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使命的自我迭代

使命的自我迭代

作者: 淘气小师弟 | 来源:发表于2021-10-21 17:29 被阅读0次

    整理这篇内容花了特别长一段时间,也让我心灵深深受到了洗礼,下面的分享会越来越让你震撼甚至是颠覆,请耐心看完,真正给你思想洗个澡。

    开始之前我想大家带着些好奇往后看,慢慢发现现象后的本质。有人读了很多书,变成了高手;更多人终日学习,却依旧平庸。为什么?

    人人都是掘地蜂,我们以为的理性决策,不过是对既定思维的自发式反应。决定你层次的不是知识量多少,而是心智模型高低。

    今天是一个学习的时代,终身学习成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对很多人来说,每天不在朋友圈晒一晒自己新的学习成果读的书或文章也好、摘抄的金句也好、面见高人的心得也罢就会觉得这一天过得很low,没逼格。

    这当然是一个好事情。巴菲特的合伙人,今年93岁的查理·芒格就说过:“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是每天读书的

    没有,一个都没有。沃伦·巴菲特就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但我要问的问题是:为什么你终日学习,却依然无法望巴菲特的项背?

    换个更形象的说法:为什么我读了很多书,人生依旧迷茫;为什么我上过很多课,依然并没有什么卵用?

    回答这个问题,我先来讲个掘地蜂的故事。

    掘地蜂是种看起来很智能的昆虫。它会麻醉蟋蟀,把失去行动能力的蟋蟀拖到洞里,然后产卵,让自己的幼虫吃着这只蟋蟀长大。

    我们今天只看其中一个细节。在掘地蜂把蟋蟀带回洞穴时,它先把猎物放在洞穴口,自己先进洞勘察一圈,确保一切安全之后,才把蟋蟀拖到洞穴里去。

    科学家曾经非常惊叹于掘地蜂的智能,于是针对这个细节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针对掘地蜂,哲学家丹尼特提出了一个有点恐怖的问题:“你凭什么确信自己不是掘地蜂?”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问题时,内心是一颤的。但科学给出的答案,似乎更让人绝望:我们人人都是掘地蜂。

    研究证明,人类95%的行为是基因决定的自发式反应,而另外5%的所谓理性行为,也往往是既定思维决定的自发式反应。

    也就是说,我们看似理性的行为,几乎都是刻板的自发式行为。

    我们以为是“我”在学习和决策,其实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或者叫“心智模型”在主导人生。

    决定你能力层次的,并不是你的知识量多少,而是你的心智模型高低。

    芒格说:“人类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才能快速发展;我们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成为高手”。

    这个世界上只有0.01%的人能够成为厉害的人,而99.99%都不太厉害。决定性的差别在于你是否掌握了学习背后的道理,你是否拥有更高级的思维模型

    下面带大家走进不同认知世界,因为是临时起稿,没有过多的整理,所以看起来会比较不舒服,请多担待!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本书中,作者和他的儿子骑着摩托车去环美国旅行,由于他们是在旅游,所以经常和上班高峰期的人面对面走过去,有一天停下来的时候,同行的一个人非常惆怅的说,为什么我们每天看到的那些赶去上班的人,看起来像行尸走肉一样?

          每个人忙匆匆去上班,去追求,虽然他们的肉体在这里面,但是灵魂好像不在了,完全没有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在这里?我要往哪里去!

    所以这本书后来整个追寻,就从这四个字开始的,为什么每个人在生活工作当中找不到意义,活得像行尸走肉一样!

