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宇宙公民」高效阅读营第11期
掌控自身命运,有勇气开启未来!

掌控自身命运,有勇气开启未来!

作者: 宇宙公主Vivi | 来源:发表于2021-02-19 21:14 被阅读0次

    电影《肖克申的救赎》,除了男主角安迪,我印象中最深的就是监狱图书管理员老布。老布在监狱里每天推一个小车,给狱友分发书籍。几十年如一日,他都做着同样的事情。可等他出狱自由后,却没有办法适应。为此,他想尽办法想要回监狱里。最后无果,只能选择了自杀。 生命这样宝贵,自由又如此珍贵,可老布却要舍弃它们。

    是为什么让他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我想是改变的痛苦。 改变意味着否定现在的自己;改变意味着要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改变意味要对抗命运。这些都会让人痛苦,所以,人们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这就是我的命运,我无力去改变。

     可命运又是什么呢? 

     我们都听说过冰山模型,就是冰山显露在外面的是一小部分,冰山下面隐藏的是一大部分。我们头脑中浮现出的意识和潜意识就像冰山的上面和下面。 潜意识的威力太大,以至于心理学家荣格说:“潜意识呈现出来,即是命运”。所以,想要改变命运,我们就要关注我们的潜意识。

    通过改变潜意识,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很多时候我们潜意识里的认知出错了,导致我们一味埋怨,无力去改变——

    1、把责任推脱给别人,放任自己。

    这几年“原生家庭”特火,不管我们身上发生什么,我们都可以用因果关系,把责任推脱给父母。我们现在感情出现问题,是因为父母处理事情的方式就是如此,我们受他们的影响;我们现在过得不好,都是因为原生家庭给我们留下心理阴影。

    可我们忘记问了我们在那里?若说小时候我们对于父母依赖,没有能力去改变。那我们成年后呢?我们做什么去改变了吗? 我们更多的时候忘记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任,把自己生活的主动权交给了别人。 在这方面,女性最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我们中国有句谚语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很多女性从嫁人的那一刻,就将自己变成男人的附属品,在精神上和物质上依赖男人。同时她们的命运也由男人掌控。 

    2、你所抱怨的无力改变,都是借口,一说到改变,我们总是充满无力感,痛苦

    随性而活,做一个普通平凡人挺好的。 这本《被讨厌的勇气》告诉我们,我们的本意是追求卓越的。我们都渴望过得幸福,活得有意义。这是我们生活背后的驱动力,也是我们一直的追求。 所以,若是你还对于生活还有不满的地方,你还追求优越。那么,你就拥有改变的力量。至于那些不能改变的理由,不过是你自己懒惰给找的借口。

     3、明白自己可以掌控命运,才能有勇气开始一个未来 !

    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曾在她的传记电影中说:小心你的思想,因为它们会成为言辞;小心你的言辞,因为他们会成为行为;小心你的行为,因为他们会成为习惯;小心你的习惯,因为他们会成为性格;小心你的性格,因为他们会成为命运。

     撒切尔夫人的几句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命运形成的过程。同时我们也明白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首先需要改变的就是我们的思想。而知道我们的命运由自己掌控是第一步。 知道我们的命运由自己掌控,我们才能有信心去改变。就算我们改变的过程中,有失败的时候。我们也明白是自己做的不够好,而不去埋怨别人。这让我们更容易看清事实。 知道命运由自己掌控,我们就不再去寻求别人的帮助。我们就有勇气走出去,不害怕别人说三道四。 我们的命运从不是一条直线。它是由一个个改变组成,变化的曲线。所以,拿出改变的勇气,早日活成你喜欢的样子吧!

    Day4阅读《被讨厌的勇气》后的复盘

    一、“找原因”,可以有办法改变一个人吗?

    1.一个例子

    青年:“我的朋友中有一位躲在自己的房间中闭门不出的男子,他很希望到外面去,如果可以的话还想要像正常人一样拥有一份工作,他‘很想改变’目前的自己。但是,他非常害怕到房间外面去,只要踏出房间一步马上就会心悸不已、手脚发抖,这应该是一种神经症。”

    哲人:“你认为他无法走出去的原因是什么呢?”

    青年:“也许是因为与父母关系不和或者由于在学校或者职场收到欺辱而留下的心灵创伤,抑或是太过娇生惯养。”

    2.决定论

    这像不像我们有时候的思维模式,遇到问题首先就是去原生家庭和童年中寻找原因。比如性格内向,遇到公司聚餐或年会这样的场合,就会尴尬癌发作,特别想逃离。然后就会想,造成这种性格是因为自己有点自卑,害怕表现不好。而背后的原因就是爸妈打击,犯了一点点小错,便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一味地关注过去的原因,仅仅依靠原因去解释现在的问题,这就是“决定论”的思维。

    3.目的论

    但阿德勒心理学却恰恰相反,它反对这种过去决定论,它关注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这么做的“目的”。

    以青年朋友为例,哲人认为:

    “你的朋友不是因为不安才无法走出去的,事情的顺序正好相反,他是由于不想到外面去,所以才制造出不安的情绪。”

    “你的朋友先有了‘不出去’这个目的,之后才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制造出不安和恐惧之类的情绪,阿德勒心理学把这叫作‘目的论’。”

    而他为什么不想出去呢?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呢?

