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生要做一棵树,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三毛《说给自己听》
来生要做一棵树三毛是我喜欢并欣赏的女作家。十六岁那年,姐姐的朋友送她一本《三毛全集》放在家里,却让我闲来无事翻看完了。在那青春躁动的年龄是很容易被这样一位特立独行,感情细腻丰富的女子所感染,我羡慕她钦佩她,一个女子可以万水千山走遍,游历大半个世界,精通多国语言,和爱人荷西特别的生死绝恋……
三毛注定是一个传奇的人物。她的人生经历处处彰显传奇。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重庆,1949年跟随父母来到台湾。幼年时期的三毛就喜欢读书,五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看《红楼梦》。她对《红楼梦》爱不释手,熟读多遍,最喜欢那多愁善感病体怏怏的林黛玉,记得她在《我的宝贝》里提到自己的两条裙子,称之为“林妹妹的裙子”。她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因为学校老师体罚,导致自闭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基础。其实三毛是幸运的,她出生在书香门第之家,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她患自闭症导致不能去上学,都是父母悉心教育培养。倘若她出生于一个平凡普通家庭,这样一个怪异独特的孩子,如若没有父母的贴心教导,岂能有日后成就斐然的三毛?
来生要做一棵树三毛天赋异禀,两三岁时便已产生记忆力,语言天赋极佳,精通德英日法意西班牙六国语言,这为她实现万水千山走遍打好了语言基础。
三毛生性浪漫,三岁时读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为了追寻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她踏遍万水千山。然而,无论是异国都市的生活情调,还是天涯海角的奇风异俗,都没能消解她心中的中国情结。尽管她嫁给了一个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个完整的东方女性。三毛从来不刻意追求某一种技巧和风格,一切都显得平实与自然。然而在她信笔挥洒之中,却又蕴涵无限。 有读者认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
三毛,一个瘦弱的东方女子,揣着一份流浪的情怀,走遍了54个国家,西班牙、德国、 撒哈拉、南美…… 她曾经爱过许多的人,可是他们最终都离她而去,她的纯情让许多女子模仿,撒哈拉也因此让许多人向往。她一生作品甚多,让无数人找回了生活的希望,可惜,她却没能走出自己的枷锁。
来生要做一棵树三毛的作品情感真实,没有太多的粉饰,而是展现生活的原貌和生活中的智慧与趣味。在她的作品中,没有一般爱情作品所描写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唧唧絮语,即使在《结婚记》里写到她与荷西婚前谈恋爱时的生活,最多也只写到他们如何在寒风中抖抖索索地坐在西班牙公园的长椅上,想着如何解决温饱问题。这也是我喜欢三毛作品的原因,她的文字浅显易懂,没有高深莫测的玄机,一切显得那么的平实生动有趣,所以她的作品会被年轻读者所追崇。三毛经历了灰暗的少女时期和多舛的青年、中年时期,使得悲情成了她作品的基调。这种对疼痛的敏感一直在三毛的性格中保持了下来,并对她日后的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用善良、忧伤、怜悯的目光关注自我,关注周遭的世界,因此,她作品的字里行间总是溢满了悲情的美丽。如在《哑奴》中,三毛成功地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生活在深重苦难之中毫无人身自由,却又充满了爱和智慧的黑人奴隶形象。
三毛在文章中对人物和景物进行了大量的白描。她总是写原生态的自然本色,不加以任何人为的雕琢。三毛刻画的人物也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和语言进行白描来再现真实的人物形象的。三毛从生活的实际出发,表现出人物多方面矛盾统一的性格,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生要做一棵树三毛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她的文字里总是流露着女性的柔美和细腻。《沙漠中的饭店》是记述她和外国丈夫荷西吃中国菜的乐趣: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没有成为他们和谐生活的障碍,相反却成为这对柴米夫妻快乐的源泉。《结婚记》则记录了她在沙漠中与荷西仓促结婚的戏剧性过程,种种滑稽可笑与庄严的结婚仪式交织在一起。
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她踏踏实实的活着。也许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确知:她没有逃避她的命运,她勇敢的面对人生。三毛不是美女,一个高挑的身材,披着长发,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的形象。这位文坛中的一代奇女子,半生流浪,她用自己朴实的文字书写内心漂泊的孤寂。她一生追求自由,流浪远方。她与爱人荷西的生死绝恋也令许多人为之动容。三毛以其特立独行的作品与人格气质,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生活。三毛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了,但她传奇浪漫、追求梦想的一生,并没有因为她生命的消逝而被人遗忘。她留下了太多疑问,让人们20多年来一刻不停地去求索和感叹。
《三毛全集》由《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送你一匹马》、《亲爱的三毛》、《我的宝贝》、《滚滚红尘》、《流星雨》共11本组成。二十岁之前的我,尤其喜爱《撒哈拉的故事》和《万水千山走遍》,我羡慕她走进了神秘传奇的沙漠世界,经历了那么多有趣奇异的游历见闻,她这样洒脱且有诗意远方的生活,是我们很多人遥不可及也实现不了的梦想生活。那时年少,只会单纯的崇拜和无比的神往,殊不知沙漠的生活远不及她的文字写的那么生动诙谐,真实的沙漠生活是枯燥艰难的,烈日风沙和停水停电乃是家常便饭,物质的严重匮乏,沙漠和外界文化信息交流的闭塞落后……真实的寂寥恐惧的沙漠会吓跑许多慕名而来的人,可是三毛她总能发现生活的美,活得与众不同,这是关于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敏感。活着,就是为了在一片沙漠中,寻找海市蜃楼般的快乐,然后,让荒芜的土地上,开满希望之花。
来生要做一棵树三毛身上有的不仅仅是自由的流浪,她文字中的平和安详,和对世间一切善的生命的热爱,都是经过一路的跌跌撞撞才获得的。一到撒哈拉,三毛就意识到生活的严峻,也会因为生活的拮据和荷西争论。只有在深入大漠里,看日出日落时一群群飞奔野羚羊的美景时,才能忘记了现实生活的枯燥和艰苦。撒哈拉沙漠是这么的美丽,而这儿的生活却是要付出无比的毅力来使自己适应下去。
年少时我也喜欢《雨季不再来》,透过三毛的文字看到从青涩敏感的二毛,蜕变为智慧成熟的三毛,而成长过程中的赤子之心,始终不渝。我仿佛也能透视到自己,我们每个人青春期所经历的迷茫,蜕变,成长的过程。
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的我不会再像年少时那样追崇神往三毛式洒脱流浪的精神世界。我能领悟到《送你一匹马》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对生命中的痛苦与思索,对家人和朋友满怀的爱。还有《温柔的夜》里面阅遍种种人情冷暖之后,溢于三毛笔端的依然是对大千世界的温柔观照,真挚动人。我终于明白,流浪的人终有停住脚步的时候,也有对家人和朋友的牵挂和温柔的爱,流浪的人不会和这个世界脱节,她对这个世界有着比平常人更透彻更真挚的领悟和感受。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三毛是和“橄榄树”融为一体了。这个女子就是一棵树,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都说女人如花,为何女人要做娇柔的花朵?所以来生一定要做一棵树,一棵橄榄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