    去年我看了一篇文章,北京大学教授写的一篇文章,文章里提到,目前30%北大新生得了空心病!很多学生提到老师我不知道我是谁,我不知道我到哪了。我的自我在哪里,我觉得我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界,过去一二十年的日子好像是在为别人活着,为爸爸活着,为妈妈活着,因为他们希望我考上北京大学。但我一直不知道,也从来没有思考过,我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老师能感受到他们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最好最乖的学生的另外一面,其实是别人的评价系统,他们永远活在别人的一个评价系统里,活在整个周围的世界,为他指定的一个外在目标里,而一旦他走上那个目标的时候,就发现整个生活是虚无的,并没有像爸爸妈妈许诺的那样,我考上北大之后我就会幸福了,我就会快乐了!这个病跟抑郁症不太一样,不是肉体上有什么病,而是一种意义的缺失;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找不到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这是全中国最好的学校,人中的龙凤,但站在全球视角来看,这也并不仅仅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历史学家许倬云对当今世界一个精神面貌提出了这是一个意义危机的时代,人找不到目的,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我们把视角拉到10年以前,20年以前,是不会有人提这个问题,只需要埋头干活就是了,寻找人生意义或者使命,在上一个时代是一个奢侈品,极少数的人需要找到人生的意义和自己的使命。

    那么在现在这个时代,你却不得不去面对这个问题,换句话说,我们要广泛的研究借鉴古今中外,关于人生意义这方面,所走过所有的路拈出那个pattern(结构)出来,用于今天解决方案

    我想沿着这条思路往下想一想,我非常欣赏东方的路,如果用一个字代表,禅,经典的印度的佛教,原本是出世的宗教,乔达摩对人生基本状态的默认假设是苦

    所谓修行的最高的状态是超脱轮回,不要在这里生活了,佛教传到中国以后,有一个伟大的人物,慧能,慧能的禅宗是一场革命,慧能站在那里边,满怀自信的高声说

    佛性本自具足,人人都可成佛,禅已经是百分之百中国的佛教了,慧能是创始人,如果讲禅宗的精神,我愿意用这个公式禅+X=道,禅是一种没有任何内容的开放性的;革命性的意识状态,把他加到任何内容之上,都可以赋予它意义,从原有的禁锢当中解放出来,重新获得生命的连接感,那慧能深刻理解了这里的这个机制,然后他说你念经拜佛是修行,其实砍柴担水也是修行,只要你做任何事情时候保持临在当下的那个状态,就是修行。砍柴时候砍柴,担水时候担水,所以这是禅宗慧能最初的一个革命

    因为这个X可以是任何事情,所以大概在宋的时候,后来又传入日本弓道,剑道,茶道,花道,园艺之道,都是这个道理,击穿任何一个外在事物,都能进入我内在的觉性空间

    这是个巨大的进步,从寺庙里边,来到人间,来到生活,那其实在上一个世纪,随着商业和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在西方,这件事情又往前走了一步,你茶道是修行,商业也是可以修行的,所以从生活开始走向事业,我们讲过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乔布斯,一方面他想实现个人的超越,精神上的超越,另外一方面他希望能够改变世界,禅帮助他把这两个貌似对立的事情合而为一,创造伟大的产品,成为乔布斯独特的禅修方式,把我在世间创造伟大的产品,就是禅修另外一个案例,我们大家也非常熟悉,稻盛和夫老先生。稻盛和夫老先生号召说工作就是修行,在工作中修行,是锻炼灵魂,提高心性,培养人格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我们用心工作,就是用工作来磨练我们的心,提升我们的灵魂,光明我们的良知

    很多年以前,我看他的(活法),对我影响还是很大的,他说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我希望我走的时候的灵魂,比我来的时候干净一点点,这句话对我的影响非常之大,

