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过《散文》的编辑吐槽:散文这个东西其实是很难把握的,尤其是形散而神不散的技巧。而我们的投稿者,键盘估计都快敲散了,反正就是很散。即使硬着头皮看完,也不知道他要说什么,言之无物,味同嚼蜡,一盘散沙。
如果写作之路看不到希望,还要不要默默耕耘、乐此不疲?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其著作《大趋势》中,给出了答案。他在书中断言:"在这个文字愈来愈密集的社会,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阅读、写作技巧。"
从个人的长远发展目标来看,写作可以验证阅读和思考的质量。言辞准确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考,而思考能力得以提升的前提是大量阅读,并广泛吸取前人的经验智慧。
当今世界,年轻人可选择机会不多,很多中年人也信心不足。坚持写作时间不长,就开始隔三差五的纠结、焦虑、胡思乱想,认为付出可能没有意义,想要放弃。
其实,写作并非是你必须要做的事情,而是你如果想拥有更高效、更有意义的人生,就必须得跨过舒适区,面对恐惧,将自己的头脑发挥到极致。
信念是一个力大无比的巨人,他可以创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信念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当你持续输出思想和文字,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之后,再回头看,发现原来你已经走了很远的路。
并非人人都能写作,尤其零基础的人,不可能买12节课、24节课、36节课之后,就一跃而变成大师。写作是一门专业,写作需要技巧,学写作必须脚踏实地,长期坚持,耐得住寂寞。
如今有非常多渴望写作变现的人,在互联网上花重金购买“知识付费”,看哪个平台的文案写得好,吹得响,请来的腕儿大,就去响应哪一家。
【众星捧月】日更62天的文章阅读量3000:写作是一生的功课!而一些真正专业、朴实、细致的课,因为没有花里胡哨,反而学生不买帐,“这不对啊老师,别人那里可说了小白学完就能月入几万呢,讲的我也听得懂,你这里只让我看书,又是福克纳又是奥康纳的,这都谁呀?完全看不懂,你是不是在唬我?”
对照自己来简书的初衷,只是想记录生活和读书感悟,顺带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写作能力。怎么能因为阅读量的高低,而沾沾自喜或落落寡欢呢?
村上春树,每天早上4点起床,跑10公里,然后写4000字,几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动。很多人说他写作有天赋,唉,人家根本不用拼天赋好吗?
就凭这种自律和稳定,足以碾压大多数人。
发自内心的热爱写作的人,才会几十年如一日的去坚持,不会掺杂任何功名和利禄。
麦克·卢汉说:我们创造了工具,工具反过来塑造我们的思维。写作是塑造思维能力最好的工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曲线,每一次的量变到质变,都是长期有效的积累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播种和收获永远不在同一个季节,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想要有所得到、有所成就,就必须狠狠地去努力。
越努力你就会越明白,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一蹴而就的。滴水穿石,精卫填海,愚公移山⋯⋯,梅花香自苦寒来!
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兹所说:“我写作,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特定的读者。我写作,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
【众星捧月】日更62天的文章阅读量3000:写作是一生的功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