    哲人答道,一方面他把自己关在家中,父母就会很担心他,这样他就可以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和小心翼翼的爱;另一方面,如果踏出家门,他就会沦为无人关注的“大多数”,成为茫茫人海中的平凡一员。我们大家都是为了某种“目的”而活着。

    4.为自己人生负责

    其实第一次听到这种理论的时候,我们有些人是非常生气的,难道我们的内向、闭门不出等等人生的问题,都是我们自找的吗?难道我们的悲伤、泪水都是为了某种目的,为了更多的关注而伪造出来的吗?凡走过的必留下痕迹,难道父母和原生家庭就不该为我们的现状付一点责任吗?

    可是阿德勒的思想并不是一个天秤或一种法律,来判定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谁错得多一点,谁错得少一点,而是让我们转变思维,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一种思考方式。因为一直追究原因,我们永远也不会幸福。

    最终我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全部都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而且根本无法改变,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就会永远止步不前。试想一下,当你感冒发烧之后去找医生,医生告诉你,你的感冒是由于淋雨、衣服又穿得太少导致的,然后就让你回家,这样你能满意吗?你的感冒能好吗?显然不能,眼下最重要的不是告诉我们感冒的原因,而是打针吃药,让我们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决定论:“因为家庭的原因和外界造成的伤害,导致我很不安,我害怕出门。”

    目的论:“因为我想要父母更多的关爱,我不想出门做个平凡的人,所以我制造出了不安的情绪,让我可以不出门。”

    二、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创伤学不同,阿德勒心理学是明确地否定心理创伤的。

    因为阿德勒认为:

    “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一位朋友在经历几次分分合合的恋爱后,最终走进了婚姻生活,她告诉我,“因为爸妈的婚姻不和,她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不幸福的家庭,所以她非常渴望有个温馨的家庭,也会更珍惜爱她的人。如果不能出生在幸福的原生,就自己创造一个有爱的小家庭。”

    另一位从没有踏入一次恋爱中,至今单身,她告诉我:“因为从小目睹父母不幸的婚姻,她对爱情、对婚姻已经完全失望,使得她不敢也不想踏入爱情,更不想有婚姻的束缚。”

    这里,我们不定论哪种想法是更好的,但是可以发现,同样是父母婚姻破裂,对于这段经历所赋予的不同意义,让两位朋友的爱情生活完全相反。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的童年经历也很悲惨,但是他们似乎可以不受大的影响,依然积极乐观的生活。

    三、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

    哲人说:

    “你并不是‘受怒气支配而大发雷霆’,完全是‘为大发雷霆而制造怒气’。也就是说,为了达到大发雷霆这个目的而制造出来的这个感情。”

    “你想通过大发雷霆来震慑犯错的服务员,进而使他认真听自己的话。作为相应手段,你便捏造了愤怒这种感情。”“你感觉讲道理太麻烦,所以想用更加快捷的方式使并不抵抗的对方屈服。”所以愤怒这种情绪常常也是一种可放可收的“手段”而已。

    与父母相处也一样,现在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选择不发怒,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讲道理,不需要通过震慑来达到目的。相信很多人也曾是这种暴政的受害者,也曾被告诉说:“我们也控制不了我们的情绪,其实我们很爱你的”。

    现在我们明白这不过是一种手段,能做的就是控制自己的怒气,不要加入到权力之争中去。

    四、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

    很多人都说人的性格是天生的,或者说是后天教育和家庭综合造成的,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不好性格,造成了我们不幸的生活。

    但书中的哲人,却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现在你感觉不到幸福。有时还会觉得活得很痛苦,甚至想要变成别人。但是,现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你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而不是天生不幸。”哲人认为,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性格的背后是世界观的问题,你主动选择了某种看待世界、看待自己、看待经历的方式,从而你就主动选择了某种性格。

    打个比方,小明说:“我这个人的性格是很悲观的,”其实不是说他天生就是悲观的,而是说他具有悲观的世界观。可能不是世界黑暗,而是他是带了一副墨镜看待这个世界。如果他改变了自己的世界观,摘掉了墨镜,那么他的性格是不是也有所改变呢?

    如果小明从人际交往中获得了愉快的体验,如果他对自己的看法发生了改变,那么性格这件事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所以哲人认为这其中的关键就是你是否拥有“获得幸福的勇气”。

    五、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要强制它喝水

    虽然有些人常常抱怨童年,怨恨父母,但是作为这世上血缘关系最亲密的人,其实内心更苛求的是他们的爱,是他们的认可。

    恨的对立面,是爱;恨是表面的,爱是心底的;爱而不得,非怨即恨。

    为了得不到的爱,为了人生的幸福与自由,我们会做一些事来满足父母的期待,来获得他们的认可。

    但书中的哲人却告诉我们,想要追求自由,就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

    “在犹太教教义中有这么一句话: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我们选择自己的道路,别人讨厌也好、赞赏也罢,那是别人的“课题”,与我无关。

    同样,如何修复与父母的关系,也可以运用这一思维。在面对我的父母时,他们毕竟是给与我生命的人,就算他们伤害了我,但是他们也曾给与我们的爱和照顾,我们应该做正确的事情回报他们,但是不再苛求他们的认可。

    一匹马,你可以将它带到水边,但你不能强迫它喝水。亲子关系也一样,我将他们带到了水边,也许有一天他们会喝水吧?我们知道自己做了一件正确的事,这样就可以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掌控自身命运,有勇气开启未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cz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