    把精神的修行和世间的事物的二元对立打破,合而为一这个状态,我们一定要高度欣赏那些打破二元对立的人,新世界里有这样一句话,我看了之后很触动,你每打破一次二元对立,

    就像把神性引入一点点到世间来一样的,打破二元对立,恢复一元性,是件极为神圣的事情,我们再看西方的路,西方有一个跟慧能,同等级别一个人物,发起了一场革命就是马丁路德,马丁路德的新教也是一场革命,马丁路德站在这里,满怀自信的悍然宣布,上帝在每个人心中,在马丁路德之前,如果你想跟上帝连接,必须经由神职人员,神父,牧师帮你跟上帝连接,而马丁路德说,上帝在每个人心中,每个人都可以经由阅读《圣经》而与上帝直接连接,这句话我们今天看来平平无奇,但它是一个极大的解放运动,极大极大解放运动,人人都可以成为上帝,上帝在每个人心中,你看他跟慧能的结构完全一样,在马丁路德体系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汇,叫Calling(召唤),Calling如果用原意去翻译应该叫召唤,Calling的原意是你接受上帝的召唤,然后出家成为专业的神职人员,把你的一生献给上帝,叫做召唤。这是个非常神圣词汇,马丁路德,以及他新教,包括他后来的清教,又把这个Calling这个词给解放了,他说并不仅仅神职人员,可以接到上帝的Calling,由于上帝在每个人心中,每个人跟上帝都可以直接连接,所以我们在世间生活,工作每一个人都可以接到上帝的Calling,那个Calling并不要求你到修道院来出家,你在世间好好工作与生活就是上帝的Calling,一个巨大的解放,工作就是Calling,而且出了一个新的信念体系,你在俗事越成功,就越能彰显上帝的荣耀。

    美国第31任总统(赫伯特-胡佛)甚至说了一个极简的公式,叫做工厂就是教堂,又一次伟大的,破,二元对立,原本你到修道院,你才能获得超越性的意义,他说NO,你在工厂工作一样可以获得超越性的意义,所以我看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非常有感触,他说人类的历史,并不是渐进性地往上去走,而是大多数时间是平平无奇的,总是在极小的时刻,有极少的数人,突然有一个方向把他带起来,他说:那样神圣的时刻,成为群星闪耀,时刻这个公式如果拈出来Calling+工作,这就是所谓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它来自于两希文明,古希腊,古希伯来,两希文明合起来Calling+工作,所以你看到今天,在西方很多有钱人或者是工作的人,他可以在工作当中找到自己的意义,没有那种焦虑感,各位我讲这两条路不是直接找他们学习,因为对我们绝大多数的人,我们是没有宗教信仰的,我们既不相信基督教,也不相信佛教,那如果没有宗教信仰的话,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这个问题跟1882年尼采大声宣告上帝死了以后,所面临困境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宗教信仰,而我们又想提供人生意义的根基,怎么办呢,我们要超越那些名词,名相,来看这两条路有什么隐含的结构性特征,我们看这两条路,Calling+X=信,禅+X=道,这两条路有什么样的结构性特征,我想了很久,认为这两个信念体系,隐含了两个世界结构意义。我们经常想在事物本身寻找意义,疫情期间,我想明白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意义是一种超越性结构,意义不是what,意义不是内容,意义是一种超越性结构,什么意思,各位想想看,工作的意义不能来自于工作本身,只有超越工作层次,才能赋予以工作意义,同样人生的意义不能来自于我的头脑,只有超越我的思想,才能赋予人生以意义,如果这话一时不理解,请大家看我一个动作,比如我站在这个地方,我抓着我自己头发,我想把自己抓起来,有可能吗,没有任何可能性,你看这个结构,我在结构里面想超越这个结构,是不可能的,假如我想离开地面,我需要在这个结构的外面找到一个力才能把我拔起来,所以我们绝大多数人思考意义想错了,我们想用我们思想来赋予你做的事情意义

    错了,如果这个意义是你思想想出来的,他就是Under你的思想,如果它Under你的思想,怎么可能赋予你的思想予力量,予价值,予笃定感呢,意义是一种超越性结构,只有超越Sonmething(某事物)之外层次才能赋予Sonmething以意义,我以前非常不欣赏宗教,我也不理解宗教的意义,比如与我而言,我说怎么可能相信基督教呢,为啥,基督死了,三天以后又复活了,这怎么可能呢,如果我不能相信一个肉体能复活,我就不会相信他宗教里面一切要意,后来我才知道其实是我太傻了,我相信所谓的复活是个隐喻而已,而宗教的意义是不能够用理性去拷问的,这个结构过去站在理性主义里面认为它不靠谱,

