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书友深夜好,今天由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耶路撒冷三千年》书的大致内容,也可以称作是耶路撒冷的前世今生。另外,再简单的提提信仰。
大家都知道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的圣地,这三大宗教分别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为什么它们要扎堆在这一座城市呢,除了古人颇多的奇闻异事,十分传奇的故事外呀,有一点要强调的就是基督教、伊斯兰教是由犹太教派生出来的,它们都是一神论。
那犹太教为什么没能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呢?是因为它规定信徒不能与未受割礼的外族人通婚,外族归化为犹太人时必须接受割礼。正是这种排他性和民族主义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而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并不分民族人种的,谁都可以成为信徒。
先来提耶路撒冷的今生,目前这座城市被以色列占领。生活的人群呢,大概有60%是犹太人,30%是穆斯林人,而3%左右信奉基督教。并且是以色列对外宣布的首都。同时呢,它又是巴勒斯坦的首部,尽管巴勒斯坦人现在并没有占领这种城市,可是,之前的一千多年,他们可是一直在这生活的。但犹太人人说,三千年前我们在这生活的。所以,巴以问题,是当今中东最主要的一条冲突。既然如此,我们就要考究一下历史了。
在追溯历史之前,我们要提一下提耶路撒冷的旧城,因为那是历史溯源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旧城慢慢的沿边界扩展,随着工业科技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俨然成了一座新城。可即便是现在,旧城也依旧分成四片区域,一片是基督教的,这有圣墓大教堂;一片是伊斯兰教的,一片是犹太人的,包含着那个出名的西墙,也就是当代称做的哭墙,还有一小片属于亚美尼人的。其中,还有一座叫圣殿山,一旁有岩石园顶清真寺。
感觉还挺乱的是吧,好,那就让我们进入历史中,看看为什么有这样的划分,看看这几千年的冲突、矛盾、苦难、杀戮、信仰是怎么来的。
公园前20世纪左右,有一种人被后世称作的希伯来人,他们曾经迁移到迦南,也就是现今巴勒斯坦、耶路撒冷一带。其中出现一个叫雅各的人,他被认为是犹太人的祖先。因为遭遇灾荒,他就领着子孙迁移到埃及。可是在埃及,他们渐渐就沦为奴隶。
然后出现了一个叫摩西人,在他的带领下犹太人全族逃离了埃及,那一年大概在公元前1446年,在中国的话,那时候商朝已经发展了100年。这就是摩西出埃及的故事,也被认为是,诞生犹太民族,诞生犹太教的时代。而摩西的继任者约书亚带着众人回到迦南定居。
在公元前10世纪,就是我们历史上的西周初期,犹太人中出现了一个叫大卫的人,他统一了这一地区,称王立国,并在一个地方建造了一座宫殿,并被后世称作圣殿,而这个地方就是耶路撒冷。圣殿是什么地方呢,就是朝圣的地方呀,所以肯定是有祭司、宗教仪式存在的。之后,这个国家分列分裂为南北两国,南方的就是由大卫后裔世袭的犹大王国,北方的还被称作以色列。看看,其实大卫建的国家就叫以色列,是不是能够明白为什么犹太人复国后的国家名字也叫以色列了。
但是好景不长,这两个国家先后被亚述人征服、被巴比伦人灭亡,尤其是巴比伦,他们把圣殿和城墙给烧毁了,还把多数犹太人俘虏了回去,也就是当今的两河流域。
在流亡巴比伦期间,一些犹太人为了强调自身与巴比伦人的不同和特殊,就制定了新的律法——尊奉安息日,为他们的孩子行割礼,遵守饮食法,犹太教就有这些遵循的教规。其实从后面的遭遇来看,正是宗教和信仰的力量具有的向心力,才使得整个犹太民族团结凝聚的,在近代复国上更有体现。
公元前539年,也就是中国的春秋时期,波斯的居鲁士大帝战胜了巴比伦,然后颁布法令,说,犹太人,你们可以回家了,回到耶路撒冷,重建圣殿吧。当然,这一时期这样一个地方是被波斯帝国托管的,这时就有一个叫尼希米的总督,他做了一件事,阻止犹太人同外族人通婚,强制推行新的纯净的犹太教。感觉是不是犹太教在局限中又有了新的局限呢,这都可以称得上后世的伏笔。
