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植物,“昨天心情怎么样”或者“现在几点” 估计别人会以为你疯了,因为植物根本不会想这些,其实我们每个人刚来到世界上时,一开始也是这样,脑海中中根本不会有什么想法,只会觉知到肚子饿了就哭,没有玩具就闹。这个时候只会享受当下那一刻。没有痛苦和烦恼。
这是人类意识发展的第一阶段:有意识,但无思维;
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为万物之灵,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拥有强大的思维。
从呱呱坠地,牙牙学语,再到独立自主地生活,贯穿我们一生的思维能力一直在增强和巩固,它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推理分析、逻辑计算。
生活中的每一刻都离开不了思维,就像空气一般,没有它,你将无法在这个社会上生存;
以至于有人说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差异就在于思维,不同的思维塑造了不同的我们;
然而人类过于重视思维,却忘记了感知自我;
别人一句气话,你就像原子弹爆炸一般暴跳如雷,瞬间想到的就是和别人干起来,浑然不知自己已经成为情绪的奴隶
拖着疲惫的身躯下班,你回家后就开始沉浸在虚拟的游戏世界,浑然不知是孤独和寂寞支配着你;
我们被各种标签束缚着,比如你是医生,你的一生就应该在医院救死扶伤,而没有考虑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工作毕业后就努力挣大钱,娶个好媳妇,可能没有想到自己适合单身主义,或者同性恋
这是思维告诉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所以我们有个错觉就是以为思维就是自我。
其实这个思维自我就是藏在我们身体的小我,而我们却浑然不知,是它在支配着我们的人生!
但小我并不是真正的自我,小我经常隐藏在各种名望、成就、习俗等意义之下,真正自我总是被小我所遮盖。
这时人类就进入了第二阶段:有思维,没有意识;
这是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会停留的阶段。
试想一下,现在让你的脑海放空,什么都不想,专注自己的一吸一呼之间,你可能很难坚持几分钟。
现实情况下你的脑海中总是嗡嗡地充斥着各种声音。
当你还在工作的时候,脑子中却想到假期怎么安排;
当你还在学习的时候,脑子中却想到是刚刚的游戏怎么没有通关,应该再玩一把;
你看,我们总是无法集中让自己的大脑停留在当下的任务中,思维总是让我脱离当下。
所以其实80%-90%的思维都是无用的,重复的,甚至是有害的。
那为什么我们总是有那么多思维,思维是如何产生的呢?
有了需求和欲望,自然就有思维了。试想一下,当你还在婴儿时期,你知道什么叫努力工作,什么叫考个好成绩吗?你根本不知道,你只是知道饿了就吃,不行就哭。
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成人,我们的需求与欲望不仅仅停留在学生阶段的考试成绩,我们要努力求职,买房子,买个车。
你看所有这些都是需求,这些需求其实就是问题;
而正是因为有了问题,我们大脑才无时不刻需要思维,只有思维才能解决问题,思维才是问题的救世主!
最终我们便得出了结论:问题即思维;
所有的紧张、愤怒、恐惧和害怕 这些情绪都是问题带给我们的产物,只要问题一直在,那么我们的思维就不会消失;
问题的本质其实是现状与理想的差距,这个差距之间横着一个桥梁叫做“时间”,没有时间就不会有所谓的问题,自然就不会有思维了。
失去家人之所以让你痛苦,是因为你抗拒当下,追求已经逝去的理想生活,这是思维投射在过去;
等到高考成绩期间之所以你感到焦虑,是因为你抗拒当下,追求还未到来的最终成绩,这是思维投射在未来;
没有过去和未来时间的喂养,小我是活不下去的,但是抗拒当下的后果就是,你会产生各种无谓的心理包袱和紧张情绪。
当下的力量
思维似乎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够帮助我们挥舞着旗杆站在动物链的顶端,掌握发达的科技,发展文明的社会;但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许多无谓的痛苦;
毕竟没有人愿意过痛苦的生活;
我们都不喜欢焦虑、恐惧、担心、害怕的情绪和感受,但是如何解脱呢?
前面谈到思维的产生在于问题,而问题是由时间来搭建的;
所以解决之道非常简单:摈弃时间概念,深深地进入到当下;
所谓进入当下就是保持对当下那一刻的觉知,包括身体的觉知,情绪和感受的觉知、其他万事万物的觉知;
只有进入当下,时间不复存在,小我也就消失,我们才能窥探到本体,也就是最原始的我,就像刚出生的宝宝一样,天真可爱,咧着嘴嘻嘻地笑着,无忧无愁,保持着当下所有的觉察。
这个时候你的状态也许就是这样:
洗碗的时候感受着细细的水流,油腻的碗盘、谈笑风生的家人们,每个当下的细胞都在身体里跳跃着;
上课的时候感受粉笔飞扬的老师、像兔子般树立的耳朵,聚精会神聆听的同学,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其实这些场景特别像是看电影玩游戏,那些时刻其实我们也是进入到了当下。
所以进入当下的关键特征就是忘乎时间,忘记当下之外的任何事物;
也因此,进入当下后,之前所有的情绪和痛苦都会神奇地烟消云散;
因为这个时候只有此刻的意识,没有思维的存在。
冥想也是让我们进入当下的一种方式,专注自身的呼吸,培养专注,唤醒本我的意识;
这个时候人类的思维发展就进入到了第三阶段:有意识,无思维;
这一阶段和第一阶段一样,但这是我们由第二阶段主动进入的结果;
如何进入到当下
得道者说: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深深地进入当下,看似简单,实则困难,连出道者都要修炼一段时间才能练就,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小我实在过于强大,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被小我牵着走,毫无反应。
那这些得道者是怎么修炼的呢,千百年来他们沿袭的关键的方法又是什么?
答案便是:保持临在
所谓的保持临在可以这样理解:假象我们身体有2个我,一个是本我,一个是小我,每当小我出现时,本我就从身体中跳出来,作为第三者站在旁边默默地观察小我,不做任何形式的评判、分析、设想,仅仅地去观察就好。
这里的关键就是千万别去分析你的小我,记住只要倾听和观察即可,一旦分析思维便会出现。
小我就像冬日幽暗的房间里的寒气,观察则犹如柔和的太阳光照射进来,瞬间光撒满地,寒气只能偷溜溜走了。
这种对小我的观察就是临在;
夫妻俩吵架了,你气的跺起脚来,眼珠子都要掉下来,愤怒地像一条狮子,这个时候告诉自己,我此时此刻发怒了,慢慢地去感受和观察这种情绪,于似乎你会发现居然能心平气和起来。
纠结了许久,终于向女友表白了,你内心就像翻腾的野马,期待女友的回复,但女友迟迟没有反应,你焦虑中带着一丝忧愁,这个时候马上去体察和意识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告诉自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于是乎你居然能气定神闲地接受一切的结果。
总之:
出现思维就去观察它,出现痛苦就去观察它,出现情绪就去观察它
网友评论
观察有点难,但是现在慢慢去改变,去发现,去触碰,去感觉。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