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认为自己和同事很亲近,但随口说的一句话便把对方得罪了?
为什么办公室恋情的存活率低?
为什么办公桌上的温馨的小熊摆件会影响你的职业形象?
……
关于职场上的这些问题,你可能或多或少有着一些无法解释的疑问。要得出这些疑问的答案,对很多人来说,往往只能靠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慢慢摸索。
擅长职场心理学的张超著有一本《职场潜伏心理学》,这本书思路清晰,有条理性,简单易读却不失内涵。全书向读者介绍了八种职场中的心理学现象,帮助读者很好认清职场人的心理构造,从而在职场中更够加自如地工作。
张超,是一名职场专家。作品有《职场潜伏心理学》《职场潜伏心理学2》《职场头三年》。熟谙人们说话做事背后的深层心理因素,写最实用的职场书。
我们重点来看看八种职场心理学现象里的投射效应和距离效应,看看作者张超对于职场心理的洞察,否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投射效应
古时候,发生过这么一件小事:
有一个人丢了一把斧头,心里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去了。看他走路的姿态,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看他脸上的神色,也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看他讲话的神情,还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
不久,这个人到山谷里去掘地,找到了自己丢失的斧头。隔了几天,再看邻居的儿子,一举一动,面目表情,都不像偷斧头的样子了。
这个故事是成语疑邻窃斧的由来。
看完这个故事,你是否想起了曾经被自己的主观成见所误导,误会别人,或者被别人误会的时候?这样的误会,就是“投射效应”在作的怪。
投射效应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情绪、观念和好恶“投射”给别人。
很多时候,同事之间出现的误会往往跟“自我服务偏见”有关,这种偏见让我们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别人。
比如两个较好的同事,不论谁出去都会帮着对方带一份材料去复印。但最后,彼此都认为自己帮对方复印材料的数量更多。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对搭档的付出比搭档对自己的付出要多,但这件事情是很难精准地量化究竟谁复印得更多的。
实际上,我们很容易把同事想象成“坏同事”。而这样的误会,在容易斤斤计较的同事之间就更容易造成彼此反目的情况。这样的误会,会让同事无缘无故背负“坏同事”的恶名。
如果彼此都能做到宽以待人,那么职场中的一些磕磕碰碰就容易化解得多了。
距离效应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这是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里面的经典句子,讲的是一个男子对两个女子之间随“距离”而变化的爱意。
距离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和一个人距离太近,有时候会让我们感觉亲切。比如,坐得近的同事,总是更多话说;有时候又会让我们感觉审美疲劳,比如公司里的美女,看久了便难以察觉出她的特别之处。
作者张超说:
重要的不是遇到什么人、什么事,而是你能不能用科学的态度来处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给自己和别人一个最合理的距离。
比如,办公室恋情。
办公室中工作的男女,由于近距离接触产生暧昧或爱情,也很容易因为近距离接触产生矛盾和摩擦,这是办公室恋情发生比例高而存活率小的原因。
张超认为,办公室恋情弊大于利,危险指数太高。一个是彼此的恋爱关系,会容易让两个人有疏忽荣作的嫌疑。另一个是当两个人之间出现裂痕的时候,在公司碰面的时候格外尴尬。
此外,一旦彼此发生利益冲突,应该考虑自己的利益还是对方的利益?对方又会如何抉择?
其实办公室恋情在遭遇利益选择的时候,恋人们就很难保住一份纯粹的幸福了。
比如,和亲密同事的距离。
有时候你觉得和同事合作很亲密,进而向他打探一些关于他自己隐私的话题。
这样的行为,其实也很容易引起同事的反感。
职场毕竟是职场,在职场之间的谈话,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该问的不要问,不该说的不要说。
比如,办公场所的布置。
有些人喜欢会将办公桌布置得非常个性,或者把自己家里的模式搬进办公室。
张超认为,充满个性的私人化布置即使给自己带来了一份温馨感,但会影响专业化的职场人士形象。而偏离了自己职业方向,过分暴露自己个人形象的布置,是一种不冷静的做法。
在书中的“读者报告”里甚至有的人认为:
把隐私暴露给同事,有时候,简直就是把一把刀朝向了自己的胸口。虽然,你不知道这把刀什么时候会掉下来。
保持应有的距离和神秘感,可以让你不必和老板、同事交朋友,却能得到不错的关系,其实这还是一种职业化的沟通技巧。
《职场潜伏心理学》还介绍了三种很经典的心理学现象:登门槛效应、破窗效应、权威效应。三种比较常见的心理学现象:喜好效应、互惠效应、期待效应。
总结
这些职场上的心理学现象,看着让人感觉荒谬。但是当你在职场上实际遇到类似事情的时候,你会惊讶于心理学奥秘的一一印证。
了解这些心理学现象,你会发现,你比以前更懂自己,也更明白他人。在潜伏之中利用正常规律,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迅速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