古代地中海地区呢,也是被各个国家征服来征服去的,当时间来到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该地区,为什么要提这个呢,他将希腊文化带到了耶路撒冷。不过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亚历山大早早就去逝了,帝国随即崩塌,然后耶路撒冷先后成为各个王朝的争夺之地。这一方面,既是由于圣殿神权的魅力,也是因为圣殿的财富所致。
紧接着,有个叫托勒密二世的统治这里,他做了一件事,召集懂希腊语的犹太人,集中整理犹太教文献并译成希腊语,而这就是基督教使用的希腊语《圣经》中的旧约全书部分。
之后,马其顿国王安条克也觊觎此地,在公元前170年,攻占耶路撒冷后,先流放了一万名犹太人,进入圣殿做出一系列亵渎神灵的行为,还将里面的黄金珍宝据为己有。在三年后,这个家伙又一次来了,为确保不出现反叛,他杀了成千上万的人,还毁了城墙,制定迫害的政策:禁止在圣殿里进行任何献祭和礼拜活动,禁止守安息日、犹太律法和割礼,违者处以死刑。是不是第一次感觉犹太人很惨呢。
正是这样死去的人,引发了一场新的殉道潮,并激发人们对世界末日的期盼。圣经的旧约和新约都认定呢,会有救世主来,也就是弥赛亚,这样呢,许多睡在尘土中的人将苏醒并获得永生。这里要说一点,圣经不止是基督教的东西,旧约是属于犹太人的故事,上面有提到。
接下来,罗马人庞培占领了这一地区,在公元前60年左右,对应我们国家什么时候呢,西汉时期,在具体点,就是汉武帝死去了20多年。这时罗马帝国扶植了希律家族为代理政府。也是这一时期,耶路撒冷有了扩建,拆毁了第二圣殿(第一次不是被巴比伦人毁了吗),在它的原址上建起了华丽的新殿,而耶路撒冷的圣殿山就由此而来。
既然已经来到这个年份也就是公元前后的分界点了,要发生什么大家都知道了吧。有个叫马利亚的犹太人,她有了一个儿子,对,耶稣,在公元前4年出生。因为耶稣常听表兄约翰布道,在30岁时就顿悟,并在约旦河接受了约翰的施洗。后来表兄弟二人一块儿布道,提出洗礼免罪说,而这是从犹太教衍生过来的。
经受住撒旦的试探后,耶稣开始宣传天国的福音。就在那一块的地方,对民众救死扶伤,施以仁慈,彰显出了上帝之爱的同时,也收获了十二门徒的追随。在带门徒进入耶路撒冷后,因为宗教见解不同,与信仰犹太教的人们就发生尖锐冲突。当时,耶稣怎么说的,自称为弥赛亚,也就是上帝之子,拥有赦罪的权柄,并且还无视摩西律法关于恪守安息日的信条,当然还有其它的事。正是这一系列的事情使得他与祭司阶层的矛盾激化,祭司贵族们就恨得咬牙切齿,然后买通门徒之一的犹大来一起谋害他。
最后的晚餐后,耶稣被捉拿,移交给了当时的罗马巡抚彼拉多手上,而犹太人受大祭司唆使要求彼拉多钉死耶稣。就这样,耶稣一边背着十字架,一边被罗马士兵戏弄,来到一块丘陵花园、和耶路撒冷的死刑山组成的区域,随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就是基督教的受难日。
三日后的清早耶稣复活,之后升天,而将悲惨的死亡转变成生战胜死的复活,这既是基督教信仰的决定性时刻。之后呢,耶稣的弟子们开始传教,且福音的传播也不再局限于犹太人。
公元66年-70年,还是在汉代,罗马人的暴行导致犹太人大规模起义,结果就是多次遭到罗马军队的残酷镇压。尤其一个叫提图斯的军官,在攻入耶路撒冷后,把该城和圣殿又给毁了。
可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呀。犹太人还在暴乱,那在罗马五贤君之一的哈德良时期(公元117年-138年),这个皇帝为了镇压犹太人,抹杀耶路撒冷的犹太特征,就下令取缔上帝与犹太人立约的标志割礼,违者处以死刑,这意味着什么呢?犹太教的圣殿将永不可能被重建。紧接着,他又做了一件事,把犹太人都赶走,且明令禁止进入耶路撒冷。就这样犹太人流散到世界各地直到近代。所以再次想问书友们,你们觉得犹太人惨不惨,神殿没了,家不能回,哭着流浪。