    但它说的没错,加入宗教可以用理性去拷问的话,那宗教就成为理性的下边,如果宗教是理性的下边,它当然不能赋予人生以意义,正是因为它貌似不合理,或者超越理性,它才能反过来给理性,给人生以意义。

    意义不是Something不是What,意义是一种超越性结构,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没有信仰体系的人来讲,如何产生超越意义结构呢,这是个非常现实问题,所以你知道为什么我非常欣赏尼采,因为我我突然发现了一个,当年尼采想回答,而没有回答出来的问题,信仰才会超越理性,所以你不用理性去想,有一个超越性结构在那里,我们不相信信仰,不相信神,不相信任何非自然的东西那我能不能建立一种超越性的结构

    幸运的是,在觉性智慧的课程里边,如果你还有记忆的话,我们在自我之内发现一个本自具足的超越性结构在思维这个层次是二元性的,在超越思维自我,超越存在意识之上有一个合一性的觉我存在,我就是我的

    觉性意识,它就是那个真正的我,是我那个True Nature(真实本性),我的True Nature是一个绝对的意识状态,包括黑格尔有一个类似的说法,称他为绝对精神,那这个意识和存在合一的觉性真我,它是不能用二元

    性的语言来描述的,它只能使用隐喻,所以我有一个非常冒犯的一段话,慧能:佛性本自具足,是对它的隐喻,王阳明: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是对它的隐喻,马丁路德:上帝在每个人心中,是对它的隐喻,隐喻非常重要,超越思想 超越理性 才能反过来赋予思想和理性以价值,But 这些隐喻已经属于过去,或者属于某个专有的传统,在我们今天哲科时代的工商业世界里边,比如面对在座各位,我们创业者,商业人士,我们需要一个新的隐喻,来描述那个一元性的觉性真我,代表着那个觉性真我所蕴含的内生性原动力,使命(Calling),使命我赋予它全新的意义,他的英文我称它Calling,而不是传统说的Misslon Vision 今天我想重新定义使命

    我所定义的使命跟大家在市场上,书里面看到的使命定义完全不一样,传统而言,大家认为一个组织,一个企业才会具有使命,英文叫 Mission、Vision,而我认为一个生命,本自具足它的使命,首先是一个个人才会具有使命

    一个组织,如果你处于机械论状态之下,你不配有使命,除非一个组织变成一个超级生命体,你才会使命,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接近于我今天想说的那个使命(Calling)那我所定义的这个使命,和大家经常听到Mission、Vision什么区别呢,使命不是从我的头脑当中想出来的,我看到太多人定义组织使命,把你的核心团队带到郊区,大家脑力激荡,想出一堆大词出来,然后再投票选出某一个词,说这就是我们的使命了,这几年大家在使命,愿景价值观的号召之下,拼命想找出大家的使命,这不能说不对,但是那个使命不是我今天想表达的使命,这个来自于超过自我的另一个真正的我,而且这个使命本自具足,与生俱来,它就在我里面,我用能知和所知的结构来说一下使命Calling,属于真正的那个我,Mission、Vision属于思想的那个小我,那个自我,Mission、Vision本质上是一种外在的远期的目标,使命不是目标,是内在的原生性的一种动力,使命是一种一元性的力量,你很难用文字来表达

