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父母的觉醒》读后所感

《父母的觉醒》读后所感

作者: Sunshinelawyer | 来源:发表于2019-07-09 23:21 被阅读0次

这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教育专家沙法丽·萨巴瑞所著.

全书表达的核心意思在我看来即“亲子关系中,父母要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种种是一种继承自上一辈的自负感引发的,只有觉知到自己的自负感,才能发觉自己的本真状态,进而更加理解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帮助孩子成为真实的自己”.

书中有一个观点令我很受启发,即我们不要为社会创造出更多不觉醒的人类,而是要培养出积极觉醒的下一代,使得社会族系变得更好.这在我看来是人活在社会上应该赋予自己的一项重大意义.

全书中“自负感”和“觉醒”出现次数最多.我理解的“觉醒”和很多教育学家主张的“觉知”“觉察”甚至是中国近期区块链行业比较有人气的李笑来老师提出的“元认知力”类似,通俗理解就是觉知、察觉.在任何负面情绪出现时,我们都应该习惯性启用觉知(使用任何类似的词都可以,重在理解运用),深层次体察自己的内心情绪来源.只有找到根本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自负感”则是觉知后发现的一个根本原因之一.这个观点在其他的教育书籍及讲座中我并没有接触到,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也来自于此.在亲子关系中,之所以家长总在以命令、支配的强权姿态面对孩子,忽视孩子也是一个自由有情感的个体,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自负感”.我的理解,“自负感”就是以自我感觉为主线,认为自己是人与人关系的中心,任何其他人都应该以我的角度看待问题,因为我大体上是对的.其实日常的我们认为自己在人与人交往中是中立的,公平的,但很多时候我们不自觉的陷入了“自负感”之中,这就导致在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亲属关系、朋友关系乃至陌生人关系中,我们会对他人语言或行为上对我们的“不”感到不快乃止气愤甚至恶语相向.作为社会人的我们一定或多或少有过类似的经历,我自己就是.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并未觉察到到底是什么使我产生这种不舒服的感觉.

虽然本书前、中部分偏重理论,且由于是外文翻译过来,很多句式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导致读起来很费力气,但其表达的理论和我之前读过的育儿书触类旁通,加之“自负感”概念的习得以及本书后半部分的实操,让我对本书增加了几份好感.尤其最近对孩子的耐心有所增加,也明显感觉到孩子似乎更喜欢和我呆在一起的感觉,那么这是一本可以让我变得更好,让我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更融洽的一本好书.

《父母的觉醒》读后所感 《父母的觉醒》读后所感

相关文章

  • 和孩子一起成长

    觉醒中成长 改变中收获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 觉醒的父母不会向外面的世界寻求答案,他们所关注的是自己同孩子的关...

  • 《父母的觉醒》读后所感

    这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教育专家沙法丽·萨巴瑞所著. 全书表达的核心意思在我看来即“亲子关系中,父母要意识到自己...

  • 《父母的觉醒》分享感言

    分享感言一: 朋友看了我《父母的觉醒》读后感,说想跟我聊聊。朋友还没有孩子,她说“看了你的读后感,让我迫切地想马上...

  •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

    《父母的觉醒》作者从心理学角度来探索、观照父母与孩子成长过程中关系的方方面面,揭示了父母与孩子关系的真相,指引我们...

  •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

    今天,非常紧张的,把这本书读完,非常累,感觉体力都在透支的我,我真的是很震撼于作者提出来的观点,有些似懂非懂,她说...

  • 《父母的觉醒》 读后感

    情感如潮水,痛苦如波涛,有来有往,有起有落。平静地见证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我们就能学会接受它们的未来面目,而...

  •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

    本书作者萨巴瑞博士认为父母的觉醒与改变是教育的真正开始。父母只有安顿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健全的人。父...

  •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

    养育孩子,父母不仅需要面对那个源于自身的小生命,更需要重新面对自我,挖掘内心。不要奢望做完美无缺的父母,如果你...

  •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

    父母有义务在精神上为孩子提供自由,如何成为一名好的父母,虽然我还没有孩子,但是从很小就接触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我舅舅...

  •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

    看到老师给我推荐的这本书<父母的觉醒>感觉好及时,我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大女儿三岁以前我跟她基本处于分居状态,没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母的觉醒》读后所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yq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