起初,基督教和犹太教是一同被当权者压迫的,直到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时期获得合法地位,君士坦丁是在公元272年-337年在位,那是也有敕令,禁止罗马人与犹太人通婚。又因为皇帝接受洗礼成为基督徒,由此,借助罗马帝国的影响力,基督教在欧洲得到了广泛传播。
也是这一时期,基督徒与犹太人做了完全分离,并把自己重塑成一个敌视犹太人的存在,因为基督徒在历史上一直将耶稣的死亡归罪于犹太人。另外,犹太教认为他们期待救世主,也就是真正的弥赛亚还没有到来,应该继续等待,而基督教相信什么呢?真正的弥赛亚已经到来,他就是耶稣。这种分歧,也是犹太人长期受到基督教世界歧视和迫害的原因。当然,仍有部分犹太人苦苦的守在这一地区,遥遥相望耶路撒冷,但那已经是基督教的世界了。
在公元638年,也就是唐朝建立20年左右,在阿拉伯帝国第二位哈里发欧麦尔的时代,阿拉伯人从拜占庭帝国夺取了耶路撒冷等地区的控制权,阿拉伯人从此成为该地区的主要居民。就这样,这个城市成了伊斯兰教的地方,并被他们长期占领。
可能有人好奇了,伊斯兰教的圣地是麦加和麦地那,就是在今天的沙特阿拉伯境内,那为什么耶路撒冷又是伊斯兰教的第三圣地呢,这是因为,穆斯林相信,伊斯兰教的创教者,也就是先知穆罕默德在耶路撒冷曾“夜行登霄”过,就是说,在一个夜里穆罕默德奇迹般地从麦加来到耶路撒冷圣殿山,升到天堂,会见早先的先知们。
这样过了一阵呢,欧洲基督教众想了想,说,不行呀,我们的圣城,怎么能让别的宗教占领。随即就有了长达200年的十字军东征,也就是我国宋朝那会。并占领了这个城市100年,从中产生了一个个的耶路撒冷王。不过,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基督徒做了到现在为止都被视作是污点的事情,屠城,将里面的伊斯兰人和犹太人杀光了。之后,苏丹的萨拉丁又把耶路撒冷给夺了回来,有部电影叫《天朝王国》就讲的是此事。
接下来,巴勒斯坦又先后被花剌子模、蒙古帝国征服,后又被马木鲁克统治。因为信仰,各个时期都有再回到耶路撒冷的犹太人,但,长期不受待见,没有地位,多次发生要么改宗(改变宗教),要么离开,要么死亡的遭遇。所以第三次问书友,你们觉得犹太人惨不惨。
在1517年,巴勒斯坦地区又成为奥斯曼帝国一个省份,耶路撒冷在这一期间收获了近400年的和平,三大教民相对而言可谓和平共处。
时间来到在19世纪下半页,犹太人开始从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人手中购买土地并且定居,可随着犹太居民的增多,他们与阿拉伯人的关系也日趋紧张。同一时间又有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犹太人受到鼓励就大批移居到巴勒斯坦地区。
一战后,国际联盟委托战胜国英国管辖巴勒斯坦,因为奥斯曼土耳其战败了。就在一战期间,1917年11月,英国政府赞同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家园,这就是《贝尔福宣言》,而后,英国将托管地划分为两部分:东部(现约旦)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为犹太居民区。
经历二战犹太人遭遇大屠杀后,推动了犹太人希望有个家的愿望,于是犹太人加大规模的移民回归。在1947年,由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巴勒斯坦将来处理分治计划问题的第181号决议》,但这个决议存有很大争议。对于在这里生活了千年巴勒斯坦民众不公平。这就为后面的中东战争免下了伏笔。
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了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同一时间,被称作“国父”的本-古里安在下午4点宣布以色列国建立!千余年来漂泊在外的犹太人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有了栖身之所,而这个地方还是犹太民族诞生之地——巴勒斯坦地区。
接下来就是几次关于地盘的冲突和战争了,也就是陆陆续续的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在战争中逐步强势,也一直在赢,渐渐占领了耶路撒冷整个区域。