    所以你只能使用隐喻来形容它,我想给各位用三个隐喻,来代表我对使命的理解,如果我们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源头的话,使命是源头给我的那道微光,即使我不知道,那个微光在我身上已经在了,人人本自具足有这道微光,所以追寻使命一个非常好的隐喻是,发现光,成为光,然后帮助他人发现光,成为光,光就是你的使命,切记他在你身上已经有了,你越能深刻地,早地识别出它,找到它,感受它,它就会越亮,你越忽视它,它就不能充分的展露,当然如果你相信基督教,你可以把使命想象成上帝给你的Calling,Calling翻译成中文,使命是上帝给你打电话,使命时突然降临的,你突然接到上帝一个电话,他会改变你的人生,改变你的命运,我们一生当中,平均而言,上帝会给你打三次电话,如果三次电话你都没接到,你跟使命合一可能性就会大大下降,使命就是上帝给你打电话,第三个隐喻,如果你相信佛教,使命就是佛陀给你的那个心印,心心相印,你突然感知到那个状态,使命不是一个宗教性词汇,不是一个信仰性词汇,没有神学意义,他完全是一个我们可以接受的词汇,然后赋予它一种超越性结构,使命你不能用文字去定义它,你只能提升自己的觉性能力去觉知它,最后成为它,不是去发现你的使命,而是成为你的使命,而且非常奇怪的是,即使我们不知道,其实使命一直存在,并且一直在起作用,虽然我们没有把它给显意识化,但他在隐形里面已经起着对我们推动力量,比如说我们的人生当中,有一种很难用理性解释的东西,叫做冥冥中的力量,我相信在

    坐各位每个人都会有,在你人生遭遇某一个非连续性时刻的时候,在你人生遭遇某个至暗时刻时候,在你人生遭遇两个重大选择需要你做出选择的时候,你事后回忆一下,当时似乎有一种说不出的冥冥中的力量,把你推到这个轨道里来按照使命体系来解释,就是使命那个驱动力已经在起作用,这个驱动力并不是思考的我,而是觉性的我在起作用了,比如我的人生中有很多次这样时刻,一个最难解释的时刻是我的初中,我小学毕业以后,我同村小伙伴几乎全都辍学了。

    只有我一个人需要到旁边镇里学校去读书,那个学校是工人子弟学校,我是农村的孩子,去借读,每天需要翻山越岭到学校里面去,到今天为止我都理解不了一个事情,为什么当时那个十三四岁少年那么孤独,可是那么笃定喜欢学习,每天我一个人走在那个山路上边走路,边看书,我居然不会撞到树上或者掉到悬崖里,我是离学校最远的一个学生,当每天我到学校时候,学校大门都没开,我当时看到同学上课睡觉,我觉得是奇怪,如果你不努力读书对我而言是很奇怪的事情,那个小孩心无旁骛,只是一心去读书一点抱怨都没有,只是物质条件很差,我到今天都不理解这个力量是哪里来的,我们家不是读书人的家庭,我的父母接近于文盲,他们连给我补课的能力都没有,如果用这个机制来解释,就是使命已经在起作用了

    所以我在说什么.同学们,假如你想寻找你的使命,千万不要外求,要内求,使命一定不要外求,要内求,去感知他,从你过去的Pattern里面,拈出这个核心动力出来,拈出这个使命动力有什么好处呢,我们越早的识别出我们的使命,越早的让使命去指导我们的事业,有两个好处,第一个好处你的事业上会更成功,你会创造美好作品,第二个好处,这也是一条回家的路,换句话说可以帮助你成为真正的你自己,我们的人生充满无数的变量,你总是找到一个变量你才有确定性,我认为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拈出你的使命,以你的使命为你的第一性原理,确定在那个地方,然后让你的事业遵循你的使命,让你的生命也成为你的使命,那个状态是最美好的,完全打破二元对立,你的事业就是你的使命,你的生命状态就是你的使命,无比之确定,无比之简单,无比之笃定…..

    正如我们评价梵高,如果你仅仅认为他是艺术家,就低估他了,艺术,作品是他探索宇宙真相的载体而已,创作美好的作品是为了探索宇宙的真相,而且创作美好作品,可以成为觉性的自己,可以成为真正的自己,如此之简洁,如此之笃定,如此之有力量,扪心自问,我自己非常想过这样的生活,传统意义上的使命,是需要大家用脑子想出来的,我相信大家接下来会有个问题说,教授你定义的这个Calling使命,我如何去发现呢,非常之遗憾,最后思索出来的方案,不太令人满意, Mission是思想层次,Calling在思想层次之上,使命不是你想出来的,是他涌现给你的,使命是你有资格的时候,它自个来敲门的,回忆一下弓道那个Pattern,临在当下,将弓拉满,清空思想,放下自我去等待,去等待,此处要等待,等待

