希望嫁出去,嫁不了的渴望考出去。什么都做不了的人只能期待国家快速发展。
我们为什么想赢?因为我们不够强大,我们都希望证明自己。这关系到民族成就感、价值感、归属感和认同感。
一个冠军,老百姓“哭啊笑啊,跳啊闹啊”在大街小巷庆祝;五个冠军,筑起了一道精神长城,“为中华崛起而拼搏”。如今每一代人都能在女排精神中找到青春,因为女排不只是一种运动,更激励了一代一代的中国人,让我们挺起了民族的脊梁。
02 自觉与自力
在郎平与朱婷的对话中,有一个哲学话题。
郎平:为什么打球?
朱婷:为了我爹妈(我来自农村)
郎平不满,“如果这样,你永远也打不出来”(农村只是你的出身,不要用来说故事)
朱婷受不了逼问,终于喊出“为了我自己,为了成为你。”
郎平:“你不用成为我,你只要成为你自己。”
这个情节中的朱婷,就是生活中的我们。我们也可能被情感所困,被现实蒙蔽,我们可能并不真正懂得自己,很多言行、许多努力、甚至挣扎,似乎也在经历无谓的纠缠。
当我们因报答父母而学习,学习就不再是自我发展的途径而沦为报恩的工具。当我们因挣取收入而工作,我们就舍弃了自我的兴趣,而屈服于报酬多少。当我们为获取他人肯定和赞美而付出,行为本身就失去了来自真我和内心的力量。
我们可能不曾真正了解自己,或者不够尊重自己。慢慢地,在时间的流逝中迷失自我,逐渐情感衰竭,以致无知无求。
没有发现自我,就不可能拥有真我的力量。
一个学生,知道学习是为自我完善而学,学才会更有力量。
一位教师,知道教育是为自我实现而教,教才会更有价值。
一个人,知道活着是为自己而活,才能活得充实、率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