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名牌大学毕业生陈居里去福耀集团求职,董事长曹德旺看了一眼他的简历说:“那就去锅炉车间,拉板车吧。”而他居然心甘情愿地待了下来,板车一拉就是7年。
陈居里,1989年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毕业时尽管面临无数国内国际顶尖公司的邀约,但他还是决定回福建发展。在回乡途中,被人行天桥上的一句标语—— "我们要成为汽车玻璃供应商的典范"而打动,于是临时决定下车,来到福耀集团面试。
董事长曹德旺了解了他的学校、专业、家庭情况后,对他说∶"先去锅炉车间,学拉板车吧”。陈居里心想:“我一个堂堂名牌大学毕业生,居然去车间当工人,这也未免太大材小用了吧?”曹德旺看出了他的犹豫,说:“愿意就干,不愿意走人。”顺手将他的简历扔进了垃圾桶。陈居里思考了片刻,决定留下来。
就这样陈居里被安排到垂直炉上三班倒。
锅炉车间高温犹如蒸桑拿,人在里面只呆几分钟就会大汗淋漓。瘦弱的陈居里每天要用平板车把废弃玻璃从车间拉到玻璃堆去倒掉,而一车玻璃足有一二吨重。
有些工人看见他文弱,不爱吭气,做错的事都往他身上推,还经常让他背黑锅,但他从不辩解,都默默地承担下来,脏活累活抢着干。
陈居里的所作所为,曹德旺都看在眼里,有一次实在是看不过去了,就问他:“你受了那么多的气,为什么不申辩?”他淡淡地说∶"申辩只会让您觉得我在推卸责任,所以索性就不申辩了。"
曹德旺又问:“那你为什么没有选择离开?”他坚定地说:"只要福耀还有一张我的办公桌,我就不会离开!我来福耀,是因为相信您,有几个公司能像我们福耀这样,公司的利益和老板的利益完全一致?这么好的公司并不容易碰到,我既然来了,就不会轻易的离开。”
曹德旺曾有意几次调整陈居里的岗位,甚至贬到更艰苦的岗位,但每一次陈居里都坚强地站起来了。
曹德旺问陈居里:“你名校毕业,就心甘情愿在我这里打杂?心里不委屈吗?”陈居里说:“只有努力地去从基层小事做起,才有可能了解整个公司。只有打好基础,才会奠定未来的成功。”
在曹德旺看来,能不能吃苦,经不经得起折磨,是一个人能否真正成材所必须的基本素质,而陈居里完全具备这样的品质,他有文化、能吃苦、有担当、有格局。
就这样,陈居里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得到曹德旺的赏识,被曹德旺委以重任,派去处理香港进出口业务,一直做到福耀集团副总裁。
谈到用人之道,曹德旺说我以结因缘的心态维护彼此的关系,我要关注他的发展,关心他的利益和他的前途。
他深谙只有真正把员工当成是企业的一份子,给予人才重视,关注他们的发展,让他们各尽其能,才会带来双赢的局面。
稻盛和夫说过:“以利他心度人生,能增强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最终回报会回到自己身上,对自己同样有利。”
正所谓利他才是最大的利己!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