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雾浓晓寒湿意重,青天仍悬启明星。
鸟鸣婉转花似锦,总理一夜工作中。
PS:五年级第二学期的时候,我们东郭小学通过邵寨学区的调度,向中心小学购置了一批淘汰下来的桌椅板凳。我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夏天,未过端午,班主任杨中奇带领大家拉着架子车前去拉东西,回来后布置了一篇题目为《温暖》的作文。
我那时文笔不错,自信“指物作诗立就”,时间不长,就洋洋洒洒地完成了一篇“大作”。碰巧有个我喜欢的女同学要借去看,我就把本子递了过去。不一会儿,她问我,“好景不长是什么意思?”我含含糊糊地解释了一番。其实我那时也不是很懂,只是一味追求文采,崇尚“语不惊人死不休”,偏爱用生僻乖张的字眼。
二年级学过一篇名为《温暖》的课文:
天快亮了,敬爱的周总理走出人民大会堂。他为国家为人民又工作了整整一夜。 周总理刚要上车,看见远处有一位清洁工人正在清扫街道。他走过去,紧紧握住工人的手,亲切地说:“同志,你辛苦了,人民感谢你。”清洁工人望着敬爱的周总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一阵秋风吹过,从树上落下几片黄叶。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的温暖。
后来又学了何其芳写的《一夜的工作》,其中我记得最清楚的两句是“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带歪了。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到里面去了。”“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人们往往以为大处着眼才算好文章,其实这种小处着笔的文字才算是好的。作家通过简简单单、看似闲庭信步的描写,反映出了周总理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做事风格。
这两篇课文都提到了周总理“又工作了一夜”的事实,当我再次阅读完《一夜的工作》,也不禁共鸣于作者的感叹: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