所以细数耶路撒冷的前世今生,曾先后被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土耳其帝国、英国以及沙皇俄国的统治占领。大致被犹太人独占了一千年,被基督徒独占了大约四百年,被伊斯兰教徒独占了一千三百年。作为三大宗教的圣城,也感到触目惊心,因为累累白骨常埋于此,可谓数不胜数。杀戮与血仇一直都有,伴随着就是苦难与信仰交织,但是千年不改的,仍是虔诚之人对于耶路撒冷的着迷与向往。
这就是我对于本书的概述。
另外,我还想要在这谈一点,就是信仰。
在读过程中,我是十分同情也佩服犹太人的执著的。然后我就想到我们中国人,明显的,我们大多数都是无神论者,没有那种繁杂的礼节,说做礼拜或者朝圣。所以,我们是一群没有信仰的人吗?也常常看到这类新闻,一些老者或者所谓的专家说当代的中国人没有信仰。
但我并不认为,我觉得我们的信仰是植根于中国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之上的,并始终得以传承的,这是刻在骨子里面的,由此形成了我们做人做事的品性。我们的农历,我们的发明和创新,我们也会庆祝一些节日。
我们信仰同时还在于自身民族的特性,及对于国家的热爱。我们愿意在这片华夏大地继续创造可能性的未来,安居乐业,与全球各国和平共处。我们也在谈论期待民族的复兴,并为我们的祖国和华夏民族由衷的感到自豪。当然,谁要敢欺负我们,有他们好看的,虽远必诛。
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这种信仰可能在于围绕自身的生活展开,为财富自由努力,为家庭事业打拼,也在为自己的理想坚持,为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为这难得来人世界一趟而感恩,也在认真充实的度过每一天的生活。
我的分享就是这样,谢谢。
后话:与其让他人批评,倒不如自我反省。这次的分享内容大致在22分钟,5000字的文稿。还是有些磕磕绊绊,甚至将“犹大”讲成了“犹太”,将“耶稣”习惯地说成“基督”,有几个年份卡顿了。但相对之前还是有了一些进步,重要的是相对于上次少用了一些“”然后”这样的词语,因为出现这类停顿就说明表达时缺乏连贯,说明准备并不充分(也该避免“嗯”、“那个”、“这个”、“大致”、“就是”这类词的频繁使用)。得到上听过300本书,我在学习老师们对于一本书的归纳能力,还有就是讲书的趣味表达。总之,这是一个慢慢进步的过程,不做就不做,做就要追求极致的完美,我深信自己将走向更好。
同时我也想说,当你去做读书分享时,
首先要有激情、声音洪亮,否则怎么能要求听众认真听呢,这点,要做换位思考而非自嗨型的选手,有魅力的演讲者就在于此;
其次,不要把模棱两可的观点在文中表达,甚至自己把自己绕进去,这既表明你自己准备的不充分,另外听众也会不明白你在讲什么,老实说,演讲者和听众都会陷入尴尬之中,会觉得时间挺煎熬无趣的;
第三点,一定要自信,不要畏惧,把你自己当成这本书的专家,认认真真介绍给没有读过此书的人,由此呢,语言风格要通俗易懂(演讲的文字和写作是有很多区别的),可以加入小故事和幽默感。正是通过你的分享,让他们能粗略的了解书中内容,甚至引起兴趣去找实体书去读。一时半会的讲错不要怕,顺延到过去就行。
最后,可以用“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但应该少用,而非通篇强调。不然就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干巴巴的朗读者,缺少了个人情绪的表达,显得不真诚,由此可见,稿子必须是自己亲手斟酌所写,且多用口语化方式表达。
两周一本的读书主题书籍我倾向于一周读完,用余下一周的时间进行笔记和感想的提炼,这就伴随着第二、三次的速读,以全局的视角回看整本书,并对部分细节多次细读,并融入资料的查找,正是通过这种锻炼,可将书中知识牢记于心,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学识和谈资。
崔伟:
“百日共读计划”二期成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