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伤寒论国学与传统文化
大道至简古中医,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白话注解,连载35

大道至简古中医,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白话注解,连载35

作者: 侠医世家毛巾哥 | 来源:发表于2018-07-20 13:33 被阅读8次

侠医世家导读:我们学《伤寒论》不能死记硬背里面的药方和病症,而是去理解张仲景的辩证思维,以及他对症组方的思维逻辑,只有领悟到他的思维逻辑,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张仲景一样的中医。

原文:

86 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注解:

“衄家”,就是经常出鼻血的人。为什么出血?是人体在排邪气,和汗出同理。既然和汗出同理,治疗也应该用桂枝汤类救津液为主的方剂,结果却用了发汗剂,津液大伤了。

津液大伤发生“额上陷”,额头上瘪了,这是很严重的情况了。

“脉急紧”。脉“急”,这是人体在亢奋起来以加快津液的生成和运行,以保证供应;发汗过了,津液伤了,反而更易感受外邪,又无血液鼓荡,于是脉“紧”。

“直视不能眴”,津液伤了,人体的结缔组织因为里面血管少,更容易缺少津液。维系眼睛转动的是结缔组织,眼睛还需要泪液的润滑,所以眼睛对津液缺乏是最敏感的,于是发生了眼睛直视不能转动的现象。

“不得眠”,津血少了,人体出于自保是不能深睡眠的,因为睡眠时血液运行减缓,人体组织会更得不到津液供应,容易造成器官缺血损伤,甚至脑猝死,所以人体就要保持一定的亢奋。治失眠要找到失眠的原因,是火是湿是实是虚,各有不同。后世医家一见失眠就用安神药,见病治病,诸如合欢皮,首乌藤,远志,茯神,柏子仁之类都开在方子上,多数时候收效甚微。

原文:

87 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慄而振。

注解:

“亡血家”,就是经常失血的人,不能发汗。发汗则“寒慄而振”,就是打寒战。喜欢打寒战是津液虚的人,人体感受外邪时,体表一下子调集不到足够的津液来抵抗,便用寒战的方式迅速调集津液到体表。打喷嚏也是同理。还有一撒尿就打寒战也是同理,津液往下走,体表就不够了,于是用寒战的方式往体表调集津液。这也说明人体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外邪,表证是随时都可能会有的,感冒只是急性的表证而已

原文:

88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禹余粮丸(方佚)

注解:

反复发汗,那就是津液虚了。会“恍惚心乱”,这是津虚烦躁的类似证。

“小便已阴疼”,津血虚的人小便后尿道,肛门,阴部会疼痛。这是结缔管道组织的一种少滋养不润滑的拘挛反应。喝醉酒的人都有这种体验,第二日早行起来想尿尿不出来,尿完了之后尿道涩痛不舒服。津液虚的人射完精,阴部或肛门会疼,亦是同理。

禹余粮丸的方子已经失传了。我们可以试着用经方的原则来组一个方。津液虚,可以选用脾四味“生姜,甘草,大枣,人参”来补津液;“小便已阴疼”,可以用阿胶滑石来润滑,亦可用白芍敛津液而下以救津止疼;至于“恍惚心乱”可以不用管,津液恢复了自然就好了,如果一定要用点药,可以兼用一点牡蛎龙骨收敛浮阳。

原文:

89 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蚘。

注解:

“吐蚘”就是吐蛔虫。这个病现在没有了,身体里通过各种渠道摄入的“农药”那么多,蛔虫就没办法存活了。

还是讲一下机制:病人本来就寒,再去发汗,让能量往上往表走,胃里面就更寒了。蛔虫喜欢温暖的地方,于是就往上走,呕吐时便吐了出来。

原文:

90 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注解:

《伤寒论》的原则,三阳病,先表后里;若先下,也就是先里后表了,那就是逆治。如果里病紧急,比如承气汤证,那属于特殊情况,可以先下,如果先治表去发汗,也属于逆治。

原文:

91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注解:

“下利清谷不止”,这是指虚汗腹泻,同时身疼痛有表证,应该先救里,因为这是三阴病的范畴,三阴病应该先里后表

阴证是津液虚造成的,救里就是温脾胃之阳气来化生津液。古中医是靠自身免疫力来治病的,津液的功能也就是自体免疫力功能。由此可见津液原则在《伤寒论》的三大临证原则(津液,病位,祛邪)中是占首要地位的。这里讲一下三大临证原则:

津液原则涵盖的方法主要有建中,滋阴,扶阳,清热下热等,这都是救津液的方法;

病位原则主要就是病在表从表解,病在里从里解,病在半表半里和解;

祛邪原则里的邪是什么?诸如饮,湿,痰,气,痞,淤血,宿食,痈脓,表里寒热之类都是邪。

救里用四逆汤。服了四逆汤之后,腹泻止住了,只是身疼痛了,说明病不在太阴了,应该转为太阳了,那用桂枝汤救表就可以了。

这里“急当救里”的“急”,不是紧急的意思,而是迅速的意思。三阴病本就该先里后表。后文“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是迅速的意思,有表证就该治表,没有表证紧急不紧急的。

原文:

92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注解:

“发热头痛”,“身体疼痛”,这是有表证。

“脉反沉”,脉沉,病在里,这里指的是里阴证。在临证上,里阴证的沉脉一般会是沉弱或沉细。

​整条连起来解释是这样:“发热头疼”,用了发表药脉反而沉了,病没好,身体还疼痛,那就有可能是三阴病的表里同病。三阴病先里后表,不应该再发表了,就要赶紧救里了,用四逆汤

《伤寒论》部分药物剂量换算备注:

1斤=16两=248克=液体250毫升

1两=24铢=15.625克

1斗=10升=2000毫升

1升=10合=200毫升

半夏一升=130克

吴茱萸,五味子一升=50克

附子大者1枚=20-30克

附子中者1枚=15克

强乌头1枚小者=3克

强乌头1枚大者=5-6克

杏仁大者10枚=4克

栀子10枚约15克

瓜蒌大小平均1枚=46克

枳实1枚约14.4克

石膏鸡蛋大1枚约40克

如果中医爱好者学习《伤寒论》,建议参考胡希恕,刘希彦版本《伤寒论》,必会受益匪浅!

人人都可以成中医,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道至简古中医,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白话注解,连载3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nf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