    终于有一天,他来了这个Pattern跟使命召唤的Pattern的结构具有同构性,我拈一个使命召唤的Pattern出来,临在当下,做好此时此地此事,用我们内心本自具足的美,去唤醒我们做的事情当中,本自具足的美,把他升华为美好作品,所有觉知注意力

    放在美好作品之上,此处有一个关键的非常重要,容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绝大多数人创作了美好作品之后反而会增加你的Ego,你说是我创造了美好作品,我是作品的爸爸,在这个结构之下你的事业越成功你的Ego越大,这个时候使命永远不可能来敲门,此处的关键点是把自我和作品位置调整一下,我是为了作品,我的生命都是为了我的作品,你看在这个结构之下,当作品越来越好的时候,我越来越低,当作品极其纯粹状态的时候,我就会到达一个无我状态了,这个时候非常奇怪事情发生了,使命召唤来到了,所以这样一张图送给各位,临在当下于美好作品之上,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清理自己的灵魂,放下自我,突然有一天,一个奇怪事情发生了使命召唤将会来临。

    使命召唤来临之后有什么好处,当使命来的时候,使命和作品,他不是两个,他要合一,于是接下来有个奇怪事情发生了,美好作品会自己变大,享受你工作同时,加上一个大的愿景,有一天突然就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了,通常与他们正在做的或者喜欢做的事情,有一定关联,But规模要宏大很多,突然有一天就知道了,这个知道并不是头悬梁锥刺股想出来的,而是一下就知道,非常确定知道这就是我的使命了,所以使命召唤这件事情,是它来了,不是你追寻得到的,他们只是单纯从事他们喜欢的事情,有时在几年之内,他们影响范围还很小,然后突然之间或是逐渐的那个创造性力量流入他的作为,然后他的作为自己就会扩展到他们无法想象的地步,这个作为自己就会扩展到,他们无法想象的地步,这个作为和使命合一之后,他自己会长大,所以最后成长的最好状态,就是这个状态了,但是这里面有一个误区,每次讲使命的时候,发现大多数人都有这个误区,你说,我现在做的事情没意义,我需要换一个有意义的事情去追寻我的使命,我认为这是一种矫情,把工作一辞,去西藏待半个年,就找到自己使命了,这是一种矫情,其实是做事的方式改变,而不是所做的事情的改变,使命是一种超越性结构,而不是What(事情本身)不是Content(内容),你经由这个What(事情本身),能够唤醒那个使命,而那个使命会注入你这个What,要么让他变大,要么把这个What他会变成这个事情,所以我们拼命在另外的事情里面,去寻求自己的使命,方向就错了。

    特蕾莎的使命故事

    我想这么讲只是理论性的,接下来我想举个案例,这个案例是非商业的案例,但是你会Touch到使命是一种超越性结构,你会Touch到一种无我领导力的一个状态,这个就是我非常尊敬的MotherTeresa(修女特蕾莎),MotherTeresa21岁成为修女,在印度加尔各答一个修道院里边,在那个学校里教了16年的地理课,后来成为那个学校的校长,1946年,36岁Teresa,感受到使命召唤,她说,我听到了上帝的声音,Calling of The Calling(召唤的召唤),这个电影非常非常得棒,(有时间大家可以看一下)

    我们大体讲了东西方两条不同的信仰体系,从表面上看,这两种信仰体系的差距极大极大,但是非常有趣的,击穿进去,你会发现这两个体系有惊人一致的同构性结构,就是无我,大家回忆讲过的弓与禅那个故事,弓道大师要求他的学生,将弓拉满,清空杂念,放下自我,耐心等待,等待箭自己射出去那一刻,无我,我相信我们一起,比如读(六祖坛经),读到无我的时候,我们以为这是宗教内的一个说法,无我的意思不就是放弃了奋斗,放弃努力,放弃了成功,我出世,我认输了一个说法吗,结果让我们大吃一惊,无我之后,反而可以获得一个宏大得多的力量,可以让我们事业做得更伟大,而内心深处获得幸福和平静,那个境界是我们远未了解的一个境界,几乎我们所有今天理性世界里所教导的一切,都没有谈到那个地方,因为大家觉得它不可信,我相信正如我之前所说,我们每个人最大的恐惧是,身后无人的恐惧,如果放下自我,放下Ego,放下对自己的苛刻的要求,我会从万丈深渊里掉下去,殊不知放下自我,并不是放弃目标,而是把自己和自己做的事情,托付给一个宏大得多的力量。当我放下自我,有足够空间之后,那个真正的Ture Nature就会接手了,这是一种背后

