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之辩见心襟

作者: 明空kkk | 来源:发表于2021-02-19 20:41 被阅读0次

2020级传媒学院教育技术学师范三班 张林翔 qq1844232738 电话15967570706

        北野武谈到灾难时这么说“在我眼中灾难不是死了两万人这一件事,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两万次。”瞬间将灾难的残酷展现得淋漓尽致。同一件事,站在不同立场,心怀不同态度,往往有着截然不同的面貌。

        楚王失弓,想着楚国百姓无所失去;孔子怀仁,想着天下人民无有所失;老子心怀万物,想着众生天地无有所失。在得和失的观念中,我看到了三者的心襟,见证了人性的面貌。

          然而相较于三者,却有人汲汲于“得”,对“失”避之不及。殊不知得失相生相长,你又能舍弃哪一个呢?当教授放下道德情操趋向名望声誉,得了蝇名微利,失了人之本心;当西方大国舍弃事实轻言不实之论,得了一时之快,失了人之所向。这正而印证了大卫·休漠所断言的:“当人类计较于富贵变幻无常时,也许我们在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我们急于获得成就,患得患失,而不是经由自身努力,踏实苦干,等回首时,生活给我的一刹惊喜。

        “得”是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失”是胸怀广阔,造福他人。张载曰:“物吾与也。”我们把天地纳入心中,享用着造物者之无尽藏,又为何对“得”那样的斤斤计较。

        我们思想由“得”向“失”的转变,其实质是由生活向理想的转变。

        我们迷恋川端康成笔下的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是因其失去了世俗;我们希冀似梭罗一般在瓦尔登湖闲钓,是因其失去了繁纭。当我们重新向往枕石漱流的自由,推崇落花不语的宁静,我们是不是已经淡却了“得”而重视着“失”?

        “圣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当孔子、老子谈论着“得失”,他们看的仅仅是楚王这张雕饰着华美的弓吗?他们在呼唤着我们的本心,警醒着世人“君子务本”的为人准则。

        在当代社会,物欲横流不可避免,受物役也在所难逃。面对先人教诲,我们必须权衡“得失”,不可被利驱使,造成道德的溃散和底线的崩塌。

        我们要“得”,却不能让道德离席、令灵魂出丑。

        我们要“失”,却不能放弃进步,自甘堕落。

        在得失辩证的杠杆里,体现我们的心襟和责任。我们在时代的浪潮里践行着古人之训,成就者令人之智。

相关文章

  • 得失之辩见心襟

    2020级传媒学院教育技术学师范三班 张林翔 qq1844232738 电话15967570706 北野武...

  • 人是彼此的题主和答主

    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可以看作一场可以见销烟,也可不挟风雨的心理战争,时时可见于舌尖之锋、语气之端。 不辩而辩的辩手,...

  • 辩对错 衡得失

    记得有一次,我骑电单车去上班。因为出门晚了几分钟,眼看快迟到赶不上早自习了,于是在一个路口拐弯处心怀侥幸上了机动车...

  • 如何修证佛法第二讲南怀瑾

    第二讲 内容提要 伪经之辩 楞严经的密因 心与缘 七处征心 八还辨见 五十阴魔 色阴 大家要做笔记,我统统要看,而...

  • 体心之辩

  • 第一次进法院

    出门一笑心自在,心旷神怡襟坦白。鸡虫得失无紧要,能人非自天生来。 人生在每一天里,每天都是全新的开始。今天也要好好...

  • 给浮躁时的自己看一看

    躁,何也?今处繁世,风吹见草动,心随浮起。吾言:毋抵俗世之愉,山水之欢也,介怀于得失之间,难于畅游于天地间,未能释...

  • 静夜风鹤唳, 静人常相思。 要闻莺之泣, 开户借玄晖。 心之所之谓, 偶有惊得失。

  • 说服的艺术~类型分析

    事实之辩,是不是的问题,概念和统计理论 价值之辩,好不好的问题 政策之辩,应不应的问题,损益比的权衡 哲理之辩,是...

  • 2019-07-16

    天晴心喜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得失之辩见心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czxltx.html