    有人的感觉,纵你一生,你那个恐惧感 孤独感 疏离感,都是你自己编出来的,其实你的真正自我,一直都在,永远都在,一直在起作用,永远都在陪着我们,但是我们自己不知道,这个体系,在西方传统里面也有,圣经里有这样一句话,放下,然后让上帝接手,并不是我,而是上帝通过我在运作,Teresa说,我是上帝手中的一根铅笔,我是上帝的工具,她做了如此宏大的事业,事业越宏大,它越归功于某一个信仰体系,而自己的我反而越小越小越小,太奇怪了,在这种无我状态之下,可以做很多很多别人难以想象的事情,这个激励作用,驱动力量远远大于金钱和其他所有功利性的目标,她有一个好朋友,是个记者,那个贴身观察特蕾莎了几十年,帮了特蕾莎非常多的忙,写文章替她来呼吁,但是就是有一件事情 他做不到,特蕾莎即使在自己很老很老的时候,还要亲手去照顾那些垂死的病患,我们大家想象一下,在加尔戈达那个地方,那些垂死的病患,实际上非常的脏,有的时候一条腿都没有了,爬满了蛆,非常的脏,后来那个记者最后一次到印度,他说我一定要做一次,MotherTeresa能做,我也要做一次,他就戴上口罩,鼓足勇气,走进垂死者救助中心,去帮助一个垂死者来擦洗身体,照顾他,他说我一定要做到这次,结果根本做不到,跑了出来,哇哇大吐,吐完以后,记者脱口而出一句话,给我一百万,我也不干这件事,MotherTeresa笑着接了一句话,给我一百万,我也不干。

    我们在世间所做的事情,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拿金钱衡量的,那金钱衡量的事情,只占很小很小一部分,而且一但是为了金钱的目的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那个本身的意义感,就被玷污了,MotherTeresa召唤她的那些修女,做这个事情的精神动力,只有一句话,就是这句话,你们所照料的穷人就是耶稣的身躯,你们所洗涤的是他的伤口,清理的是他的伤处,包扎的是他的四肢,所以此处有一个超越性的结构,MotherTeresa坚定地相信上帝在每个人心中,所以她坚定地相信,当我帮助穷人中的穷人的时候,由于上帝就在这个穷人心中,我就是在帮助上帝,同时这件事情不是我在做,是上帝经由我在做这件事情,于是以极大的勇气来做这个事,同时Ego又被降到特别特别得低这个状态,我认为使命有两个状态,一今天所有人号召的Mission、Vision那个使命,我认为是伪使命,如果你认为你的使命是为了你,那个使命就是伪使命,这个时候你的使命越大,你的Ego越高,你的事业和你的精神的超越会变成一个二元对立,今天很多人提出使命这个词,几乎一个公司没有使命显得很不时髦,其实跟很多年前的广告,自己公司LOGO有什么区别,什么叫真使命,我是为了我的使命,使命高于我,在这个结构状态之下,使命绽放得越精彩,我的Ego放的越低,所以在践行使命的那个过程,就是我精神超越的过程,这种使命叫真使命,是Calling,就像是我是为了我的课,而不是我的课为了我带来的反转,当我读了特蕾莎的故事之后,我对特蕾莎有一种深深的羡慕感,我羡慕特蕾莎的笃定,太奇怪了,一个完全放下自我的人,居然有无上的创造性力量,想象力,勇气 企业家精神,极大的事业的成就感,我是一个靠自己的努力。勤奋往前去走,但却经常遭遇至暗时刻,把自己陷入到自闭和抑郁的边缘,非常痛苦,特蕾莎完全是临在当下的,不是以未来的目标为一,而是以当下为一那个状态!

    在特蕾莎身上,发生了无数次的,按照荣格的话,叫做共时性巧合,比如有一个她自己说的案例,她说有一天,开设一个诊所的必要条件,在一天之内全部备齐,拿到了政府的许可证,拿到了某一个人愿意来捐助,那天收到一个信,一个医生说,我愿意来做一个医生,再举一个例子,当时加尔各答有很多麻风病人,多到连政府都不敢出手了,特蕾莎居然大发雄心,我要建一个和平之城,不仅仅是麻风病医院,而是麻风病人的社区,让麻风病人在那里生活工作,获得尊严,然后她去找一个志愿者,是个建筑师,经常每周五过来给他们志愿做饭,找到建筑师说,我要盖一个和平之城,你帮我画一个建筑图纸吧,那个建筑师说MotherTeresa,你疯了吗,你知道盖这个和平之城,需要多少钱吗?我可以免费帮你画图纸,这个城建的钱,你根本没有,MotherTeresa笑着说,钱会有的,你就画画吧,教皇去了加尔各答,接见了特蕾莎,说你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你的没有,我可以送什么礼物给你吗?我不需要,教皇没办法说,这样我把我的小汽车送给你吧,她说不需要,我每天就是走路,然后教皇说,我送给你,随你怎么处理,后来特蕾莎把那个小轿车拿过来拍卖,因为是教皇坐过的车,拍卖了10倍的价格,那个钱恰恰是和平之城的初付款,你看她非常

    奇怪的几个事情,这么笃定感,1946年,她给梵蒂冈写信,梵蒂冈不批准,她居然坚持写了两年的信,最后梵蒂冈批准她走出修道院,1950年成立了独立的修道会,这件事情是100年以来,没有做到的事情,上一个教皇独立批准的修道会,就是她所在的前面那个修道会,她居然想批准一个全新的修道会,居然又可以,做到了,1965年,他做成了一个国际级的修道会,走出印度,那这些事情怎么解释呢,一定不能用神学方式来解释,我觉得最好的解释是同频共振,万事万物都是能量,能量都有频率,我认为特雷莎再这个过程当中纯粹了自己的灵魂,提高了自己能量频率,最后和她的那个大使命的能量频率,同频共振了,换句话来说,特雷莎成为她的使命状态,她的生命就是她的使命状态,生命和使命同频共振,这个能量状态频率极高,于是吸引了所有其他的能量,向她而来那个状态,我相信这个同频共振可以解释很多,过去我们说要发大愿力,你发大愿力,就会有帮助,等等的说法,都可以用这个机制来解释,1997年特蕾莎去世,印度政府为她举行国葬,二十多个国家,四百多位政要参加了葬礼,所以真是真正影响世界的不是你做的事情,而是你做的方式,任何一个跟他所做事情合一的人,就是创造了一个一元性的新世界这些人对他人影响远远超过他们所做事情的。

    那个具体功能所带来的影响,Beling Yourself(成为你自己),只要你自己Beling Yourself,就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了,一旦你Beling Yourself你对他人的影响,远超你的想象,特蕾莎不会去静坐,也没有去冥想,但是我相信,我通过她这样事情,她自己达到极高的精神境界,她的传记里有这样一段话,当特蕾莎修女走进屋里的一瞬间,在场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幸福,她的出现使人们几乎想不起任何杂念和怨恨,我相信这个状态是真的,如果你Beling Yourself,指的是Beling Yourself Ture Natuer(成为你的真实本性),你就会创造一个一元性的世界,当他人出现在,这个一元性的世界里边的时候,也会融入到这个世界里面来,把自己的心也会清理下来,我认为这是真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使命的自我迭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of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